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青蒿素成功的气候背景

已有 4308 次阅读 2015-10-6 08:55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青蒿素, 气候背景

青蒿素成功的气候背景

昨天新闻传来,举国振奋。看到临床工作者获奖,我们理论工作者颇有意见,这里我来挖一挖青蒿素成功的时代背景或气候背景。

因为我对古代火灾比较关注,所以很容易发现古代火灾的气候特征,而这些气候特征又是与古代的气候脉动相关联。所以我看历史事件,立即琢磨起气候背景。比如,有人提到“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我立刻认识到公元330年是气候变冷的周期,比如《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中提到“中国气候也大致经历了“较冷(公元300~330)-寒冷(公元330~360) 一稍冷(公元360--400)”的波动“。石勒曾经禁火(禁火是应对冷干气候的一种办法),禁寒食(禁寒食是防止疾病),另外渤海结冰也很严重。

石勒禁火

后赵(328-349)年间,石勒称帝(太和3年,公元330年)后,火禁甚严,下令夜间禁火,百鼓之后燃火者,鞭之一百;延火烧一家,斩五部都督百鼓即夜间起更之后。五部都督应是城市按南、北、东、西、中分区的行政长官。火禁令由他们贯彻执行。这里石勒禁火,显然是为了防火,因为该年度是冷相火灾高峰年,当时的气候特征是“旱,天下大饥“,符合冷相气候的典型特征。冷相气候导致干燥,火灾多发,消防对策缺乏有力的灭火工具之前,只能是禁火停水。


寒食

石勒对历史的另一个影响,是先禁恢复寒食。根据《晋书》卷105《石勒载记下》中的记录,后赵君臣对是否禁寒食发生争议。石勒先是下令禁止寒食,原因是“前者外议以子推诸侯之臣,王者不应为忌,故从其议”;后来后赵境内发生了大的灾害,于是有些大臣又上疏要求恢复寒食,“去年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也,历代所尊,或者以为未宜替也。一人吁嗟,王道尚为之亏,况群神怨憾而不怒动上帝乎! 面对要求恢复寒食的大臣,石勒要求“尚书其促检旧典,定议以闻”,这里所谓的“旧典”就是指儒家经典,结果因为没有能够找到,所以石勒作了一个折衷处理,只允许寒食在局部地区盛行,“并州复寒食如初”。

如果把禁寒食放到气候变冷的角度来衡量,就很容易理解了,公元133年,周举禁寒食;一个气候周期63年之后,曹操禁寒食;又两个气候周期的124年之后石勒禁寒食,再过144474年,魏孝帝禁寒食,他们都是受到气候变冷的影响,而做出限制寒食的决策。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禁止并不完全,只不过是限制而已寒食作为节日是自己消亡的而不是哪一个皇帝禁断的。从气候变化的信息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禁寒食的潜在背景是气温降低


渤海结冰之谜

竺可桢曾经利用渤海结冰的故事,来说明公元4世纪的气候变冷。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在基本上消除了眼前的威胁之后,慕容皝决定自己的弟弟慕容仁摊牌对决。司马高诩慕容皝建议说:慕容仁背叛君亲,人神共怒。过去,渤海从未结冰,自此慕容仁反叛以后,渤海三年都结冰了。况且,慕容仁一直防守陆路,这也许是上天将要让我们从海上袭击他啊!慕容皝表示同意,但是,手下幕僚都纷纷表示反对,以为从海上踏冰而过,十分危险,不如陆路安全。慕容皝重申了高诩的建议,并说:过去,汉光武帝曾经因为滹沱河结冰而完成了大业,我的决心已下,再敢阻挠的,斩首!”  于是,在该年的119日,慕容皝率领军队从昌黎(辽宁省义县)向东进发,部队踏冰而行,一共走了三百多里地,抵达历林口(大约在辽河下游),部队从那里登陆,丢下辎重,组织轻装部队,快速向平郭(辽宁省盖平县)进发。

问题在于,渤海的北部是很容易结冰的,至少在上一个冷相周期的19571977年,上述地区经常性地在冬季结冰,因此渤海结冰,仅能够说明当时是冷相周期,而并不能用作全球气候整体降低的证据。重行考证的结果是竺可桢的结论不成立,可是如果我们用气候的60年周期来看,从公元333年到公元336年的气候变冷是很容易得到解释的,因为石勒也在禁寒食,说明大家

都感到了气候变冷的现状。


根据上述三则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葛洪记录青蒿素的气候背景,那就是由于气候变冷,导致气流运动性不足,产生大量的死水,所以蚊虫肆虐,带来严重的疟疾问题,于是有青蒿治病的记录。所以青蒿素的发明,也是气候脉动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上著名的疟疾肆虐,大多发生在冷相气候周期。比如伏波将军马援,死于冷相气候周期的疟疾发作。巴拿马运河修筑期间(1888年前后)的蚊虫疾病(黄热病和疟疾)法国人死亡率极高,以至于工程无法开展,才被美国人接手,占了大便宜。1955~1972年,越战的时段就是典型的冷相气候周期,大气层缺乏扰动,所以蚊虫极多,疟疾泛滥的结果,就是523工程的气候背景。

为什么屠呦呦的工作再次得到世界的认可?因为气候自从2007年之后,再次转冷,所以非洲的疟疾又开始抬头,间接促进了2011年的获奖和2015年的获奖。冷相气候导致疟疾的另一个证据是台湾的“登革热流行”,登革热与疟疾的主都是蚊虫,都是与冷相气候相关联的。冷相气候的另一个结果是雾霾(大气层缺乏扰动,没有浮力就无法上升),所以雾霾危机和蚊虫(疟疾、登革热)危机是耦合相伴的,他们都是冷相气候周期的结果。


所以,屠呦呦的成功,符合我上一篇博文的发现,那就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渺小的,但是个人的眼光可以把渺小的工作针对社会的特殊需要,作出令人仰视的贡献。





屠呦呦获诺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925711.html

上一篇:创新,难在眼光(社会需要),贵在能力(理论积累)
下一篇:说说英国的Sir与中国的先生
收藏 IP: 112.26.69.*| 热度|

12 周少祥 武夷山 陈南晖 李世红 霍艾伦 田云川 赵凤光 李亚平 陆玲 crossludo chenhuansheng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