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

博文

从沉浸,到成为专家,到接受外部刺激,到偶然的豁然开朗

已有 4639 次阅读 2010-12-28 12:18 |个人分类:The Art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昨天听了交大校友施云庆教授(IEEE Fellow、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NJIT)终生教授)的讲座,讲座中他主要讲述了自己研究的经历。

他回忆自己读博士时遇到一个很吸引他的研究问题的时候,整个寒假除了睡觉、吃饭、跑步就是思考这个问题。

1 首先他把能想到的方法全部罗列出来,一个一个地尝试,但没有结果。

2 后来他跑去数学系与朋友讨论,结果发现虽然数学系与自己(电机系)的思考问题角度不同,但对问题重要性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也是无功而返。

3 最后,他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因为还有许多课程需要学习。但恰恰是在一门电路网络理论的课上,他找到了需要的工具:借助电路网络中的一个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初也是除了睡觉、吃饭、踢球就是想那个问题。

1 首先把能想到的方法全部罗列出来,一个一个地尝试,但没有结果。

2 后来去旁听一门数学系的课,课间找任课老师讨论,也是无功而返。

3 最后,我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但恰恰是一次做实验仿真的时候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如果非要从这两个经历中总结出点什么的话,那就是:

1 面对一个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整个沉浸在其中,即除了睡觉、吃饭、跑步之外,都在想它。

2 然后对之滚瓜烂熟,把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全都试过,即成为这个问题的“专家”。

3 之后才是找别人讨论,接受点外部的刺激,虽然结果往往是:发现别人能想到的自己全都想过。

4 然后把它放在一边,因为你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但恰恰是在做别的事情的不经意间,比如上一门课,比如做一个实验或仿真,也可能在读一本不相关的书或是思考一个不相关的问题时,一下子豁然开朗。

施云庆教授简介:

      施教授现为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正教授。他于2005年获选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Citation"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dimensional signal processing",汉译:对多维信号处理的研究做出贡献)。施教授持有上海交大的学士(1982年)和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近日施云庆教授在美国新泽西分获两项大奖:1014日获得美国新泽西发明家名人院颁发的2010革新者奖,以表彰他在数字法律证据和安全领域所所作的杰出贡献;114日他又获得由新泽西研发委员会颁发的2010爱迪生专利奖,以表彰其在鲁棒无损图像数据隐藏领域的重要成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797-398315.html

上一篇:《22条“研究”规》(参考《22条商规》)
下一篇:重读林肯·斯蒂芬斯的一段话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kxl2006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