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030科学报告

已有 5775 次阅读 2016-1-25 13:59 |个人分类:科学报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等教育, 科学技术, 发展战略, 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

10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总部巴黎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面向2030年》。该报告每五年的发布一次,主要着眼科学技术创新的长远发展趋势,对全球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进行评述。

一、各国竞争形势严峻,普遍寻求有效发展战略

该报告指出,自2009-2014对于各国来说是一段比较艰难的过渡时期。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环境危机和能源问题的影响都促使各国提升了对科学的期望,并迫使政府思考如何寻求有效的发展战略,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维持自己已有的优势。

如:美国的奥巴马政府优先投资气候变化研究、能源以及健康领域;欧盟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旨在通过智能化、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来帮助该地区摆脱金融危机;日本则还是利用现今的“安倍经济学”发展战略,不过从2013年起至今还未能兑现其加快经济发展的承诺;韩国朴槿惠政府一方面继续推行上届政府提出的“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同时也强调“创意经济”的重要性,努力通过发展新型创新产业来重振制造业现其加快经济发展的承诺;中国一直在靠公共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等。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国家关于2020或2030的长期规划反应了他们愿景的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更好的管理,以改善商业环境和吸引外资从而发展有活力的私营部门;二是更具包容性的增长从而减少贫困程度和贫富不均问题;三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大多数经济体换取外汇所依赖的自然资源。

二、全球科研支出增长可观,但各国情况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全球研发投入并没有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受金融危机太大的影响。相反的,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研发支出总量的增长超过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全球研发强度占国内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1.57% 提升到2013年的1.70%。

而各国研发领域各国支出差异也在日渐缩小。虽然存在不均衡状况,如美国仍然一家独大,占了28%,中国上升至第二位(20%),超过欧盟(19%)和日本(10%),占全球人口67%的其他国家则瓜分了研发领域投资的23%。但总的来说,还是呈现差异逐渐缩小的趋势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从公共与私营研发支出角度来看

1.在高收入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由于2008-2009年经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遭受了影响。相对来说,欧洲很多国家政府就在知识投资方面倍添压力,因此不少国家公共部门对科技研发投入在减少,而私营企业的投入则对此做了很好地补充,“私营企业在整个金融危机过程中都维持了它们的研发投资水平”。而在低收入国家,科研投资则在不断增长。如非洲,埃塞俄比亚以比其他非洲国家更快的增长率提升其研发支出总量,将其由200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0.24%提升至201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0.61%。

2.金砖国家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在中国,公共和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在并肩增长;印度则是私营研发资金在增长,公共则在减少;在巴西,公共研发出资自2008年起保持相对稳定,私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则有所增加等。(见图1.1,1.2)



(二)、从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的对比角度来看

在全球都在提倡和重视科技创新的时代,很多国家却忽视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正如古老格言的警示“若基础科学研究缺失,应用科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寻求这二者的优化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各国情况也各不相同:

1.中国在过去10年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只占到国内研发支出总额的4—6%;印度的大学研发支出仅占到国内研发支出总量的4%。

2.在美国,联邦政府专注于为基础科研提供支持,而让产业部门在应用研究和技术进步方面起领导作用。而与其临近的加拿大政府则却削减了科学领域的联邦资金,转而投资于风险资金,以期发展商业创新、吸引新的贸易伙伴。

3.俄罗斯联邦一贯将研发支出总量中的一大部分投向基础研究,后又因为2012年的创新增长战略而使得对基础投资的变得减少由2008年的26%下降至2013年的17%。

4.而欧盟尽管陷入了长期的债务危机,但欧盟委员会仍保持了其在基础研究投入上的稳定性。

5.反观韩国,他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强度极大,意在改变长久以来其他国家对其的印象。自2001年至2011年,韩国将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占研发支出总量的比例从13%提高到了18%。

三、全球研究人员总数增长,但分布状态几乎未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研人员的人数是过去的两倍多,而最能直接的反映就是科学出版物的极速增长。其中,欧盟占据着全球的最大份额(22.2%),2011年起,中国代替美国,成为第二。日本占据的份额从2007年的10.7%下降至2013年的8.5%,俄罗斯同期所占比重从7.3%下降至5.7%。上述五大经济体各自所占份额虽有所起伏,但它们在整体上占据了全球研究人员数量的72%。(如下图)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日益频繁的人才流动趋势。未来数年间,全球范围内为争取熟练技术工人而展开的竞争将很可能愈发激烈,现在欧洲和亚洲国家或地区政策在积极鼓励博士研究生留学海外,例如,越南政府资助其公民在海外的攻读,以期在2020年前能够为越南高校增加2000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最后还有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现象:整体而言,女性在科研领域中的人数仍占少数。虽然,近年来,各国在对待性别问题上态度发生着变化,也在某些国家的某些专业出现女大学生超过男性的现象,但仍然可以看到女性在科研领域的限制。研究人员人群中,女性仅占总数的28.4%。也有不少国家采取措施来促进性别平等:德国2013年签署的联合执政协议提出,女性应在企业董事会职位中占据30%的席位;日本将女性在教师和研究人员中所占比重纳入大学巨额拨款的评选标准等。

四.强调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促使各国不断寻觅战略改变

与以往旧观念不同,这次报告强调:当前,各收入水平的国家都有创新行为的产生。收入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在创新率和类型学呈现出的巨大差异体现出各自政策利益的特殊性。而通过专利申请可以洞见创新的影响力。三方专利指的是由同一发明人向美国、欧盟和日本专利局同时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专利。这一指标能够表明一个国家在世界水平上技术竞争力的强弱。高收入经济体在这一指标上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有韩国和中国在打破上述三巨头在该指标上的垄断地位中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如下图)

作为全球三方专利三巨头之二的欧盟和美国,其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在2002年至2012年间呈现最大幅收缩;2002年至2012年间,韩国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翻了一番,升至5.5%。

中国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0.5%上升至3.6%,其他20国集团成员国所占比重平均也翻了一番,升至1.6%。(如下图)


其中,部分国家发展情况如下:

中国:自2011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且预计在2016年前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发表者。不过,尽管近年来投入巨大,但科学家们尚未取得尖端性突破,鲜有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和竞争产品,面临着100亿美元知识产权收支赤字(2009年)的窘境。研发支出用在基础研究上仅占4.7%,很多企业仍然以来外来核心技术。这不断迫使我国做出改变,努力走上真正意义的创新驱动道路:

1.中国科学院在压力之下致力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及扩大与其他创新者的合作。

2.多项政策正在朝着技术和创新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发展,如,“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明确要求发展智能城市技术。

3.现已成功实现了多项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定的量化目标,并有望在2020年前让研发支出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治化的、干涉性的策略却不利于外国资本和人才的引进,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有140万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而自2010年起,回国发展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只有上述人数的一半。

美国:美国自2010年起经济一直保持上升态势。然而,这种从2008年至2009年经济衰退中的复苏势头尚未稳固。尽管失业率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工资水平停滞不升。同时,研发领域的联邦投资也有所停滞。一方面是企业研发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是受预算方案的限制,造成大学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削减,使得美国大学不得不从产业部门寻求新的资金来源,这也影响着影响年青一代以及已有建树的科学家的科研热情,促使他们改变职业方向,甚至移居海外。

为了应对2013年奥巴马总统宣布的“重大挑战”,政府行政部门正致力于培养“产业-公益-政府”三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一些里程碑式的项目得以开展,比如“脑计划”、“高端制造业合作关系”以及于2015年从产业合作伙伴方获得140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商企气候承诺行动”。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经济政策以摆脱经济低迷的状况。如其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安倍经济学”。而该方案的第三支“箭”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成效尚未显现。不过,日本仍旧是世界上研发最密集型经济体之一。同时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将其传统实力与未来愿景相结合、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对学术研究渐失兴趣以及科研出版物的减少等都反映出国家亟待对创新系统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而学术领域的高校改革一直是个挑战。与国立大学固定资金不断下降相对的是竞争性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资金数量在不断增加,对高校学者的需求却日益增长,而他们花费在研究上的时间却减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科研出版物数量的减少。

还有不得不提的2011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这次灾难性的事故不仅动摇了公众对核技术的信心,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动摇了公众对科技的信心,使得政府决定重新开始研究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与应用,而随后出版的《科技的第四种计划》也着重强调了从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恢复和重建、绿色创新以及生活创新。

总的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正在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各国今后10-20年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愿望以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竞争所带来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依靠“绿色”技术,也就是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从科研投资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以及研发人数的增加,都可以看出各国对研发的重视,这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了解全球过去五年内各个国家的家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我们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做出未来的战略规划,即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我想这也是此篇报告的意义所在。

                                             

( 赵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研究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952408.html

上一篇:国内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分析报告——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
下一篇:中国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点数据概况
收藏 IP: 58.33.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