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域外动态】中国高等教育战略能否主导世界排名? 精选

已有 10298 次阅读 2017-11-22 20: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域外动态】中国高等教育战略能否主导世界排名?

大量数据表明国家的崛起需要更多的院校和学科在世界舞台上的参与,42所“双一流”高校是否能够解答这个疑惑??有研究者认为中国过于重视应用科学,阻碍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

上个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入选最新的资助计划的院校名单。这些院校将受到政府资助,以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消息,吸引了高等教育排名前列的西方精英院校的目光。

一直处于中国大学前列的两大院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已经接近前20位。这两大院校同时也入选了“双一流”计划,该计划将重点资助42所院校,帮助更多的院校成为世界名校。

但是,在中国有大约超过2000所高等教育院校的大背景下,只关注精英院校的做法在长远来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从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与其他国家院校的平均成绩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的挑战。从排名前200的大学的平均成绩中可以看出, 中国的精英大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很有竞争力,在世界大学排名的顶端有超过5所大学的10个国家中, 中国的总分名列第六。事实上,中国的精英大学在5项打分项目中,有三项获得了最高的平均分,分别为:教学,研究和行业收入。


但是,对排名(共计超过1000所大学)中同一个国家的前10所大学的考察表明,美国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中国等国家在这种考察方式下,因为本国只有少数大学处在排名顶端,就处于落后位置(排名第8)。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考察方法之下,中国的行业收入依然领先,但是在引文影响力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前10位的大学平均得分56分(百分制),相较其排名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瑞士低了20分。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数据科学家Billy Wong认为中国在世界大学排名上的表现“需要放在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中国政府精确资助,而资助目标通常都是最一流的高校”。

他补充道,“未来,中国可能需要一个更为全面的机制,来真正与美国等国家竞争。”

那什么才是中国更为全面的高等教育建设机制呢?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高等教育Marijk van derWende教授认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个问题转“90度”,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把资助目标放在研究内容而非大学类型上的做法是否太过狭隘了?

她目前从事的研究表明中国大学在一些应用科学学科(如工程学)中的学科排名很高,但其他学科却没有同样优秀的表现,尤其是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

“我会更关心策略的广度。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Marijk van der Wende教授说。

她说,她想知道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者是否“能够和科学和工程人员进行合作,这种合作能否推动跨学科工作的发展?”

“我认为这种狭隘的策略能够帮助一部分大学快速进入排名前列,但这对于中国大学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哪里?”她问道。

Marijk van der Wende教授认为,通过塑造“中国特色”的大学模型,中国有可能是在挑战西方观点中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知。

然而,她指出,不仅是中国通过专注于应用科学来取得成功,美国和欧洲的大学也拥有“强大的技术核心”,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在排名上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这些大学也确实将技术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具体领域联系了起来。

还有其他院校也更加关注这一领域——例如,哈佛大学主要投资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帮助其建造了广阔的新校区。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中心的博士生Lili Yang在其正在进行的项目中,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与法国,英国和日本的进行对比。她也提出,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驱动的”,其他学科想要赶上这两个学科的发展层次还需要一定时间。

但她表示,就中国在应用科学方面的努力而言,要想仅靠应用科学来领先世界,仍需要在世界大学排名上做更多努力。

Lili Yang认为:“中国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为中国大多数精英大学仍然不能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仍然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投资,让更多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家庭。”

她也提到,不同于以往的战略,“双一流”建设考虑到了对于一些贫困省份的院校的投资,但是有时忽略了当地政府的作用。

“除了中央政府新发布的‘世界一流’战略之外,许多当地政府,包括那些相对贫困的省份也制定了自己的‘世界一流’策略。”

“当地策略不光支持一流院校,同样也考虑到了当地的二线大学。”她说道。

(原文作者:Simon Baker。编译:蒋润园,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86396.html

上一篇:【智库数据】 中国高校生命科学学科实力分析 —基于THE、QS和...
下一篇:【创新与创业】“马云现象”与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收藏 IP: 101.94.254.*| 热度|

3 迟延崑 信忠保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