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追求梦想的时代

已有 2216 次阅读 2014-7-12 16:25 |个人分类:梦想|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14年, 新的起点

1991年,我发表专论“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阐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断层,1992-1996年提出中西文化、哲学的交汇和系统医学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体系。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繁荣和论辩,中国产生过很多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等;但是,90年代末就基本中断了,我恰好到国外去了而持续到2003年国际上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全面兴起。

系统生物学,一般是生物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合成生物学,基本是生物反应器和细胞计算机2个方面的工程系统生物学。细胞计算机的词汇20世纪80年代已有,属于微电子学概念,90年代我论述的是系统方法、微电子学与转基因技术整合的细胞仿生工程概念。

1983年形成结构论的思想到1993年,经历了整个十年的中西科技历史、系统与科学哲学研究与思考,1992年提出系统医药学概念、原理和模型到2002年细胞动力学和自动化细胞的生物计算机探索也是整个十年。2003年转入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东西方历史研究,而后,读到新闻报导,中国提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策略,于是,2007年参加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2008年成立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2009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分子系统生物学会议,从而,展开了对系统生物学历史和国际进展的研究,进而,人类文明和科学方法的历史探索,2003年到2013年也是整个十年。

2008年到2013年的5年,却发现一个意料之外的现象,就是海归夹层,横跨国内外的海外中国学人和华侨华人,几乎处于国内和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体制交接层里面,既不属于西方主流社会,也不属于国内主流社会,也就是介于国企(大学也基本是国企模式)与外企之间。

北京中关村,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背景是一个关键因素。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拥有国内第1DNA合成仪、第1台基因测序仪、第1mRNA差异显示分析仪(omics概念的前身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1992年美国华人Liang和他导师发明,差异显示分析仪器是贝克曼公司制造),当时,国内第1台蛋白质测序仪、多肽合成仪和第一个质粒DNA或克隆载体,以及NIH在线数据库基因分析、同源检索、生物信息软件和技术等,都是首先从国外引进,这是推动系统生物学发展的技术背景。

2000年胡德建立西雅图研究所和北野宏明举办2000年国际会议,也存在相同的背景,只是DNA合成仪和测序仪等是分子生物技术仪器,系统生物学的omics学研究是以mRNA差异显示分析为起点(参见Ideker T的文献),计算生物学或in silico计算机模拟e-细胞研究是以BO.Palsson的血细胞模型为起点(参见M.Tomita的文献)

实际上,我是90年代在国内提出的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概念、方法和体系结构,世纪之交,只是在横跨海内外的时间内,展开了国际化和规模化的学术交流、论辩与通讯,然后,就回国,希望继续90年代在国内时的理想追求或圆一个梦想。

附、全球文明模式

夏禹的天子(son of god)到曾国藩的人子(son of man)概念,就是精神与躯体的概念,犹太-华夏的史学模式不同于印度-希腊的神话模式。轴心时代的文化渊源是埃及-巴比伦文明,从波斯到阿拉伯文明,成为东、西方发展与交流的纽带。

蒙古到奥斯曼帝国,形成东、西文化的交流与隔离,而后,欧洲开辟海上航线,进入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开启于地理大发现,以色列-英国为轴线发展,以工业革命划分近代与现代文明。

宗教(文学和艺术)-哲学(儒释道)-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也是宗教-哲学-工程为主干,科学和艺术为两翼的文化模式,现代时期进入环太平洋发展。

-(海内外印象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811117.html

上一篇:教育传播与创造发明
下一篇:母校:厦门大学
收藏 IP: 223.68.162.*| 热度|

2 武夷山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