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聚焦“双一流”】以Rapid—D理念解析“双一流” 精选

已有 4070 次阅读 2017-10-11 23:0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键提示:Rapid—D是指具备实时响应(Real time)、担负责任(accountability)、专业分析(professionality)、有趣有料(interesting)和数据驱动(data- driven)五个特征的“Rapid”院校研究,并以之服务决策(Decision),形成Rapid—D理念框架以“Rapid—D”理念框架紧密联系院校研究和学校决策,通过院校研究为决策供给有效而充足的信息,破解信息不足与决策所需之间矛盾,改进学校决策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教育专业毕业生,2016年4月参加学校管理研究课题《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院校研究模式初探》,我才在工作四年后第一次听说“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IR)”这一概念,并被“她”深深吸引。

2016年6月,我与本校几位同事一起参加了同济大学主办的《院校研究、学科建设规划与教育质量评估研讨会》,有幸聆听了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专案主任常桐善教授,宾州州立大学荣休教授、《院校研究新方向》前主编Fredericks Volkwein博士,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蔡三发研究员等10余位专家关于国际国内院校研究最新成果和理念的重要报告,并且在之后工作中经常得到加州杜鲁大学院校综合效能办公室主任唐美玲、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院校及院校效能研究行政主任王明晖等几位专家的帮助。我对院校研究的概念、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逐渐明晰起来。

院校研究(IR)二战后兴起于美国,并迅速扩展到欧洲和亚洲等地区,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新范式,1965年美国院校研究会(AIR)成立被普遍看作院校研究(IR)成为一个新专业研究领域的标志。目前,哈佛、耶鲁、密歇根和加州大学系统等大多数美国私立、公立高校均建立了院校研究机构,知名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指出“院校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并将日渐成为其主流”。

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美国院校研究协会(AIR)、比较教育学家阿特巴赫、国内刘献君教授等机构或专家都对院校研究(IR)进行了概念界定,归纳而言,院校研究聚焦于特定高校(一般为IR所在高校),收集、记录和分析校内外相关资料、数据,研判自身运转状况,以改进学校决策质量。

决策信息和决策质量关系紧密。组织决策管理大师西蒙指出“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信息联系,信息是合理决策的生命线”,决策信息决定决策的质量,甚至成败。院校研究在决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充足的有效信息,为决策服务。

结合我在实际工作中经验,我心目中有效的院校研究(IR)应具备实时响应(Realtime)、担负责任(accountability)、专业分析(professionality)、有趣有料(interesting)和数据驱动(data-driven五个特征。

实时响应(Realtime):实时响应是院校研究区别于一般高教研究的显著特征。高教研究为学术研究,以探究新知为目的,以学术出版和发表为评价标准,追求的是同行认可,因此高教研究遵循确定研究问题,概念界定和操作化,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到研究结果和讨论的规范程序,完成研究论文后以投递到期刊发表为主,整个周期短则数月,长着数年。而院校研究是应用研究,以解决具体实践问题为导向,研究结果一般供学校决策参考,追求的是为学校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由于是以实践问题为导向且为服务决策,院校研究必须非常及时,往往当天或几天内就要拿出分析报告。特别是在国内情境,突发情况多,工作节奏快,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往往要求在极短时间就完成并上报。问题一出现,院校研究就必须第一时间拿出相关解决方案或参考数据,否则学校决策都已经做完,才拿出研究结果,“黄花菜都凉了”。因而,高教研究可以追求精雕细琢,追求“深”;院校研究则需追求及时响应,追求“快”。

担负责任(accountability):院校研究担负监控学校运转状态和为学校决策服务的责任,这个“责”不仅是职责(responsibility)的“责”,更是问责(accountability)的“责”,具体包括内部支持学校管理决策之“责”和外部回应“说明责任”之“责”。

内部支持学校管理决策之“责”。目前,高校高教研究广泛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难以融入学校组织体系,难以对学校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任务形成有效支撑,研究成果不受重视,难以被决策者采纳,高教研究从业者也难免产生“不受重视”、“可有可无”、“自娱自乐”的心态。院校研究机构和从业者大多从高教研究转型而来,第一件事就是要转变观念,改变消极被动心态,改变泛泛而谈的做法,积极主动担负责任,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竭尽所能,拿出以客观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可用、可信的依据,成为决策者可以信赖、不可或缺的伙伴,真正融入学校组织体系。

外部回应“说明责任”之“责”。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达到15%,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而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关心,政府在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同时,也增强了控制,对大学提出“质量”和“绩效”要求。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四条基本原则中,“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和“坚持以绩效为杠杆”两条即分别指向了“质量”和“绩效”。高校必须回应政府和社会公众关切,“说明责任”。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朱剑、杨颉的梳理,美国高校最初设立院校研究岗位和机构就是为了应对各种教育普查、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并进行自我调查和评估。从校内机构设置而言,院校研究机构也是承担各类调查和认证的最适宜机构,既承担回应外部“说明责任”之“责”。

专业分析(professionality):院校研究不同于高教研究(学术研究),追求及时性,以应用为导向,但绝不是不讲专业性。没有专业性,就难言提供“可信”的分析报告和决策依据。刘献君指出,院校研究者不仅要具备教育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基础,更要具备理论分析、实践问题分析和背景能力等综合性专业素质。针对具体问题,院校研究者要基于对学校整体运转状况的理解,运用专业分析理论、方法和工具,拿出专业分析报告,供决策参考。

有趣有料(interesting):与高教研究(学术研究)注重表述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不同,院校研究为决策服务,就需要尊重决策者的信息获取习惯,想办法吸引决策者眼球。内容呈现可以相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不仅可以是完整的分析报告,也可以是短篇摘要或要点,还可以是思维导图、PPT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努力做到“有趣有料”。

数据驱动(data-driven):按照院校研究定义,院校研究基本职能就是“收集、记录和分析校内外相关资料、数据”,不同于高教研究中广泛存在的诠释性、思辨性和经验性论文写法,院校研究一定是“数据驱动”的。可以说,不是基于客观数据和资料的院校研究,就不能称为院校研究。同时,要做好院校研究,必须建设好院校研究信息系统,刘献君在《院校研究十年总结与展望》中提出的未来十年发展第一个具体目标就是“促进建立院校研究信息系统”。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院校研究的“及时响应”、“快”,不是没有理论依据,或不以理论为基础,其实,院校研究的结论也大多是来自于现有理论的基础之上。院校研究能做到“快”,核心就是良好的信息系统。第一,通过信息系统汇聚学校内部运行和外部环境的全景数据资料,做到对数据的按需取用,减少了收集数据资料的时间。第二,做好元数据管理(meta data),描述各项数据属性和概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三,通过信息系统集成数据、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实现“自动化”分析,减少完成各项研究步骤所需时间。正是有了汇聚海量数据、实时动态更新和高效有序运行的信息系统,才可以做出“及时响应”、“快”的院校研究成果。

实时响应(Real time)、担负责任(accountability)、专业分析(professionality)、有趣有料(interesting)和数据驱动(data- driven)五个特征首字母组成“Rapid”,即英文单词“快”,再次突出了院校研究的核心特征“快”,具备了以上五个特征的院校研究可以称为“Rapid”院校研究。

然后用“Rapid”院校研究成果服务学校决策(Decision),形成“Rapid—D”理念框架。以“Rapid—D”理念框架将院校研究和学校决策紧密结合起来,让学校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情况下,基于定量化的数据依据,快速作出科学决策,改进管理决策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基于“Rapid—D”理念框架,在教育部2017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后,笔者第一时间从“双一流”数据透视、遴选标准和人才贡献三个角度对双一流高校名单进行整体分析,9.22至9.26连续五天完成五篇分析报告,具体包括了“双一流”入选学校及学科概况、历史沿袭、隶属关系、区域布局,遴选标准与2012学科评估的关系,入选学科与长江学者的关系等内容,相关内容发布在《里瑟琦科教观察》公众号,并引起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官方公众号等媒体转载,相关文章累计阅读量超过4万次。摘取“双一流”农林院校数据,笔者完成了一份服务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分析报告《三评双一流:数据透视、遴选标准和人才贡献》,并作内部分享,受到大家好评。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数据采集、储存日趋丰富多样,数据正在改变管理决策的驱动方式,由直觉和经验驱动决策开始向院校研究支持决策(Rapid IR—Driven Decision Making,Rapid—D)转化,标志着高校管理决策正在走向科学化、定量化。

根据个人理解和体会,笔者提出了“Rapid—D”理念框架,只是一点初步想法,挂一漏万,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李晨英、张红伟和刘子瑜等同事,以及加州杜鲁大学院校综合效能办公室主任唐美玲女士参与讨论并提供建议,文责自负。

(作者介绍:杨家福,中国农业大学。从事高校管理与院校研究,欢迎微信交流:jeffyang1986)

附:《三评双一流:数据透视、遴选标准和人才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80248.html

上一篇:【大学排名】THE排名之中国内地高校历史比较
下一篇:【域外动态】改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需要建立自引指数
收藏 IP: 124.76.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