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4),骆马与羊驼

已有 3641 次阅读 2019-7-29 15:29 |个人分类:世界各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秘鲁, 玻利维亚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7/29

 

5月9日 星期二 玻利维亚湖城美,骆马与羊驼

返回秘鲁普诺城的车票昨天就在旅馆买好,早晨8点30分一辆小巴准时来到旅馆接人。287公里的返程与前天来的路线完全一样,使人失去了不少新鲜感。然而前天匆匆而过的湖滨小城科帕卡瓦纳,今天由于等待换车的缘故,得以仔细游览,留下了难忘的鲜明印象。

 

汽车族的朝圣地

科帕卡瓦纳(Copacabana)位于的的喀喀湖畔,距秘鲁边境不到10公里。这是一座小城镇,居民只有5万多。可是在玻利维亚,在秘鲁,甚至智利阿根廷都赫赫有名,因为这里是南美洲一个著名的朝圣地。

朝圣的目标是科帕卡瓦纳圣母大教堂(Santuario de Nuestra señora de Copacabana)。它建于1610至1619年间。体积庞大,在镇上鹤立鸡群,而且外观相当奇特。整栋建筑的式样,可以说是文艺复兴式与巴罗克式的综合,再混有当地独特的印第安风味,因为该教堂是取代早先的一座印加神庙而建的。教堂外是一整片白色墙面,又高又长。墙内的庭院特宽敞,中间建有一座方形的亭子。亭子四面是拱门,边上缀以蓝绿色小瓷砖。亭子上方还有半球顶,球顶上小塔多,上面再安置十字架。教堂建在亭子后方,墙面仍时素白,屋顶线条奇特,有向上突出的半月形及三角形,也缀着蓝绿色小瓷砖。

但大教堂的名气并不是因为造型奇特,而是得自于据说能创造奇迹的“湖中黑圣母”(Virgen Morena del Lago),她是玻利维亚的保护神。黑圣母雕像是1576年由一位印第安民间艺术家用贵重的热带木料雕刻的,现供奉在教堂内。

棕黑色皮肤的圣母像,俨然是此地居民不论种族的保护神,信徒来自玻利维亚各地乃至秘鲁,智利和阿根廷。相传巴西有个海员,把一幅这里的黑圣母肖像带到船上,在一次风暴中大难不死,平安回到里约热内卢。人们坚信,是黑圣母救了他们,于是后来,该市的一条海滩就以黑圣母供奉地科帕卡瓦纳来命名,只是读音由于葡语的关系略加改变,这就是世界四大海滨度假胜地之一的科帕卡巴纳(Praia de Copacabana)海滩。我们刚到巴西不久就慕名去过了。

我们注意到,大教堂前的私家轿车特别多。奇怪的是,这些车子不但没有风尘仆仆,还挂上花环彩带,像极了结婚用的礼车,只是缺少了新娘与新郎的结婚场面。这些车是做什么呢?有人告诉我才恍然大悟,想不到这些礼车是来教堂还愿的!科帕卡瓦纳的黑圣母现在又成了玻利维亚有名的车保护神。玻国人民只要买车,就会到科帕卡瓦纳买花环,挂在车上保行车平安。

更有趣的是,在玻利维亚没钱买车的人,还是要来科帕卡瓦纳。一般的做法是先到附近的小礼品店物色一部合意的迷你车模型,再到圣母像前许愿祈福。日后真正买了车,把车子用花圈花环打扮一番,开车到教堂来,向圣母还愿。

黑圣母终年无休,每天接见信众。此地天天有新车来报到,星期日尤其是爱车日,人多车也多。

朝圣者为小城带来了大批生意。天主堂附近小摊林立,贩卖汽车所用彩带花环。这里还有许多商店和市场,以游客为对象,推销毛织品,印第安民族服装,工艺品等。

传统市场里,我们看到当地的粮菜水果。土豆种类多达数十种,有黄皮的,红皮的,紫皮的,形状大小与平地不同,小的只有手指粗,大的有碗口大,干燥的玉米粒更是肥大,还有从未见过的黑玉米。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主食,一直是土豆和玉米。入侵的西班牙殖民文化也无法完全改变此地人的饮食习惯。找了一家小饭铺,买份当地人的饭菜尝一尝,土豆烧肉为主,配上一点米饭,毕竟还是变了一点点。

印第安妇女的穿戴,依旧是我们的目光焦点:深色小呢帽,毛披肩,大肩带,还有多层次的大圆蓬裙,全身传统打扮。从衣服的质料与颜色看,是舒适而非华丽,整洁而不褴褛。只是她们都不愿意照像,好不容易说服两位开饭铺的妇女与嘉美合影留了念。

 

骆马与羊驼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看当地特有的家畜骆马和羊驼。早在2500年前,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就驯化出这两种家畜,如今秘鲁的国徽里有骆马,玻利维亚的国徽里有羊驼,其实这两种动物在这两个国家都很普遍。骆马(西语llama)为淡褐色或白色,似鹿而比鹿小,像马又像骆驼,但没有驼峰,所以叫骆马。它性喜高寒,生活在四五千米的高原地带,以青草,树叶为食。骆马肩高平均1.2米,腿和脖子都很长,所以论个头比人高。它主要用为驮畜,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负重上百斤的货物长途跋涉,有“高原之舆”的称号。但毛质较粗燥,只能用来织粗地毯。据说目前全世界约有骆马四五万头,几乎都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羊驼(西语Alpaca,又译驼羊)与骆马属于同一家族,但比骆马小。据说羊驼生命力很强,刚出生的小羊驼就能欢乐地跳蹦。羊驼成长极快,其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牛的十倍。它长得像高大的绵羊,但脖子长,身高一米左右。羊驼一般为白色,毛比羊毛长,织成的毛衣特别漂亮。据说全世界有上百万头羊驼,主要也分布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羊驼性情温顺,容易与人相处,常常陪伴它的小主人去上学。科帕卡瓦纳一带的少年儿童,喜欢把羊驼带到镇上来,让外国游客走到跟前观赏,供游客拍照,挣一点零花钱。

玻利维亚的科帕卡瓦纳是一个安静,休憩的场所,旅游者们可在此沿着湖边漫步,或者在这里的许多鱼餐馆中品尝美味。要么从这里的码头上坐船去趟太阳岛(Isla del Sol)也是不错的选择。印加人认为,他们的第一代君王及皇后即来自太阳岛。太阳岛上的圣石是两位始祖应太阳神之招,从湖中下凡的地方。

 

库斯科羡煞人

下午1点半,换乘的长途汽车来了。这是一辆大巴,50个座位全都坐满,都是外国游客,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洛伐克,以色列,日本,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导游在车上讲起了印加神话。他说,太阳神在的的喀喀湖创造了印加帝国的始祖曼科卡帕克与王后奥克约,送他们由湖面天际下凡,在太阳岛住下,男耕女织。神还教导两人灌溉与建筑技巧,然后交给他们一根金棒,让他们在金棒能插进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城市和王朝。于是两人离开的的喀喀湖,向西北方走去。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停下来用金棒试试,可是总不能把它插入土内。最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个地方,一下子就把整根金棒插进了土里。就在这块土地上,建成了库斯科城,作为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Cuzco)是我们这辆大巴的终点站,它在普诺以北389公里,欢迎普诺的游客到那里去观光。

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库斯科的历史,还让我们看了那里的风光画片。几百年前,整个美洲大陆只有两大帝国,一个是位于今日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另一个就是以秘鲁为中心,包括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在内的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最盛时,疆域北起哥伦比亚,南到智利,达万里之遥,被历史学家称为“新世界的罗马帝国”,而库斯科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中心,地名原意是“世界的肚脐”。1532年西班牙殖民军占领了库斯科,许多原有的印加建筑被破坏。西班牙人利用其坚固的基石,在上面盖起教堂修院。但古城的格局,宫殿庙宇,石板街道,印加古堡等遗迹犹存。例如大教堂建在皇宫地基上,圣多明戈教堂建在太阳神庙(Coricancha)的废墟上。城外小山坡上的萨克萨瓦曼堡(Sacsayhuamán)是印加最宏伟的防御工程之一。特别是城西北100多公里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古城遗迹,是印加帝王的行宫所在,宫殿神庙堡垒多用巨石堆砌而成,没有灰浆等粘合物,大小石块对缝严密,甚至连刀片都插不进去,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库斯科和马丘比丘两地都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导游极力鼓动我们去库斯科游览,并许以住宿优惠。可惜我们的行李还在普诺,而且行程太紧,抽不出时间来了,只好放弃,这是我们南美之旅中最大的遗憾。

 

 

5月10日 星期三  从普诺到阿雷基帕

今天艳阳高照,气温22度,温暖而不炎热。几天来终于克服了高原反应,头不疼了,心情也好多了。上午出去信步走走。普诺城市不大,只有几万人口,主要景点前几天都看过了。于是去逛了逛传统的印第安人集市,看到黑玉米,红壳花生,一些不知名的水果,啧啧称奇了一阵。还有一种像小米一样的谷物,叫Quinoa,做成粥是当地人的主食之一。集市上卖罐装煤气的生意特别好,看来这里普通人家已经用上了天然气。

逛完集市后,在上网与电话兼备的小店里给朋友打了个国际长途,只花了几毛钱通话费,想不到这里的电信基础设施搞得还真不错。

打完电话刚出门,就听见街上鼓乐齐鸣。大街上过来一队中学生,女学生一律穿着白衬衫,蓝色连衣裙,长袜黑皮鞋,打着鼓,吹着号,迈着行进的步伐走了过来,男同学也穿着整齐的校服。接着又是一队小学生,女孩们红汗衫,蓝短裤,长袜运动鞋,举着体育运动会的横标走来,男孩则是白衣蓝裤,戴着白帽子,手里拿着气球,欢欢喜喜,蹦蹦跳跳。我连忙拿出照相机,拍下一张张照片。想不到走过一队,又是一队,一直延续了个把小时,少说也有上万学生。原来今天召开全市学生运动会,全体学生都参加,都在街上游行。一片红,一片黄,一片蓝,一片白,一片灰……每个学校的学生,都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或一样的运动服。衣帽鞋袜不但整齐一致,而且质地良好。嘉美说,每个学生的这身行头,怎么说,一二百块钱下不来。

也许有人会问,学校里都是有钱人的孩子吧?其实不然,秘鲁的教育事业已相当普及。百分之百的儿童上小学。中学升学率为81%,大学升学率为29%,全国文盲已下降到10%。

过去在我的印象里,拉美国家和亚非落后地区一样,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生活很贫苦。现在看来,并不完全是这样。就拿秘鲁来说,在南美不算最发达,比不上智利阿根廷或巴西。但人均GDP早已超过2000美元。中小学生们个个能穿上这样的服装,应该说,至少温饱问题都已解决,要不然,家长哪有这样的财力为学生来打扮?

游游逛逛一上午,肚子咕咕叫了。昨天在小城意外发现了一家中国餐馆“龙腾饭庄”,就像“他乡遇故知”一样高兴。老板很热情,亲自下厨,为我们用木耳香菇配菜,做了美味的鱼和鸡。今天中午,我们到一家当地的小饭馆,品尝了秘鲁的烤鸡,叫chicharron de Pollo,觉得比美国的肯德基还可口。

下午3点,我们乘坐长途汽车离开了普诺,前往利马,行程1332公里。一路上山路高高低低,望窗外湖城风光,渐渐消失,路边不时闪过印第安人的铁皮顶土坯房,男人们在锄地,妇女们在放羊,一家家的田地用土埂,石埂分开,看来,小农户还是占大多数。不久,汽车开进胡利亚卡(Juliaca)。这座城市位于普诺,库斯科和阿雷基帕之间的三岔口,人口10万,比普诺还大。市内到处是工地,大兴土木搞建设,其中包括修建一座大汽车站。过了此地后,汽车逐渐开始下山,晚上8点,到达阿雷基帕(Arequipa)。海拔从4000米左右下降到2350米。297公里的山路,用了整整5个小时。

阿雷基帕汽车站特别大,一看就是大城市气派。车上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这辆长途车到这里后,就不走了,请乘客一律下车。这位服务员很勤快,一路上为我们热心服务,端咖啡,准备晚餐(夹心面包),为闭路电视换片子,忙里忙外。可是英语不大灵光,我们的票到利马,车到这里就不走了,该怎么办呢?比比划划,好不容易才听明白,晚上10点钟,换另一部大巴,前往利马。我们赶紧下车,把大背包从行李箱取出来,交给站上保管,准备出去到市里转一转。

阿雷基帕的旅游服务搞得真好。汽车站内,就设有旅游问讯处,一直上班到晚上9点,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工作人员晚间不太忙,见到我们这些海外来客很热情,马上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的城市。他说,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二大城市,人口70多万。这是一座古城,印加时代就存在,1540年由西班牙人重建,由于它地处玻利维亚银矿到沿海的交通要道,迅速发展为秘鲁南部最大的城市。现在它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2004,它和中国广州结成了友好城市,广州市长还来过这里呢。该市特意命名了一个广州公园,园内竖立着广州市赠送的“五羊铜塑”。

阿雷基帕坐落在一座海拔5822米的活火山脚下,市内建筑所用的材料就是利用附近唾手可得的火山岩,所以整个城市一片白,被称为“白色的城市”。说着,他拿出画册图片指着给我们看。市中心的兵器广场(Plaza de Armas)最为漂亮。广场三面建有双层拱廊,一面耸立着1612年所建的双塔大教堂(Catedral)。附近还有精美的康帕尼亚教堂(La Compañía)和一所规模宏大的圣卡塔林娜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这里收集了几个世纪以来为数不少的艺术品,让我们最好不要漏看。

听到介绍,就想立刻出车站去游览。可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汽车站距市中心还有4公里左右。最好住下来,明天从容地去玩。他们可以帮助介绍旅馆。可是我们的汽车票已买好了。今晚10点要继续乘车,只好从工作人员手中买下几张最有代表性的阿雷基帕风景明信片,在车站附近的市区转了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座美好的城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91599.html

上一篇:欧华文学繁荣,文友四人出书
下一篇: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7),秘鲁泛美公路上
收藏 IP: 77.3.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