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品味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iuzhou 中国科学,从此他将伴我一起生活!

博文

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已有 3228 次阅读 2017-11-10 13:5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复合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杆, 鉴于复合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筑、医学、生物等领域. 尤其在航空航天等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领域, 复合材料已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新型材料之一. 复合材料的轻量化、高强度、耐疲劳、耐腐蚀等特性证明了复合材料的巨大应用潜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的Langley研究中心在“航空航天用先进复合材料发展”报告中指出, 各种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亚音速运输机获得51%的减重, 美国第四代战机F-22的复合材料用量高达24%, 波音787的复合材料用量达到52%, 欧洲共同研究开发的“恶魔”无人机, 其主要机体结构全部采用复合材料结构. 国内, 从最初的复合材料口盖到三代歼-10的复合材料鸭翼结构, 再到某新型飞机的全复合材料整体化机翼壁板, 复合材料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 不断增加的过程. 数据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相较于金属材料能够有效减重25%~30%, 并大幅改善飞行器的气动特性.

       复合材料最大优势在于刚度可设计性, 通过对铺层角度、铺层厚度的设计进而达到飞行器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刚度要求, 根据不同的承载要求进行合理的气动剪裁, 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同时, 改善气弹特性. 随着一体化成型技术的发展, 复合材料铺层工艺日益成熟, 大大减少了应力集中与初始缺陷引起的应力分布不均等情况, 使得结构整体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复合材料给飞行器结构设计带来巨大提升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1)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 复合材料的设计空间大, 设计参数众多, 除了几何参数外, 还包含铺层角度、铺层厚度等铺层参数, 集中表现为一种组合爆炸问题, 参数之间相互耦合, 特别是在飞行器结构设计中, 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服役环境的复杂性更加剧了这种耦合效应的不确定性, 因此传统的人工调参方法难以解决该问题;

(2) 复合材料性能与响应的分散性远高于金属材料, 在结构分析与计算中引进的假设与近似计算也会使计算模式与实际情形有所偏离, 合理表征材料分散性是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 因此,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高效、准确地给出合理的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充分发掘复合材料的优良力学性能潜力, 成为当今各国科研工作者的热点关注问题.


01

复合材料结构安全系数优化设计


       国际上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系数取值并不统一, 均是从金属安全系数的取值出发结合式(2)给出. 对此, 欧美发达国家对基础安全系数的选取做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美国对于典型飞行器规定了极限载荷量值为6g, 同时又规定限制载荷为3g, 在最不利的飞行工况下, 期望实际出现的载荷为3g, 最早的飞行器设计安全系数的取值为2.0. 随后, 1934年国际民用适航性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irworthiness Organization, ICAO)首次把1.5作为安全系数写入规范, 由于早期飞行器材料均以铝合金为主, 试验数据表明, 2024铝合金的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约为1.5, 这也是安全系数取1.5的基本理论依据. 英国通过大量试验统计, 安全系数取值经历了一个调整过程, 为了保证飞行器绝对安全, 早期安全系数取值为2.0, 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发现, 追求绝对安全是以大幅度牺牲飞行器性能为代价的, 20世纪30年代由2.0降为1.5. 法国军用规范AIR2004/E选用美国标准, 安全系数取为1.5. 德国在飞行器设计方面, 综合试验数据以及美国标准, 安全系数调整为1.8. 目前, 国内各院所所采用的基于安全系数的优化策略均沿用美国标准安全系数选用1.5.


02

复合材料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20世纪40年代, 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认识到,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产品的安全性评估及设计过程中越来越不能被忽视, 针对飞行器设计与制造行业, 尤为明显. 目前, 世界各发达国家一直在寻求飞行器结构在满足各项强度、刚度、隐身、防热等多目标的前提下, 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 以提高飞行器性能. 然而传统的优化方法仅采用一个笼统的安全系数来描述各种不确定因素, 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及结构性能的冗余.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可靠性分析理论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随后, 基于结构可靠性的优化策略开始兴起, 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 它解决了人们对不确定性的粗略认知, 使得优化设计方法沿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03

复合材料结构鲁棒优化设计


       基于可靠性的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结构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 在各变量所组成可行域空间中寻找最优的设计方案, 一般所得到的优化结果位于可行域边缘附近, 此优化方法强调的是最优设计. 而对于有些结构, 在强调最优设计的同时, 还要求结构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结构的响应对设计变量在一定变化范围内的灵敏度要低, 即呈现一种不敏感状态. 这在工程中, 也是结构设计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鲁棒优化设计的主要思想是: 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情况下, 尽量寻求目标函数值最优, 但同时需要满足函数值对变量波动影响最小. 通过鲁棒优化设计, 实现系统响应的稳健性与可预测性, 图1形象地给出了与最优化设计的不同.

图1 鲁棒设计与最优化设计对比示意图



04

复合材料优化设计发展趋势


(1) 复合材料结构非概率可靠性优化设计更加符合优化设计的发展要求.

(2) 复合材料结构一体化成型技术是未来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方向之一.

(3) 高效合理的复合材料结构优化算法的开发亟待解决.

(4) 基于终层失效理论的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准则是结构优化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5) 考虑复合材料结构多失效模式相关性的综合可靠度优化策略欠缺.

(6) 复合材料结构鲁棒优化设计是结构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详情请阅读原文:

王晓军, 马雨嘉, 王磊.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48(1), 014602(2018)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SSPMA2017-00043



订阅《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机同步关注最新热点文章、新闻、科技资讯, 请添加微信号SCPMA2014或扫描下方图片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503-1084662.html

上一篇:硅基集成光波导放大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下一篇:容错量子计算: 全光控制的魅力
收藏 IP: 124.17.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