曹世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xiongcao 只讨论学术问题,不参与其他争论。请谅解!

博文

寻找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已有 8092 次阅读 2020-3-10 12:3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寻找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150多年前,马克思预言工人阶级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这是对两次世界大战间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一种先见之明。然而,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现在蒸蒸日上,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逐渐崩溃了。尽管如此,资本主义在发达国家和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都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金融危机生态环境破坏等等),并导致了社会动荡,这让马克思的预言再次有了现实意义。

从历史视角来看,国人、奴隶、庄园主联手消灭了原始的部族社会,在中国创造了两千年青铜文明—夏、商、周;紧接着,自耕农、佃农、地主联手消灭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开创了中国两千年的帝国(皇帝)时代;同样的,英国的工厂主联手他们的工人,消灭了封建社会,开创了灿烂的工业文明。

从逻辑视角来看,奴隶和奴隶主、地主与佃农、工厂主和工人,他们都是相互依存的相同政治属性的不同类别人群,是他们联手创造了他们的时代。而消灭他们时代的人,恰恰是不同于他们政治属性的新的人群,我在论文里把这个新人群定义为“新型人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这篇论文Shixiong Cao, Zhongqi Yu. Seeking the Gravediggers of Capitalism in China. Time & Society 2019, 28(3), 1288–1306 DOI: 10.1177/0961463X17752285)。

今天,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维持这一经济运行的工程师人群迅速成长,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这种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而共相经济(特别是职工共同拥有企业产权)的经济制度受到热捧。当你我无意间生活在共享产权的社会里,资本主义正在悄然消失了!昨天热闹非凡的“资本家”和“无产者”逐渐减少,而共享产权的新人群在迅速成长。

依赖于工艺、技术和制度生活的新的社会人群(新型人类)的快速发展,正在取代传统行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并社会制度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历史角度来看,虽然资本主义已经出人意料地存在了很久,但新的制度可能会不断发展直到将其淘汰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些“型人类”从出现到开始在改变社会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整个过程。由这些“新人群”创造并保持的制度多样对人类社会的长期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别忘了,一旦新型人类成为社会人口的主导,他们必然会站在政治舞台重塑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这不,当资本主义的代表特朗普开始威胁要对中国贸易战的时候,新型经济的另一代表马云及时地出现在了美国。

事实上,新型人类已经登上了人类社会的政治舞台,正全面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那么在未来社会里,资本主义并不是被消灭了,而是被改造了。比如工业革命并没有消灭农业,而是通过工业化,使传统的手工农业被工厂化的农业大生产取代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下面邮箱下载阅读我们发表的论文:

caoshixiong64@163.com

密码:222031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谢谢大家!

作者介绍:曹世雄,19652月出生,陕西省延川县人。2006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带头人历任Ambio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Scientific World Journal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生态学报》、《林业经济论评》等刊物编辑和编委。主要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方向研究。截至2016年底,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Economic ModelingTime and SocietyBioScience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S&TEarth-Science ReviewsGondwana ResearchPNAS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SSCI引用一千五百余次;2014年度国际生态与社会科学实践奖,入选2015、2016、2017、2018年度Elsevier社会学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645-1222750.html

上一篇:保护环境应不应该植树造林
收藏 IP: 223.71.54.*| 热度|

5 郭新磊 文克玲 王帅 信忠保 柏延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