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画圣”拉斐尔的足迹 精选

已有 5056 次阅读 2016-10-20 00:51 |个人分类:外国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乌尔比诺公爵府

雅典学园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10/17

人们都熟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三杰”,即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美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前两位大师都出生于佛罗伦萨一带,而大画家拉斐尔,则是乌尔比诺人。

绘画大师拉斐尔,常被人们誉为“画圣”。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为自己的作品落款时,名字前面总要写上“乌尔比诺”(Urbino)。但拉斐尔十几岁就离开家乡,拜师深造,而其成就的最高峰则是在罗马作画时达到的,他也安息在罗马。


乌尔比诺,“画圣”的家乡

乌尔比诺位于佛罗伦萨以东100多公里,整个城市建筑在两个山岗上。城墙和房舍全用一色红砖建成,古色古香。在以画家命名的拉斐尔大街(Via Raffaello)的尽头,是一个公园般的山顶广场,一座手执画笔的拉斐尔青铜塑像,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

拉斐尔大街57号是一栋古老的楼房。墙上的一块白色大理石十分醒目,写着“拉斐尔故居”(Casa di Raffaello)字样。1483年4月6日,拉斐尔就出生在故居2层右边的一个房间里,他的幼年是不幸的,8岁丧母后跟着父亲在画店和画家群中度过他的童年。也许正是这些对他后来的艺术生涯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不过,对他更为深刻的影响则来自对面山岗上的那座公爵府(Palazzo Ducale)。当年这座府邸的主人费德里科·蒙特费尔特罗公爵是一位人文主义者,酷爱艺术。他在世期间,请来大批艺术家,建起这座规模宏伟的公爵府,促进了建筑和美术的发展。当时的许多著名画家都在府中留下他们的作品。因此,乌尔比诺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灯塔”。拉斐尔的父亲同公爵过从甚密。表现出绘画天才的拉斐尔10多岁时,就受到赏识,成为府中的常客。年轻的拉斐尔在这里受到绘画艺术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现在,拉斐尔故居和公爵府都已辟为博物馆。在拉斐尔出生的房间,陈列有他的两副作品。在公爵府,除大批其他画家的作品外,也有拉斐尔的两幅画作,其中《沉默的女人》(La Muta)最引人注目。

艺术评论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沉默的女人》是拉斐尔的一幅极为重要的作品。它的构图同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一个表现神秘的微笑,一个表现深沉的沉默;一个以交叉的双手表现内心的安祥,一个以着力的左手食指表现内心的激情。两幅画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但表现出人物外在的容貌美,而且表现出人物所内含的精神美。

今天,拉斐尔的家乡乌尔比诺约有两万居民,古城区的街道布局和特点仍是中世纪的,但在城墙外开辟了现代化的住宅区。拉斐尔在世时成立的大学(1506年)已发展到拥有上万名学生。小城经济以旅游业、大学和手工业为主。乌尔比诺锡釉陶器颇为有名,其装饰风格独特,很多题材都模仿自拉斐尔的绘画。1998年,乌尔比诺老城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佩鲁贾拜师,在佛罗伦萨提高

十四五岁时,拉斐尔离开故乡到佩鲁贾拜名画家佩鲁吉诺为师深造。佩鲁贾在乌尔比诺以南80公里,也是一座是历史名城。整个城市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丘斜坡上,房屋一层高出一层,好像凌空而建。人在下面走,车在头上行,勾画出一条奇妙的风景线。陡削、狭窄的街巷和小广场,宁静、迷人的丘陵与河谷景色,古代伊特鲁里亚和罗马人修建的城墙、城堡、拱形城门等遗迹,既是访古者的揽胜所在,也是历史上翁布里亚画派一再入画的题材。

翁布里亚是佩鲁贾所在的大区,翁布里亚画派盛行于15世纪。这画派不像佛罗伦萨画派那样注重理性,相比之下,翁布里亚画派的画风比较华丽、抒情,具有装饰性。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1445-1523)就是翁布里亚画派的重要成员。

拉斐尔在佩鲁吉诺的画室当学徒。在老师的教育下,拉斐尔不仅学习了各种绘画技巧,而且学习了各种科学知识,如数学、解剖学、物理学等,老师还要求他读文学、哲学和建筑的专著。佩鲁吉诺画室是当地文化界活动的中心之一,常常有学者、艺术家来聚会,探讨各种学术问题,这使拉斐尔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他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拉斐尔跟着老师学了三年,17岁离开画室开始独立创作。他在21岁时创作了一幅《圣母的婚礼》(现存米兰布雷拉美术馆,Pinacoteca di Brera),把婚礼仪式安排在阳光明媚的广场,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被视为拉斐尔的成名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拉斐尔又来到当时意大利最先进的文化艺术中心佛罗伦萨,边学习、边创作,度过了对他具有决定意义的几年。拉斐尔比达•芬奇小31岁、比米开朗琪罗小8岁。1506年,三杰聚会于此地,就像三星汇聚,成为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

在佛罗伦萨的几年里,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圣母像,这些圣母像非常有名。当时流行的圣母像大都用作教堂的祭坛画,她们都是冰冷、苍白、令人望而生畏的偶像,是供人们顶礼膜拜用的。而拉斐尔的画却不同,在他的笔下,圣母变成温柔美丽/面带微笑的年轻母亲的形象,成为幸福的象征,体现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拉斐尔在艺术上主张仔细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准确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拉斐尔正是这样从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一天,他在花园里漫步,忽然看见花匠的女儿正在花丛中欠身剪枝,姿态非常健美。拉斐尔连忙拿出画本,描绘下这个美丽的身影,据此创作了名画《花园中的圣母》(现存巴黎卢浮宫)。

又有一次,拉斐尔在会餐时见到一个抱着小孩的年轻妇女,非常优美动人,他立刻拿起餐桌上的一块圆饼,把母子俩的形象画在圆饼上,回家后就画成了一副非常精致美丽的圆形画作——《座椅中的圣母》(Madonna della seggiola),现存佛罗伦萨的碧提宫(PalazzoPitti)。

拉斐尔画的圣母像非常多,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里还收藏着拉斐尔的《全丝雀圣母》。


拉斐尔绘画的高峰

1508年,拉斐尔来到罗马,在这里,他受到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赏识。这位教皇毫不迟疑地把原先聘请的画家统统解聘,任命拉斐尔为宫廷画师。奉教皇之命,拉斐尔画了一幅圣母像,作为送给皮亚琴察圣西斯托教堂(S Sisto)的礼品。这幅画就是《西斯廷圣母》,现存德国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尔宫。

拉斐尔一生最宏大的系列作品现存梵蒂冈博物院的拉斐尔室(Stanze diRaffaello)。名为拉斐尔室,实为4个大厅的总称。当年教皇委托拉斐尔为宫廷的这4个大厅画装饰壁画,结果拉斐尔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

其中拉斐尔4幅不朽的壁画杰作画在教皇用以签署诏令的签字厅。天花板上,拉斐尔画了4个象征神学、哲学、法学和诗学的女神,分别代表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在众神的下面,即大厅四壁,各画一幅内容相应的大壁画。

“神学”下的壁画《圣礼之争》表现教会领袖们对三位一体教义的争论,拉斐尔特意把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神典》作者但丁也画在其中。

对面“哲学”下面的壁画名为《雅典学园》(Scuola d’Atene,又译雅典学院或学派)。这是拉斐尔壁画中最优秀的作品,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一起,被美术史家誉为“文艺复兴盛期三大杰作”。

壁画《雅典学园》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园为题,以古代7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表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他把不同时期的50多位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名流集中于一个空间,借此表现柏拉图思想发展的历史延续性。画面背景是一间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重点放在两位中心人物上。一位身穿红披风,指着上天的是柏拉图,他代表理想主义;另一位是亚里士多德,穿着蓝色的衣服,手指大地,他代表现实主义。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在谛听。还有一些人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在讨论,在思索,在演算数学。出现在画面上的有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等许多学者。右下角那个露出半个脑袋、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事实上,拉斐尔完全有资格加入这个队伍,因为我们知道,他的艺术素质也表现了数学上的精确和完美的平衡。

4幅壁画中,《圣礼之争》和《雅典学园》表现“真”;而“法学”下的壁画《三德像》表现“善”。画中,“力量”、“谨慎”和“节制”三女神表现“主观之善”,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颁布法典和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制定教会法规的场面,表现“客观之善”。

“诗学”下的壁画《帕尔纳索斯山》表现“美”。帕尔纳索斯山在希腊中部,传说是艺术女神们的住所。画面上,阿波罗拉琴,专司文艺和科学的9位女神簇拥在周围。他们的四周都是古今的大诗人,包括荷马、维吉尔和但丁等。

拉斐尔用4幅画歌颂了真、善、美,反映了人文主义者领会古代遗产的真谛,使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不朽杰作。

在罗马,拉斐尔的艺术创作达到了一生的巅峰。可惜1520年4月6日,突然患急病英年早逝,这天正好是他的37岁生日。拉斐尔的去世受到罗马全城居民的哀悼,被安葬在古老的万神庙中。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流传至今300余幅,其中圣母像40多幅。恩格斯称赞说,拉斐尔的绘画,代表着人类的双手能够创造出来的最光辉的奇迹之一。

8张图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xc9q.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009772.html

上一篇:游览德国银矿山古皇都
下一篇:瞻仰青岛康有为故居
收藏 IP: 78.50.164.*| 热度|

7 徐令予 黄永义 肖可青 李学宽 李亚平 罗春元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