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再谈“两弹一星”是否是创新的问题 精选

已有 6283 次阅读 2011-8-4 07:20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两弹一星

[吴先生]博客批评我的论点,说“这些观点和结论,都是逻辑混乱的错误看法。”

首先,我感谢吴先生的评论和讨论,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健康的,文明的。

吴先生认为我的主要错误在于认定“创新是‘凭空想象’”和“有榜样就不是创新”。

的确,“凭空想象”的说法不够妥当。我也不否认即使有榜样,也存在在细节上,甚至大方向上的创新。这些我在随后的一篇博文里面都试图澄清了。

我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并不在这里。我的主要论点是:衡量是否是创新的标准不应该仅看结果,更应该看过程

如果仅看结果,那对“新”的定义就永远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在一个国家最先,一个省最先,一个市最先,一个班最先,一个人最先,等等,这条线到底画在哪里才准确?谁说了算?

创新是一个从发现需求和问题开始,以成果结尾的过程。只有最先发现需求,认清问题,解决了问题并满足了需求的人或团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先提问,最后没有解决问题,没有产品或成果,也不是创新;别人提问,解决了问题,我们“琢磨”出来了问题,也不是创新。

不能三个饼下肚,把“饱”的功劳都归与第三个饼。不去提倡创新的全过程,单纯看成果的重要性就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创新成果。

没错,仿制,学习,积累都是必要的过程。也不能总把我们国家的科技落后说成是“三座大山”的压迫的结果,七十年代可以那样说,现在还继续落后下去还用这个理由?

如果想摆脱永远仿制他人的命运,真正做到自主创新,就需要掌握创新的全过程从提问开始,从发现需求开始。

“别人有,不跟我们讲是怎么做的,还极力封锁,阻挠我们有。最后我们独立自主地搞出来了,怎么就不是创新?”如果我们这里所说的别人的“有”不是“两弹一星”,假设说的是一个小孩的玩具,你还认为我们的举动是创新吗?

Again, 我的意思不是说两弹一星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我们在这个问题面前才会把衡量创新的标准“放松”了。如果抛开两弹一星,把感情色彩去掉,“别人有,我们没有;我们自主搞出来了”能算创新吗?

有人可能会说:“按照你的逻辑,只要是发现需求,认清问题,解决问题并满足了需求就是创新。那‘中国还没有原子弹’难道不是需求吗?”是,这是一个需求,也代表了潜在的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可是代表真正创新的需求就不应该用“中国”这两个字来修饰地域上的差别。原始创新,就是前人没有的。

许多网友在辩论的时候都强调“中国没有的,仿制有理,山寨没错”。这,不是我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我们这里更关心的问题是“到底如何定义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确非常非常重要,我也绝对没有反对和轻视的意识。不过,我想我们整天强调的创新,应该是原始创新。

之所以强调“率先提出问题”这个关键的创新环节,不是因为它难,而是因为它被我们忽视了。解决问题需要大量前人的知识,这,是中国人的强项;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所需要的能力恰恰是我们“考试文化”训练出的学生们所欠缺的。我们从小就被考,整个受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出题,我们解答”的过程。题目,永远是现成的,而答案则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把提问的能力突出出来,让学生多问好问题,巧问题,创新才会有希望。

这些有关衡量创新标准的讨论很有必要,因为如果我们对创新不能客观,正确地去定义,那么奖励创新,提倡创新就是空话。

所以,再次感谢吴先生,和Liuli博友等的健康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71633.html

上一篇:世界级“分子美食学”大师 Ferran Adria
下一篇:创新是否就是争第一?
收藏 IP: 69.1.36.*| 热度|

12 许培扬 马磊 刘洋 苗元华 白图格吉扎布 刘钢 王晓明 吉宗祥 李毅伟 高莉 季翼鹏 者仁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