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自在鹪莺:恰恰啼里的猫腻

已有 6027 次阅读 2011-4-30 16:0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杜甫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写实,关注民生,但不失诗情画意。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写了很多歌咏自然的诗歌。 

 

   据说,杜甫写过300多种植物,但唯独不咏海棠,这是千古之谜,至今无解。现实世界里的杜甫无疑是孤独的,为了排解忧愁,他和大多数文人一样,通过饮酒与歌颂自然之美,试图逃离社会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安宁。

 

   杜甫是诗人。诗人倾向于观察和描写自然。生态学家也是一样的姿态,只是方法不同。

 

   公元760年,杜甫初定四川成都,有了安生之所,心里暖暖的。春暖花开时节,外出走走,一时来劲便写七首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第六首堪称千古绝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六》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七》

 

      第六首是很早之前就读过的,中学课文里的经典诗篇,当初虽不理解,但却烂熟于心。不久前读到第七首的时候,“嫩蕊商量细细开”(早期博文)一句,不禁排版叫绝,杜甫可真是心思慎密,浪漫得很呐。在对诗文的解读中,自在娇莺恰恰啼一句中的莺,大多被认为是黄鹂,或者柳莺,因为古人喜黄鹂,叫声婉转优美。但从恰恰两字来看,这里的娇莺更像是鹪莺(四川分布是灰色的。),一种很小的小鸟,食虫,对农业有益,老百姓对它感情很深。

 

     这篇文章里我要讲述的故事就是鹪莺恰恰啼叫的故事。鸟类分类上,鹪莺是一大类鸟的名称,比如澳大利亚的鹪莺因为几百万年来没有机会和四川的鹪莺交流,所以颜色、行为上自然会有所区别。图中的辉蓝色、细尾巴的鹪莺就是今天故事里的主角,名叫辉蓝细尾鹪莺(Malurus splendens)。

 

    辉蓝细尾鹪莺生活在澳大利亚中部,雌雄一旦决定了要在一起之后,就会一辈子生活在一起。辉蓝细尾鹪莺第一窝孵出的小鸟长大之后,还会跟随父母,帮助父母孵育弟弟妹妹。表面看起来,这是一种让人心生敬意的小鸟鸟,忠贞、慈爱,如人一般。但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事实却不止如此。辉蓝细尾鹪莺其实是性乱伦的,雄鸟经常会出去和别的雌鸟交配,雌鸟也是一样。雄性辉蓝细尾鹪莺吸引雌性的方式特别离奇,非常有意义。

 

     雄性鸟为了吸引雌性通常进化出非常独特的方式,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这里可以看图),如孔雀、天堂鸟的尾巴之类。大而亮丽的羽毛对于吸引雌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被天敌盯上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多数雄鸟都会选择安全而且安静的地方给雌鸟来上一段舞蹈,或者高歌一曲。

 

     《行为生态学》上最近讲述的辉蓝细尾鹪莺却反其道而行之。恰恰啼叫之声被演绎为惊悚的调情故事。雄性辉蓝细尾鹪莺似乎懂得惊悚片得深刻含义,当天敌出现的时候,雄性会发出另一种怪异的声音,来吸引雌性,就好比带着女孩子去看惊悚电影。雌鸟听到这样的“恰恰”之声,会表现得很专注,惶恐不安,很想找到安全的港湾,因此会更愿意接受雄性。

 

    恰恰之啼被演绎得如此精妙绝伦,我想杜甫也怕是想象不到的吧!

.

参考:

1. Greig, E., & Pruett-Jones, S. (2010). Danger may enhance communication: predator calls alert females to male displays Behavioral Ecology, 21(6), 1360-1366 DOI:10.1093/beheco/arq155

2.  Using Fear to Flirt: The “Scary Movie Effect”

3.  图片来自flickr


首发在百度博客:ecoliugy (若无连接,可见于原文在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438984.html

上一篇:落在我手臂上的蚊子
下一篇:狡猾的兰花 (兰花欺骗性传粉)
收藏 IP: 210.72.93.*| 热度|

1 赵金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