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研究生是否需要联合培养?

已有 7549 次阅读 2017-7-20 21:24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导师, 联合培养

研究生是否需要联合培养?张海霞2017-07-20

李建国老师说:不同意学生去联合培养,其实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题组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不可一概而论,我自己接收过不少联合培养的学生,也送过不少学生出去联合培养,特别是现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CSC计划越来越热闹,这逐渐成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一个普遍纠结,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研究生,我这里可能特指直博生,因为目前这个群体最大,也是科研的主力,更是每个导师最看重的助理,一般来说是五年,像在北大的直博生,基本上本校的是最晚大三就来课题组参加科研工作了,外校的同学的毕业设计也都是在北大完成的,所以基本上要在课题组里呆上五年半到六年的时间,还是比较长期稳定的,所有同学在此期间都会不止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大多数同学我会支持他们去国外交流一段时间,从三个月到两年不等,有去直接开展课题合作的,有去陌生的组里学习新东西的,还有极个别的一个是我直接让他出去读博士了:

出去进行课题交流的同学,基本上是在研的项目需要,对方也有经费支持,出去的这段时间有非常明确的任务,双方导师都紧密联系、盯进度的那种,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去了以后有所收获而不是放羊,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很好,对双方的合作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也见过其他同学短期出去但是导师盯得不够紧、收获不大的,个人认为这样不好;

其他学校(包括国外留学生)送到我这里联合培养的学生的方式也都类似,我跟自己学生一样严格要求,有明确任务和目标,保证他们不荒废时光;所以他们基本上在我这里联合培养的时候都做的不错而且有较好的收获,其中一个最后因为自己问题离开的硕士研究生也发了一篇SCI、一篇EI论文,在他们学校还很出色地毕业了;所以这些学生离开以后基本都和我自己招来的研究生一样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出去交流时间长的学生(超过一年的),我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去选导师和方向,因为我放他们出去联合培养的前提条件就是他们在我这里做的科研工作已经足够优秀,需要去学习新东西、开拓新方向,跟我如果还是有课题联系,这很不利于学生真的开阔眼界,我会写推荐信、主动帮他们联系,但是方向基本是他们自己找,这样联合培养以后我们导师之间也就有了进一步合作新方向的机会;

送出去直接读博士这个同学也是巧合,他本科已经在我的组里做了两年多,成果非常突出,直博一年级时正好有一个国外很牛的教授找我要学生,他又符合所有条件,所以我就直接把他推荐过去了,因为他对我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已经非常熟悉、而且做出了系列不错的成果,再多带五年虽然会出更多成果但是对学生本人的学术发展帮助不大,所以我选择让他离开,这个孩子还依依不舍,给我写了封很感人的信: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您是完全站在我的立场上为我考虑才给我这次机会,真的,真的谢谢您!”

  我想这大概就是学生的声音,也是导师们该考虑的事,师生一场,真心为学生好,给TA更多成长的机会,带着TA真的进步,这就是导师该做的。

  因此,研究生联合培养在学生能够真正取得更大进步的基础上,应该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067363.html

上一篇:给家长朋友的几条参考意见
下一篇:晒娃是一种病
收藏 IP: 220.182.3.*| 热度|

23 史晓雷 席丰本 王兴云 邵鹏 皮江 张红光 郭战胜 金义光 武夷山 周健 杨小军 郭强 牟鸣飞 吴冬晴 蔡小宁 黄永义 鲍海飞 水迎波 王安良 朱朝东 biofans xlsd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