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信号之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rong1940

博文

何谓艺术的庸俗

已有 4571 次阅读 2016-6-3 08: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艺术, 通俗, 庸俗

    当今世界流行通俗音乐,大多数民众(尤其年轻人)都喜欢。因为,通俗音乐比古典音乐更贴近底层民众。打个比方,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唱意大利歌剧名曲,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但想学他唱却非一般人所能。然而,流行音乐则不同,人们不仅喜欢听流行歌星唱,自己学着他们唱也很容易,大多数都能学个五成以上,若有点天赋再加勤奋,能唱到八、九分的也不在少数。当然,这里面还有音响技术进步的功劳,比如卡拉OK。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艺术爱好也产生了不好的倾向,即过分追逐浅薄与低俗。例如,前两年南韩某肥胖艺人“发明”了一个“骑马舞”,竟然也一时风靡全球,纵然遍地鸡毛,而今也一风吹散了无踪迹!还有一个国人众所皆知的例子——电视小品。当年从陈佩斯的《吃面条》开头,多年以来深得民众的喜爱。后来,在央视等纵容之下,滑跌至低下恶俗,遭到国内外的恶评,终于混不下去了。

    通俗和庸俗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本文完全出自个人好恶。


音乐

    由于电视媒体某些综艺节目的引导,流行音乐有些不良倾向,如:1、不论音色如何,只要嗓子吼的调儿高就是“好声音”;2、把声嘶力竭、歇斯底里错当感情十分投入;3、男人唱女声,除了少数还算艺术,多数是一窝蜂追风媚俗;4、让少年儿童唱情歌,鼓励好嗓音的男童唱女高音歌曲,不啻于“培养娘娘腔从孩童抓起”……等等。

    歌词的创作属于文学范畴,什么是庸俗比较明显。例如一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极左年头开始流行,至今仍受追捧。为什么我认为它的歌词低俗?请看它: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

       他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岭。”

    整首歌不过是一句口号,然后拿松树来比喻。其实何止松树,几乎所有的树木都能经受风雨并挺过冬夏。全部歌词仅凭开头“革命”两字戴上一顶红帽子,帽子下面则空无一物。最臭的是中间那句“他不摇,也不动”(死树一株?),不伦不类毫无文采,硬生生挤进来的一句,仅为了凑够双数的六句!?    

    几乎每年都出新的“爱国”歌曲,皆属滥而空心的庸俗。歌词干巴巴地罗列一串长江黄河东海昆仑,旋律也是东拼西凑,毫无特色地雷同。此类“重头歌”往往在央视的某大型节目里,由超红歌星首演一次,过后几乎无人传唱。

    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有许多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也算另一类庸俗。至于什么算思想低俗,就不必我来多嘴了。

    音乐的旋律有无高雅与低俗之分?我认为——有。文革前有一首电影插曲“送君送到大路旁……”,虽然它的歌词是讲革命者的,其旋律却充填着一股油滑和俗气。当今流行歌曲在旋律上,比较优秀的虽有并不多,多数属东拼西凑质量平平。这并不奇怪,因为,节奏胜于旋律本来就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之一。问题在于,国内流行音乐的旋律也有滑向庸俗甚至恶俗的倾向。近来特别受追捧的、而我认为旋律特别低俗的有:“民族风”、“套马杆”、“小苹果”等等。为什么说它们的旋律低俗?一阵没来由的癫狂或装疯卖傻!


影视剧

    数不胜数的多集连续剧的内容和艺术性之低下,不说也罢。网络上还充斥着许多单集电视剧,美其名曰“电影”,其质量低劣到电视台都不予理睬。一言以蔽之——“影视剧雾霾”!

    说到庸俗,此文单挑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西游记》小说里,孙悟空一根金箍棒横扫天上地下,神仙鬼怪千变万化。小说的描写驱动着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翱翔在宇宙间。这样的内容用动画片来表现尚可,早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万籁兄弟创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都算相当成功的例子。但是,用真人来演《西游记》,绝对是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人演的神仙妖魔个个形象干瘪、笨拙可笑,低档的电影特技处处透着假!我非常怀疑,凡是欣赏并迷信电影《西游记》的人,他(她)是否真正读过小说《西游记》!?


    造成如此普遍性流行性庸俗的根源是什么?简而言之,从极左愚民到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环境+全民性的信仰缺失和思想浅薄。


       华容 写于 2016年3月1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387-982115.html

上一篇:有关《维基百科》的新闻
下一篇:跳伞记
收藏 IP: 38.64.137.*| 热度|

3 马志超 姚伯元 张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