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8),赤道香蕉国——厄瓜多尔

已有 5168 次阅读 2019-8-6 14:41 |个人分类:世界各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厄瓜多尔, 瓜亚基尔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8/6

 

5月14日 星期日  赤道香蕉国——厄瓜多尔

汽车继续在泛美公路上行驰。清早6点多,天已大亮。车过皮乌拉(Piura),这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秘鲁所建的第一个城市,始建于1532年,现在是皮乌拉省会,人口30多万。北行38公里,就是秘鲁的著名油城苏亚纳(Sullana,人口15万),周围原野上抽油机星罗棋布,这种机械设备俗称磕头机,过去我在山东的胜利油田见过。秘鲁的石油自给有余,还能出口。泛美公路到这里分成两条线北上。一条是“山线”,走山区,在小镇马卡拉(Macará)进入厄瓜多尔。一条是“海线”,沿着海岸走。两条线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合为一股,殊途同归。

我们的巴士走的是“海线”,紧贴着海岸,左手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不时出现一片海滨度假区,特别是曼科拉(Mácora)一带。沙滩上一座座草编的遮阳棚洋溢着印第安色彩。

 

边境自由贸易区

10点半,车到终点通贝斯(Tumbes)。这是秘鲁最北的一个省城,距厄瓜多尔边境线26公里,人口五六万。此地是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部入侵秘鲁的登陆地点,现在发展为一个边境交通要地,甚至建有飞机场,每天有班机飞往利马。长途汽车站也修得不错,我们下车后,马上就有出租车司机迎上来接客,送我们去边境。车开出不到半小时,就是秘鲁一方的边境检查站。在护照上盖了出境章,我们就算离开秘鲁了。

一般说,两国边检站相距只有百十米。可是我们坐上出租车继续前行,开了好长一段路,奇怪,怎么还不见厄瓜多尔的边检站呢?司机告诉我们,秘厄两国为了搞活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贸易,都把自己的边检站后移5公里,两国边检站之间的地方划为自由贸易区,双方国民可以自由出入。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越接近边境越热闹,熙熙攘攘,到处是摊贩,出售各种土特产品,进口家电,乃至来自亚洲的轻工产品。秘鲁这边叫绿水镇(Aguas Verdes),厄瓜多尔那边是瓦基亚斯(Huaquillas),只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架着桥,两国的国旗在桥的两边各自飘扬。到了小河边,司机停下车说,我们秘鲁人可以随便过去买东西,但不能把出租车开过去,你们下车吧。

我们背着行李包踏着小桥过了河,这才真正地告别了秘鲁,进入厄瓜多尔。可是距边检站还很远,于是又叫了一部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5公里以外的厄瓜多尔边检站。

边检站排队的外国游客真不少。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德国人,他在秘鲁工作,要到厄瓜多尔度假。我们聊了起来。他说,厄瓜多尔比秘鲁小,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只有秘鲁的1/5。可是秘鲁有的它都有,秘鲁的国土分为沿海,安第斯山区和亚马孙热带雨林三部分。而厄瓜多尔除了这三部分以外,还有第四部分,这就是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因此景观和动植物比秘鲁更加丰富多彩,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地理学家洪堡都到厄瓜多尔来考察过。厄瓜多尔还有一样秘鲁没有的东西,这就是赤道。厄瓜多尔这个国名,西班牙语叫Ecuador,就是赤道的意思。

 

蕉园伴我一路行

入境手续办完了,我们就在门外等车。边检站设在一个村口,周围种着香蕉,咖啡,可可和甘蔗等热带植物,长着高大的椰子树和棕榈树。房子都是高脚木屋或竹屋,像在中国云南一样。毕竟离赤道不远了,又是沿海低地,中午时分,烈日高照,天气很热。树荫下有个黑人妇女,摆摊卖椰子。在秘鲁几乎见不到黑人,而在厄瓜多尔,黑人却随处可见。当年西班牙殖民者从非洲运来大批黑人奴隶,在热带种植园做劳工。如今黑人占到总人口的10%。

我们买个椰子解渴。只见这位黑人妇女,出手麻利,拿起砍刀,嚓嚓嚓,就在几斤重的椰果上砍出一个三角口子。加上一根吸管,递给我们。吸一口椰子汁,真是又甜又清凉。喝完后,暑意全消。黑人妇女又问我们,要不要吃果肉。过去我只知道吸椰汁,不知道还能吃椰肉。当然要尝一尝。她接过椰果,嗖嗖几下,削掉外皮。我接过来,啃起那一层白白的椰肉,得慢慢嚼,肉比较粗,但很香。椰肉晒干成椰干,能榨油,怪不得这么香。椰干还能制成椰粉,制糖果,作糕点时,加一点,风味就大不一样。

一点多钟,我们登上了前往瓜亚基尔的长途汽车。从这里到瓜亚基尔253公里。一路上都是热带风光。最让人难忘的,是那连绵不断的香蕉园。汽车从两旁一片片果实累累的蕉林边驰过,仿佛航行在绿色的大海中。香蕉树粗壮高大,一般都有四五米高,叶子就有两三米长。蕉叶蔽日,翠绿成荫。一米长的香蕉串从香蕉树上垂下来。每串香蕉都用涂有杀虫剂的薄膜塑料袋罩住,以防被虫咬坏。据说,每株香蕉树两年内可结五串香蕉,每串重三四十公斤,甚至有的重达80公斤。

香蕉成熟期一般为半年多一点,全年都可以收割。据介绍,培植香蕉十分有趣。一株香蕉树,当主株茁壮成长时,在它的旁边便长出一棵幼株来。待割下香蕉,砍掉主株之后,旁边的幼株便往上猛长。五个多月后,再割下香蕉,砍掉幼株,另一棵幼株又迅速成长起来,如此反复循环,繁衍后代。

汽车开过的时候,我们不时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收割香蕉。割下来的香蕉还是绿的,只有七八成的熟度,因为它们要用来出口,过熟的话不利于贮藏运输。工人们将割下来的香蕉串用传送带送到洗涤棚里,再把香蕉串分割成梳,并用消毒水清洗,洗净后再喷上防腐剂,然后装进密封的所料袋中,抽出空气,用纸箱包装好,最后运到港口装船出口。这样包装的香蕉,可以保鲜3至4个星期。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它的原产地并不是南美,而是中国南部,东南亚和印度。汉朝杨孚著的《南裔异物志》(公元63-83)中即有记载。据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是就见过香蕉,后来传到了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在非洲西北部沿海)。南美洲,包括厄瓜多尔,的香蕉种植则是由西班牙殖民者从加那利群岛传过去的。由于厄瓜多尔沿海一带,气候炎热,阳光和雨水都很充足,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海上交通又方便,因而迅速发展成为香蕉生产和出口大国。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共生产香蕉7066.5万吨。印度产量最多,达1680万吨。巴西和中国居二三位,产量分别为680和613万吨。 厄瓜多尔位居第四,产量为588 万吨。比中国稍少一点。可是中国的香蕉拿13亿人来分,人均不到5公斤,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要进口。而厄瓜多尔只有1300万人口,正好是我国人口的1%,人均香蕉产量高达400多公斤。这么多的香蕉,当然吃不了,于是大量出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1/4。

北京的水果店里,就能买到来自厄瓜多尔的香蕉。德国也是这样,其中汉堡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进口港之一。我参观过专用的水果码头。那里建有多座带空调的仓库和冷库。一条装有16万箱(每箱20公斤)香蕉的货船,由四台升降机输送设备连续作业,可以在三班24小时内卸完。这样香蕉从收割到上市,最快需要两三个星期,颜色也从深绿变为金黄了。德国市场上最常见的水果有三样,即苹果,柑橘和香蕉。只有苹果是自产,柑橘来自地中海沿岸国家,而香蕉主要来自厄瓜多尔以及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

香蕉出口为厄瓜多尔赚取了大量外汇。香蕉在厄瓜多尔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石油(该国年产石油1000多万吨,出口甚多),成为国家的第二大经济支柱。全国有100多万人的生计与香蕉有关。因此,厄瓜多尔被人们誉为“香蕉之国”。

 

热带港城——瓜亚基尔

厄瓜多尔生产的香蕉主要运到瓜亚基尔(Guayaquil)和马查拉(Machala)附近的波利瓦尔港出口。下午5点多钟,长途汽车来到了瓜亚基尔。这个城市像上海一样,是个大港城,承担全国出口业务的一半和进口业务的95%。但港口和市中心并不在海边,而是在瓜亚斯河西岸,南距河口约50公里。老远就望见市区河滨,现代化高楼林立,一派大都市气象。瓜亚基尔的人口多达195万,超过首都基多,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和工商重镇。它在厄瓜多尔的地位,就像上海在中国一样,两港之间的航程为8881海里,合16448公里。但浩瀚的太平洋隔不断中厄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和友情。早在18世纪,中国的纺织,服装等物品就通过瓜亚基尔运往厄瓜多尔各地。1978年,我国“嘉陵江号”货轮首次抵达这里。两国的进出口货物也多是经过瓜亚基尔转运的。1984年,中国在此地设立了总领事馆。2001年,上海与瓜亚基尔这两个远隔太平洋的港埠缔结为友好城市。

瓜亚基尔建于1537年,市名是为了纪念印第安酋长瓜亚和他的妻子基尔而起的。当西班牙人入侵时,他们奋起抵抗,宁死不屈,瓜亚战败牺牲,基尔也殉情而亡,后人哀悼瓜亚的忠勇,怀念基尔的贞烈,就为这座城市起名为瓜亚基尔。瓜亚基尔是一座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英雄城市,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为厄瓜多尔的独立和南美洲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有历史意义的是“瓜亚基尔会晤”。1822年。玻利瓦尔率领的爱国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南美洲北部地区。而圣马丁率领的安第斯军解放了智利和秘鲁的大部分地区。7月22日,这两位拉美独立运动的领袖,共同在瓜亚基尔商讨彻底解放南美西属殖民地的大业,为纪念这两位英雄的会晤,瓜亚基尔市内竖立了一座他们会晤时握手的塑像(La Rotonda)。

本来我们打算在瓜亚基尔住一天,可是汽车站距市区较远,天气又炎热,虽然已是傍晚,浑身粘糊糊的都是汗。这是我们南美之行途中最热的地方。这是因为瓜亚基尔地近赤道,海拔又不高,只有6米,而秘鲁寒流并不进入瓜亚基尔海湾,影响不到这里的缘故。于是我们决定连夜走。

打听了一下,上基多的汽车在附近的一个大长途车站发车。幸好不太远,我们背着行李走了过去。这个汽车站真大,各汽车公司共开83个窗口售票,站台可同时接纳53辆长途汽车到站或始发,分省内(全国共22个省),省内和国际线3大片。我们买好了晚上9点40分开往基多的车票。车程420公里,票价为7美元,比欧美国家便宜得多。厄瓜多尔原来有自己的货币,叫苏克雷,但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不受百姓信任。后来该国实施经济美元化政策,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争取到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金融形势有所改善,经济复苏。2001年,美元正式取代本币苏克雷。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6.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210美元。厄瓜多尔是我所见过的美国以外唯一使用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国家。这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当然方便。但对该国经济来说,也有不利的地方,至少国家很难采用货币政策的杠杆来调节宏观经济。

买好票,时间还早,就在附近转转,给基多的朋友打个电话,说好明天见面。然后去吃饭。在汽车站附近小吃店分布成好几排,不下几十家。选了一家坐下来,点一道当地最常见的菜肴,就是油炸香蕉,就着米饭吃。把香蕉切成薄片,放在沸油里炸,香脆可口,妙不可言。真不愧是“香蕉之国”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92655.html

上一篇: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7),秘鲁泛美公路上
下一篇: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9),赤道上的首都
收藏 IP: 95.116.185.*| 热度|

1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