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大学排名】国际四大学科排名对比一流学科分析 ——基于软... 精选

已有 14914 次阅读 2017-12-16 12: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排名】国际四大学科排名对比一流学科分析

——基于软科、QS、U.S.News、THE学科指标体系

目前,推出世界大学排名较具影响力的四大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以下简称QS)、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以下简称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THE)、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03年首次推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故以下简称ARWU)均推出了相应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其排名体系均考虑了学科间差异性,在高等教育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下文将从研究各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及排名情况分析出发研究中国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情况。

一、国际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对象是于2011至2015年间在特定学科发表论文达到一定数量的大学。“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文献数据来自于InCites数据库。其指标体系如下:

表1 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指标体系(2017年6月发布)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学科领域有五个,自然科学与数学(简称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简称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简称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简称医科)、社会科学(简称社科),五大学科领域排名的指标体系说明和权重见下表。

排名指标与权重,首先计算大学在每项指标上的得分,具体为大学在一项指标上的数值除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开根号)再乘以该项指标的权重系数,不同学科的指标权重系数有所不同,见下表。然后将大学在各项指标上的得分进行累加得到该校总分。

表2 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指标体系(2017年6月发布)

2,QS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Quacquarelli Symonds为了更细致的评估各学科的发展情况,自2011年开始在世界大学总排名之外推出了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学科排名是目前各学科排名中细分学科最详细,涵盖学科领域最广的学科排名,其指标体系分四块,各细分学科的指标权重各不相同。总体来说,QS学科排名指标包括学术声誉、雇主评价、篇均被引、H指数四个指标,其中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为主观评价,篇均被引、H指数为客观论文指标。

表3 QS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QS对于各项指标数据归一化,采用Z值计算总分等系列处理后在各学科内部进行比较,排名得分位于前列的大学。

QS学科排名的涵盖的学科数一直在增加,目前已经从2014年排名的30个学科增至2017年排名的46个学科。整体上,QS学科排名学科大类无变化,分为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5大学科门类。

下面表格剖析了各细分学科在四个指标的占比权重:

表4 QS2017年学科排名指标权重(2017年3月发布)

艺术与人文:偏重声誉调查,尤其是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声誉;2017年该领域内10个细分学科,仅学术声誉占比就约为75%;艺术与设计、表演艺术学术声誉占比最高,达90%,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学术声誉占比达80%。篇均被引及H指数指标对其影响较小。

工程与技术:工程领域指标较稳定,声誉内调查占比在70%,其中雇主声誉占比有所提高;篇均被引、H指数分别为15%。其中2017年新增学科矿业工程学术声誉占比在50%,雇主声誉占比在20%,其余学科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占比各位40%、30%。

生命科学和医学:此领域相对前两个学科领域,篇均被引和H指数占比提高了,9个细分学科在两项指标上合计占比平均值在50%左右;学术声誉重于雇主声誉调查,学术声誉在30-50%之间,雇主声誉仅心理学雇主声誉占比20%,其余学科为10%。

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有相似性,但其学术声誉占比最高,除地理学占比60%外,其余6个细分学科学术声誉占比在40%;篇均被引和H指数占比较高,合计约占40%左右;雇主声誉占比较低。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类相似,其学术声誉占比大大高于其他三项指标权重,而对于其中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雇主声誉占比也就高,如会计与金融、工商管理、法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的雇主声誉占比为30%,对于其中不适应文献评价的酒店与休闲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其H指数占比为0%。

3、U.S.News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4年10月,U.S.News与汤森路透公司合作,首次发布了全球最佳大学排名(Global BestUniversity Rankings),且对22个学科进行排名。U.S.News学科排名采用10 项评价指标,侧重于评价学校的学术水平及声誉:全球学术声誉、区域学术声誉、论文总数、书刊总数、会议论文、标准化论文引用影响力、论文总被引数、高被引论文数量(前10%)、高被引论文(前10%)百分比、国际论文合作指数。US News学科排名的22个学科领域来自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的分类标准,基于Web of Science(包括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划分为22个专业领域。US News学科排名考虑到各学科学术产出等差异性将22个学科分为艺术与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软科学(soft Sciences)、硬科学(Hard Sciences)三大类进行评价。

软科学(softSciences)包括:计算机科学、经济与商业、工程学、数学、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

硬科学(HardSciences)包括:农业科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空间科学。

表5 U.S.News2017/2018年学科排名指标权重(2017年11月发布)

4、THE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自2004年11月,《泰晤士高等教育》每年都会与QS合作,在秋季公布世界大学排名直到2009年。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改与汤森路透集团(路透社)合作,由汤森路透负责收集和分析所有与排名相关的数据,设定指标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其指标体系自2011年基本保持稳定,包括5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13个二级指标。

表6 THE2017/2018年国际学科排名指标体系

2016年之前,THE学科排名分6个领域进行;2016年THE学科排名将商业和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分别从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领域划分出来按照8个学科领域进行排名;2017年又将教育学、心理学、法律从社会科学领域划分出来按照11个学科领域进行排名,且各学科的指标权重均有调整。

表7 THE2017/2018年学科排名指标权重(2017年10月发布)

THE学科排名11个领域考虑了学科差异性,指标权重略有差异:

艺术与人文,商业与经济学,社会科学,教育学,法律偏重教学与科研,弱化论文指标;临床、临床前及保健,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心理学四大学科论文被引指标占比最高,达35%;计算机科学,工程与技术相对增加了创新性产业收入的指标权重,增加至5%;商业与经济学和法律的国际化指标权重高于其他学科,为9%。

二、四大学科排名与一流学科数量比较

表8分析了内地高校在2017年的各大学科排名中的表现,并且与一流学科数进行对比。

1、由于THE学科排名按照大领域进行排名,未设置细分学科排名,对比性不强。

2、四大学科排名中有3个属于欧美学科体系分类,仅“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适用中国内地高校的学科体系,但是也不全面。

3、对于入选的国家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更多考虑了学科的全面性,涵盖了较多艺术、体育、中医药类学科,并且入选高校也有地域特点考虑,如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入选了B类高校,但其学科排名在国际上表现一般。

4、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入选国家一流学科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对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其在各大学科排名中表现也相对不错,但入选一流学科数量远低于前两所高校。

5、国际学科排名对于评价内地高校上体现了较强的城市特色,地处京津冀、长三角、珠江三角区域的高校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在QS学科排名中,高校的地域优势更利于其学科排名。如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在QS中的表现不如其他学科排名具有较大的优势,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QS中表现不错。

表8 对比高校在2017年各大学科排名中的表现与一流学科数对比

备注:由于部分国际学科排名中未区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计算学科数均写了相同数字。

参考文献:

1,QS TOP Universities官网:  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university-subject-rankings/2017/accounting-finance.

2,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University Rankings官网: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

3,BEST U.S.News Rankings 官网: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

4,最好大学网:http://www.zuihaodaxue.com/arwu_subject_rankings.html.

5,佘仕凤,国际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及中国科学格局分析,《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年6月。

(作者:佘仕凤,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89981.html

上一篇:【域外动态】中国高等教育战略能否主导世界排名?
下一篇:【域外动态】国际化是亚洲大学提升排名的关键
收藏 IP: 124.76.14.*| 热度|

3 许培扬 石磊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