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我是你的底 精选

已有 7249 次阅读 2016-6-10 15:12 |个人分类:科研工作|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国, 创新工程实践, 慕课, 智慧树

   周三,端午节前一天,68日晚上,是我们“创新工程实践”慕课的最后一节课:结课展示,630,大幕准时拉开,全国的直播顺利进行,温馨的回顾视频,北大副校长、高松院士亲自前来给全国十佳教学团队颁奖,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2万余名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在线分享他们一个学期的收获,同学们精彩的展示、嘉宾们妙语连珠的点评,还有火热的网上投票……

看着这一切,我的眼睛模糊了,意识也恍惚了:2016年春季学期,“创新工程实践”全国高校的创新学分通识课,16周,每周三小时,全国30个省份百余所高校数万名学生的课程直播与互动,我们真的创造了“一镜到底”的慕课奇迹!

其实这一切只源于一句话:我是你的底!

去年10月,机缘巧合,我遇到了做慕课的智慧树,那时候我正想把我们在北大开设几年的“创新工程实践”这门课做成慕课,但确切地说我也没想好怎么做慕课,因为我们的课很特别:是一门不仅仅是课堂讲授的课,而是穿插着很重要的互动和实践的环节。智慧树的团队很爽快地就如约来我的办公室洽谈此事,我把我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以及上课的效果做了个详细的介绍,他们当时也大吃一惊:原来是这样一门课,跟我们之前的课都不一样,可是这才是全国同学需要的课,必须做,怎么做,我们回去跟领导商量一下!反正我的要求是要能够原汁原味地上这门创新课。

没想到,智慧树的女领导葛总晚上就打来了电话:“张老师,您的课非常好,这门课我们就按您的要求做,一定做好,咱们下周就在全国的教师交流会上介绍一下这门新课!”太好啦!我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那种人,没问题,下周见!

于是,马上进入高铁轨道:我开始准备课程的所有资料,准备启动慕课流程!智慧树那里也启动了关于这门课作为2016年春季学期“超级大课”的设计和安排。一周之后,在北大的东西部联盟年度总结会上,我们正式宣传了这门课:创新工程实践,这门学分慕课下学期就要启动啦!

会议结束,我和葛总终于做到一起喝咖啡,详谈这门课的所有细节和安排:不能做成混合式直播,一定要16次直播,因为我们课程中的每节课都很重要,都需要学生跟着上才能有效果。我也是很执着的那种人,当然也因为我根本没有上过直播的课,所以我很坚持这个观点。

葛总也很直白:“海霞老师,直播压力很大的,我这可是冲全国直播的课啊,而且是学生的学分课,16次课全部直播,我心里没底。”

我当时就拍着胸脯跟葛总说:“你放心,我就是你的底!

我们相视哈哈大笑:“海霞老师,就冲你这句话,咱们就这么办了!”

也是冲着这句话,我和我的教学团队开启了拼命模式:准备各种资料不说,为了加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在北大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教师发展培训会,把课先跟老师们上一遍,熟悉起来所有的课堂组织方式和要求;先把老师们教会,再来教学生,可是真的开始上课,还是很不一样!

周周上课都直播的压力真的很大啊!因为当我们224日第一次全国直播课是我的预热课:创新工程实践的前世今生,预选课程的有全国各地的50所院校,第二周“创意启发”就增加到了将近80所,第三周“创新设计思维”就100所将近3万人…...各高校的领导纷纷来到课堂观摩,也登上了各地的媒体、成了关于创新教育的热门报道,这是起初我们不能想象的规模和影响!大家热议的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所有参加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全国各地的教室里跟着主讲的老师们做创新实践,一直到现在把一个学期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是一个空前的挑战,不仅仅是对主讲的教师团队,要求内容要精心准备还要适合全国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让大家都有所收获、都能够跟着一起做创新,也对全国各地高校的本地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责任心很重和工作量很大;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真的要做啊,这门课不是听听就可以,我们有将近1/3的时间安排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每个学生每周三都要跟着做创新的课堂实践;当然,这对于智慧树网络课程平台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全国工程师的配备和支持,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还有课堂互动的实现:异地课堂的互动与提问,还有弹幕和微信等等……

当然,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学团队和智慧树合作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将近20场教师研讨会,我们还亲自走进了全国30多个高校的课堂,与老师和学生现场交流、促进教学效果……

今天,课程终于顺利结课了,回望这半年多的艰辛充实而又快乐历程,16周的每周三晚上都成了全国同学和老师一起High的“创新工程实践”时间,大家共同挑战极限一样地共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慕课新的远程教学模式:

  • 主讲的教学团队不仅提供最好的教学内容,还进行实地课堂互动和跟踪;

  • 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听和看视频,而是以多种形式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

  • 本地的老师们负责组织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开展创新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 智慧树这样的网络平台提供了异地课堂的软件和硬件的保障和服务;

    正是有了这样的通力合作和全方位配合,我们这个学期才能这样“一镜到底”地把我们在北大“创新工程实践”课堂的全过程一丝不漏地传递给了全国各地的学校的课堂上去,并且让全国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参与其中!这才是慕课走进课堂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的有意义尝试!

    课程结束了,真的是为所有参与到课程中的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亲爱的朋友们,这学期的“创新工程实践”如此成功,因为:你们是我的底!为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我们继续努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983685.html

上一篇: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下一篇:蓝天白云映雕梁画栋 最美还是中国风
收藏 IP: 222.130.139.*| 热度|

23 武夷山 黄仁勇 王兴民 田云川 刘立 陈南晖 黄永义 李颖业 李卓亭 鲍博 李本先 朱勇 吴斌 张灿宇 任胜利 李笑月 张伟 张海权 biofans decipherer shenlu aliala ganendexin199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