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青蒿素诺奖的启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必须绝对保密

已有 3068 次阅读 2015-10-9 21:00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完全同意郑俊老师博文中的看法。

国内有些科研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强,重大科研成果去国外期刊抢先发表,确实风险很大,被人家窃取科研成果的教训并不少。(我们掌握部分事实)

郑俊  关于全国上下唯文章及唯SCI科研风气的一点忧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56042&do=blog&id=926864

许培扬  屠呦呦诺奖成功的关键    科研项目绝对保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926770

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样评选出来的?----浅析屠教授荣获诺奖                                                   精选

已有 1182 次阅读2015-10-21 01:38|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诺贝尔奖, 拉斯克奖, 屠呦呦, 屠呦呦推荐到群组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疟药物上的创新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屠呦呦教授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一诺贝尔奖提名评审程序

诺贝尔奖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记录。诺贝尔奖委员会整个提名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保密期为五十年)

整个提名和评审程序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从上一年的初秋开始,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资格按照诺奖规格提出候选人的提名人发出私密邀请信。这些提名人都是各专业领域享誉全球的顶尖科学家。提名至1月31日截止。从本年2月1日起,各奖项的评定委员会(Nobel Committee)开始选工作。3月-5月,评委会拟定小名单,并向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征求评议; 这些专家就被提名人的工作成果向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递交专家评议报告;  6月-9月,评委会进行评审,最后向诺奖委员会(Nobel Assembly)提出诺奖推荐名单。诺奖委员会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进行投票表决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会得到327位提名屠呦呦教授以及其他一些候选人可能会得到来自不同提名人的多次提名。327位被提名者中,有57位是第一次被提名,也就是说,大多数候选人已经在往年被提名。

整个诺奖评选过程非常严谨、缜密我们实在应该向这些做推荐和评议资深科学家(“大牛”)以及诺奖评委会致以感谢敬意

(二)四年前的美国拉斯克奖米勒院士苏新专博士

四年前的2011年9月屠呦呦教授荣获美国生物及医学领域最高级科学奖---拉斯克奖美国拉斯克奖亦被戏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毫无疑问,获取2011年拉斯克奖使屠呦呦教授青蒿素发现和研究方面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更多资深科学家的注意,也为她今年获取诺贝尔奖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在美国纽约颁发拉斯克奖的同时,科学界的顶级学术期刊《细胞》(2011年9月)刊登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Louis Miller)和华人学者苏新专(Xinzhuan Su)博士合写的文章: 《青蒿素:中国草药园的发现》(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今年81岁的米勒博士,是世界顶级的研究虐原虫和疟疾病研究领域的科学家,2009年从美国国家卫生署(NIH)退休。在他的科学研究生涯中,他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包括发表《科学》(17篇)、《自然》(18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4篇)、《细胞》(2篇)、以及《美国科学院学报》(多于30篇) 等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米勒院士是真正具备拉斯克奖诺贝尔提名资格的专家也是最有资格给出同行专家评议报告的专家

2008 - 2009年间,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仔细考查了青蒿素研究的原始记录,得出结论: “毫无疑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屠呦呦教授的原创性发现得到国际科学界认可并成为首位获得拉斯克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


(三)《分子》国际期刊青蒿素研究专集----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


早在2010年12月,《分子》国际期刊(英文: Molecules)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发表了青蒿素研究专集表示对她的尊重和敬意。专刊封面:

Artemisinin (Qinghaosu): Commemorative Issue in Honor of Professor Youyou Tu on the Occasion of her 80th Anniversary

这集专刊主编为Dr. Geoff Brown(英国)期刊收录12篇文章(6篇综述文章,6篇原创研究文章)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北京中药所、清华大学)、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泰国等多个国家。专刊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经过和青蒿素的后期研究。其中中药所廖福龙教授的综述文章回顾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Disco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廖福龙教授文章2009年发表


一份国际科学期刊特为一位8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出版贺诞专集,史无前例令人感动
为庆祝屠呦呦教授80岁诞辰青蒿素研究专刊:  

综上所述,  中国和全球各国科学家在2009年与2010年间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让世界了解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而在此期间, 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所作的大量调研澄清了青蒿素发现的经过。两位专家推荐授予屠呦呦教授拉斯克奖以及他们在过去四年间的不懈努力最终让屠呦呦教授摘取了今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桂冠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抗虐药物研究七十年代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后续研发工作个团队和众多科研和医务人员的合作努力使原创发现迅速转化成新的治疗药物。早在八十年代,中国政府机构已经对各团队和主要贡献人员颁发了各式奖励。今,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医学奖颁发给青蒿素课题的最原创和最关键的人物---屠呦呦教授,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原创性发现的尊重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而且避免了很可能发生的大范围疟疾传染给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26874.html

上一篇:钟院士新说
下一篇:2015年诺奖预测 汤森路透没有一位猜中
收藏 IP: 114.111.167.*| 热度|

13 吕喆 刘炜 杨正瓴 郑俊 戴德昌 汪育才 谢平 侯成亚 李竞 ljxm yangb919 cccy zousu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