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人性挑战组织专政——我看《高考1977》

已有 5494 次阅读 2010-4-5 00:11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性, 组织专政, 高考1977

    昨天晚上,我买回一个碟子,含着热泪看完了《高考1977》。

    今天到网上一查,评论博文不少,我随便搜索了一下,就有如下:“《高考1977》:捡拾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高考1977》五大看点命运历史转折冲击人性”、“《高考1977》:贩卖集体记忆的假大空电影”、“值得支持的《高考1977》,放开偏见,你会满意的”、“不看《高考1977》的100个理由”、“高考1977:不要拿主旋律当借口”、“《高考1977》:父輩的榮耀”、“《高考1977》内部试映观感”、“《高考1977》,让形式毁了的电影”、“在和谐中永生——评《高考1977》初剪版”、“从《高考1977》看中国电影的问题”、“高考1977:因为真诚,所以原谅(完整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这就正常,因为它跨越了“大一统”。当年,重新开放的高考为无数人生命转折提供了巨大的历史契机,而30年后的今天,高考却变成了遭人诟病和不满最多的一种国家制度形式。在这30年里,高考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仅容易在社会不同代际之间形成文化代沟,并且也由此造成不同年龄层次观众对这部影片观影反应的截然对立。

    看完了《高考1977》,我个人的感觉是:人权复苏,人性挑战组织专政 
    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影像符号是那两枚公章。第一枚公章,是永远别在老迟裤腰上的农场革委会的公章,是组织与权力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一切个人命运都取决于这枚公章,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饭,每一个与活着相关的细节都必须盖上相当于组织认可的公章。于是,老迟因为拥有公章而成为一个侧身于权力巅峰的人,对于农场知青来说,他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掌握知青生杀大权的上帝。而陈甫德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历史反革命,竟然毫无顾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组织和权威发起了挑战。在当年,这极可能为他带来杀身之祸。但为了向女儿赎罪,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在那个时代,高音喇叭也是一个组织权威的象征,是中国集权时代话语霸权的独特符号。从大喇叭里传出的是组织权威的声音,它可以随时随地昂首阔步地闯入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响,所有个人空间立刻四分五裂,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会在组织强大的声浪中土崩瓦解。瞭望塔也以另一种方式喻示着组织的无所不在,它高高在上,以一种上帝的视线,将每个人的生活一览无余。对知青而言,大喇叭和瞭望塔是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而对老迟来讲,却是他行使权力、塑造威严的权杖,他可以在麦克风前为所欲为,用自己的声音笼罩着整个农场。影片就是从这样一种角度,揭示出那个年代个人与体制的紧张而又微妙关系。但是,父爱改变了一切,陈甫德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甚至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讲组织原则,讲党性,讲立场的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也转变了,从一个铁石心肠的工农干部,变成“肩起命运的闸门,将年轻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亲。 
    这本来是一些敏感的话题,但是影片借助了一个伟人和高考这样一个主题,就巧妙地化解了敏感话题的危险,因为假如不是当年邓小平当机立断决定在三个月后恢复高考,假如不是邓小平力排众议,决定把印刷毛选五卷的纸张调拨来用于印刷高考试卷,假如不是邓小平从报考须知中删去“组织批准”这四个字,那么这部电影的产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高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回忆,正如一位当年的过来人所描述的:“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都吸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牵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有人就此题写对联如下:“想当年,知青峥嵘岁月惆,党主沉浮;重回首,万类霜天竞自由,梦可燎原。” 
    记得妻在《我的父亲(二)》里有一段关于1977年高考的回忆,虽然与影片中的情景截然不同,但是真实的:“父亲,1977年夏天我回家探亲,您高兴地告诉我,可能要恢复高考,让我抓紧复习,争取考上大学。本来,公社的知青干事已经告诉我,当年一定要推荐我上大学的,现在一下子要变成要‘考大学’了,我很有些紧张,怕自己考不上,‘掉底子’。您让我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并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况:‘第一,10年文化大革命,大家都没有学习文化课,没有参加考试,都在一条起跑线上;第二,新洲一中在邓小平重新工作时也认认真真地抓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比较好,而且你过去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第三,现在在大专院校才刚刚有点风声,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你现在着手准备是比较早的。因此,只要能够沉下心认真复习,就一定能考上大学!’您那么肯定,我也就不能有半点犹豫。

    “一回到知青点,我就抓紧一切业余时间拼命复习,白天出工休息时背公式定律,晚上躲藏在被窝里看书,直到10月中旬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后,我们点的知识青年才公开地复习和讨论。那时候,学习的热情空前之高,干劲空前之大,是我以后再也没有经历过的了!也许,人们对于改变命运的奋斗,从来都是竭尽全力的,不论是下乡的还是回乡的知识青年。

    “这一年我们知青点考上了5个大学生,还有几个中专生,大家都非常高兴。后来才知道,我的考试成绩比重点学校录取线高了50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1978年春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湖北中医学院报到(在您的指导下,我的三个志愿全部填了‘湖北中医学院’),开始了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

    “这一年,我23岁整。今天,当我重新回忆往事的时候,当我重新面对儿时伙伴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而这一切,都是在父亲指导下实现的,也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步!”

                                                     2009.4.24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确定高考招生办法。具体包括:(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附:197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一份。

入学须知:

    在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经过统一招生,你被录取到我校学习,我们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示热烈欢迎!

    凡我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服从党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工作。

    学生来校途中,应提高革命警惕。

    新生报到时,必须带户口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必须每人一张,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从三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



高考19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08902.html

上一篇:巫的踪影:《内经》背后的感叹(聂凡)
下一篇:三老太畅游迪士尼
收藏 IP: .*| 热度|

2 曹聪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