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38):全球消灭天花

已有 4823 次阅读 2020-7-21 13:5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华疫病学源流, 札记, 根除天花

今年是根除天花40周年。天花一种曾经死亡率高达40%的古老疾病历史上先后使5亿人失去了生命,也给幸免于难的人留下了永久的痕记。面对肆虐的天花病毒,人类奋起抗争,从中国的人痘接种,到英国人琴纳的牛痘接种,人类不断探索预防和根治天花之路。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成立,之前就有人提出了全球消灭天花的构思。1953年,首任总干事布罗克·奇泽姆博士(1896-1971)正式提出“根除天花”的建议,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相应。1958年起,前苏联多次在WHO会议上呼吁启动“根除天花”的项目。直到1966年,WHO才制定“天花根除规划(1966-1980年)”。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应对的第一个疾病,幸运的是,他们赢得了胜利——终于与1977年天花在地球上销声匿迹,并于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被根除。这是人类历史上彻底根除的第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中取得的一项划时代的胜利。

1. 可怕的瘟疫

2011728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开始首播《战痘记》。这是一部人类与天花病毒战斗的历史记录片,一共7集:第一集“肆虐的天花”,第二集“人痘接种术的故乡”,第三集“人痘变牛痘”,第四集“拯救人类”,第五集“新中国种痘运动”,第六集“神州送瘟神”,第七集“锁进‘魔瓶’的天花”。《战痘记》全面记录了人类与天花病毒战斗的历史。

人类最早发现的天花是在古埃及,研究者在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上,发现了天花留下的疤痕,因此这位法老一般被称为“最早”的天花病人(图1-11)。

  5.webp.jpg

1-11  古埃及木乃伊有天花留下的疤痕

在欧洲历史上,天花曾多次流行,60%的欧洲人曾受到天花的威胁。一部十七世纪的英国史书记载:“当时天花是所有致死疾病中最为可怕的一种。虽然鼠疫危害更快,但流行的次数毕竟不多;而天花却不时流行,它使白骨成堆,所有人都惶惶不安。它使可爱的婴儿变丑,慈母见之心碎;又使如花少女毁容,情人睹之丧魂。”
  1562年10月,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感染天花病毒,虽然保住性命,但鬓发尽脱,脸上布满疤痕,只能靠假发遮掩。被天花夺去生命的普通百姓更不计其数。16-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大约是50万人。有人估计,天花病毒曾造成全球至少五亿人丧生。
  1519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当西班牙远征队踏上墨西哥时,美洲大陆居住着2000万-3000万原住民。殖民者带去的除了枪炮,还有比武器更可怕的天花病毒。因为地理上的阻隔,这种病毒之前从未在美洲大陆出现,原住民对于天花没有任何抵抗力,在此后的三年,天花传遍墨西哥地区,众多部落因此而灭绝。一位当时的传教士曾这样描述:“在一些地方满门皆灭,死者太多,以至无法全部掩埋。”甚至来自英国的殖民者把天花当成有力武器,很多资料记载了殖民者故意向印第安人传播天花的丑行。

在欧洲和美洲外,天花同样肆虐亚洲。晋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以后中国各代典籍中都有天花流行的记载。

天花曾对清初的政局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入关之初的满族人来说,天花的“威力”就像印第安人感受到的一样。顺治六年(1649)三月,北京的一场天花传播,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染病死亡,时年36岁。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有3个儿子死于这场天花。

为躲避天花的传染,顺治不惜打乱正常朝议制度,躲在深宫不敢上朝。但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脱天花的魔掌。顺治的儿子玄烨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西华门外的避痘处避痘。虽然层层设防,但在他不到两岁时,还是染上了天花。庆幸的是,在悉心照料下,玄烨活下来了。
  康熙帝玄烨能继承帝位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他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终身免疫。清末,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慈禧独生子同治皇帝再次死于天花。同治得了天花后,慈禧没有积极寻求新的疗法,而是在宫内外大搞“供送痘神”的活动,同治在这种求神祭祖的喧嚣中悄悄离开了人世。
  2. 人痘术的起源与传播

我国是人痘接种术的故乡”,但人痘术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

有人把明代医家朱纯嘏在1713年出版的《痘疹定论种痘论》讲述宰相王旦故事作为依据。说是宋仁宗时王旦生下幼子取名王素,由于前面好几个孩子因为天花夭折,所以请峨眉山女神医给王素种痘。但有人通过考证指出,王旦在真宗朝时已经去世,说明这个故事记载有误,且为孤本可信度不高。《宋史王旦传》载,王旦死时三子都健在,并不像朱纯嘏所说“生子俱苦于痘”。《宋史王素传》载:王素长子王巩是苏东坡好友。苏东坡与王素生活于同一年代,而且苏氏通晓医药,又是峨嵋山附近的人。苏氏居然会漏记老家此等重大奇事,可能性太小。而且,清代之前书籍没找到与人痘术相关记载。

 图片2.png

1-12  人痘接种术的传说,见于清代医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

有的学者认为,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痘接种。这种说法来源于1876出版的《痘科金鏡賦集解》(俞茂锟著,清光緒二年刻本),书中说道: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

 书中提到的宁国府太平县,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据说,消息传到了北京紫禁城隆庆皇帝的耳朵里,种痘的医师还受到了他的嘉奖。

还有的学者认为,早在中国的唐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有这样写道考世上无种痘,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

有人认为,不能单凭这段文字,确定在唐朝的开元年间,也就是在公元713年至741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种痘术。但也有的学者以《千金要方》为依据,推测唐代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总之,无论人痘接种起源于何时,它的发明,同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这种早期的种痘术,所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做时苗。古代医发现由于时苗毒性太大,常常造成被接种者死亡,总结出了两条经验一是不能用自然之痘作为种苗,也就是不能用时苗接种二是以使用痘痂为主。以往用痘浆接种的方法被逐渐淘汰。

同时,古人还总结出,人痘接种必须要用种苗,而种苗还要经过养苗选炼,使之成为熟苗以后才能使用。古人采取的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据说,当时不少精明的医师家里,都保存有这种安全性很高的种苗,而它的的价格,也是出奇的昂贵。

采用改进了的种苗,预防天花的效果在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方》中指出过去,医师种痘若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人们则称为太平痘。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组织太医院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里面这样记载选时苗的惟一标准是区别痘苗的顺与不顺……顺的痘苗,苍蜡光泽,肥大厚实,可以收而用之--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时苗,宁愿不用。也不能滥用,种痘者千万谨慎。此外,古代的医师们还发明了用稀释的痘疮浆液,来作为种苗使用。

据记载,清代初期,安徽安庆有一位世代行医的张姓医师,沿袭人痘接种已有三代。他采取的方法是采取患天花儿童的痘浆,贮藏于专门的小瓶内埋在土里待用。使用时将所贮藏的痘浆稀释,用来染衣物,并让小孩穿上。据说穿上这样的衣服三天之后,小孩全身便会有痘疹萌芽,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被接种的人也就痊愈了。

人痘接种术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只是在民间秘密流传。1661年,随着因为得过天花而继承皇位的康熙执政,人痘接种开始从民间走进皇宫,种痘术在全国也得以提倡和推广。康熙推行人痘接种术是从宫中开始的,并正式确立了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当时一些守旧的老人,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是并没有影响康熙推广人痘接种的决心,他还特意把一些富有种痘经验的医生,调进皇宫种痘。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清代医张璐在他的《医通》中相记载了几种人痘接种方法

痘衣法: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发热、出痘证候较缓,不致发生危险。

痘浆法:取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用。

旱苗法:取天花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根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粘膜,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不用。

水苗法: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我国古代人痘接种法中效果最好的。可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即便发病,亦可起到减轻病情,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

上述四种方法,痘衣法和痘浆法比较原始,旱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豆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所改进,但仍是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有一定危险性。后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用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则毒性减弱,接种后比较安全。清代的《种痘心法》中说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种对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它与今天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定向减毒选育、使菌株毒性汰尽、抗原性独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为阻止天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对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种人痘。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人痘接种术的预防效果,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1688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痘医,这是文献记载的最先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1744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1763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1790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

丝绸之路是中国沟通世界的交通要道,中国医学很早就传到阿拉伯地区。人痘接种法就是先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土耳其的。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学到种人痘,并将这种方法带回英国,以后人痘接种法又从英国传到欧洲大陆,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18世纪后半期,人痘接种法在上述地区已普遍施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种人痘为职业的医生(当时种人痘者不一定都是医生

人痘接种术还成为18世纪中叶美国人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利保证。有资料统计,战争中死于枪弹的人数远远低于死于疾病的人数,而天花是美国军队中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疾病。1776年美国人亚当斯在费城发出绝望地感叹天花呀天花,我们能对你做些什么呢?我只祈求在新英格兰的每个城市里都开办种痘医院(指种人痘的医院同年,沙利文将军在给华盛顿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无法执行任务,因为某些军团内,士兵全部患天花病倒了。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直到18世纪,天花肆虐仍使人恐怖,人痘接种术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抗天花的主要手段。

3. “牛痘”后来居上

“牛痘”的故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说牛痘的接种是受人痘术启发才发明的,但外国人并不认可,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不过我觉得,受到什么启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明者确确实实为其做了非常扎实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而且有效性与安全性更胜一筹。

1749年,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出生在英国格洛斯特郡伯克利小镇上。他十二岁时跟一位内科医生学徒,后来在一家医院里边学解剖边工作。

18世纪,天花已成为当时英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詹纳多年的乡村行医的经历使他注意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牛痘差不多。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詹纳发现,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曾见到因此而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而且人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他以此潜心研究,应用各种动物做试验,他先后以20年的时间到牧场挤奶妇中调查,验证了患过牛痘者不得天花的事实。

1780年,詹纳发现牛乳头上所生的疱疹都能传染给人,但只有一种疱疹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他把引起牛疱疹的物质称为病毒。1790年,詹纳将天花痂皮给患过牛痘的人接种,以观察患过牛痘者是否不再患天花,果然得到证实。他也曾采取猪身上的痘苗自己的儿子爱德华接种。

1796年5月14日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胞液注射给一个8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James Phipps)3天后接种处出现小脓疱,第7天腋下淋巴结肿大,第9天轻度发烧后接种处留下小疤痕。48天后,詹纳将从天花患者脓疱中提取的液体再一次滴在了菲里普斯被手术刀划破的手臂上,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男孩的父母都是牧场的工人,他们甘愿让自己的孩子冒患上天花的危险让詹纳进行实验。为了感谢他们,詹纳拿出自己行医的积蓄为这家人建了一所房子,这座房子至今还被保存在英国格洛斯克郡。

图片3.png 

13  爱德华·詹纳在1796年为8岁的詹姆斯·菲普斯接种疫苗

他将这套程序称为种牛痘,以区别人痘接种。牛痘接种使科学预防疾病跨出了第一步,他在1798牛发表的《种牛痘的原因与效果的探讨》一书中,公布了23个种痘而再不得天花的病例。他写道牛痘和天花的脓疱相似,患牛痘和患天花的症状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状要轻的多,牛痘不会引起牛的死亡,患牛痘的人也不会死亡。随后詹纳又发表了另外五篇论接种的文章。他为人们接受接种而长年四处奔波,广为宣传。接种法迅速在英国传开了,不久就在不列颠陆军和海军中强制实行。最终它被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所采用。

从欧洲到美洲,人们开始默默地实验着詹纳最终确定的牛痘疫苗接种将减毒的天花病毒接种给牛犊,再取含有病毒的痘疱制成活疫苗,此疫苗被接种进人体的皮肤后,局部发生痘疮即可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到了1925年,美国人人都要领取一个钮扣大小的证章,上面写着我已接种。而在俄国,第一个接受牛痘疫苗接种的孩子被起名为瓦辛诺夫Vaccinov,即牛痘,并由国家供他上学。至此,天花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停止了。

图片4.png 

14 这张摄于1947年4月14日的照片中,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莫里萨尼亚医院(Morrisania Hospital)门口排着长队,医生们在那里为人们接种天花疫苗,图源:STAT

1803年,西班牙还特派船队向其所有属地做了为期3年的环球航行推广。詹纳受到拿破仑的敬重,拿破仑的孩子及他的军队也都进行了牛痘接种,并誉詹纳为罗马之王。德国则把詹纳的生日作为节日祝贺。1802年及1806年,英国国会先后2次奖励詹纳3万英镑以表彰贡献。

1803年以后詹纳到伦敦皇家詹纳学会工作。1813年剑桥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美国总统杰斐逊在给詹纳的信中写道你从人类苦难日历中撕掉了那最痛苦的一页。你现在可以欣慰的想到人类永远铭记你的功绩我们的后代只会从历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种可恶的病叫天花,但被你制服消灭掉了。詹纳被后人称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与生命拯救者

牛痘接种法发明9年以后,在1805年,此法即由菲律宾转传至澳门,其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提倡种牛痘,渐遍中国,替代了人痘接种法。至1890年传至四川,1900年达西藏,1903年传入云南。早年中国应用的牛痘浆大都取自种过牛痘的儿童种痘反应后臂上的痘疮,故推行较为困难。1925年北京的中央防疫处制出牛痘苗进行大量分发,普及了种痘。因中国有悠久的种人痘的历史,故对牛痘易于接受,普及也快。

4. 从经验向科学进发

“人痘术”到“牛痘”,爱德华詹纳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使詹纳一直非常纳闷:牛痘接种究竟通过什么机制来控制天花的发病?

在他那样的时代,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亦不知接种牛痘可以使机体获得针对天花的免疫力。当时微生物学尚未发展起来,人们尚不认识天花和牛痘的病原体,所以这种孤立的成功并未得到理论上的升华。但是,邱熺字浩川,广东南海人,1805年,邱熺在澳门经商,当牛痘接种法传到澳门的时候,他决定在自己身体上进行试种,成功之后,他开始了专门种痘的生涯)自有说法。在《引痘略》一书,他这样启发国人牛痘接种法,是选择在人的两臂上叫消烁、清冷渊的两个穴位上下交连之处接种,看起来种痘的方法似乎与中国传统的塞鼻法不同。但是,道理上却是一样的。

因为人身上的两臂,是手少阳三焦经必经之地。三焦者,是人身上最为关要之府,如同天地之中的三元,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通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

邱熺说,在消烁、清冷渊两个穴位种上牛痘,痘毒就可以通过皮毛、血脉、肌肉、筋络直接传入人体,深藏在人体内的胎毒,就会自然引出体外。因此,接种了牛痘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这种引毒原理很快就被国人接纳。当时,名声显赫的达官贵人,例如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请邱熺到自己的府中接种牛痘。1817年,力主禁烟、担任两广总督的阮元也把邱熺请到家中进行牛痘接种。事后,阮元还写诗相赠。诗云:阿芙蓉毒流中国,力禁犹愁禁未全若把此丹传各省,稍将儿寿补人年。

显然,邱熺的说法仅仅是忽悠,免疫学的真正起步得益于19世纪后期微生物学的发展。188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LPasteur偶然发现接种陈旧的鸡霍乱杆菌培养物可使鸡免受毒性株的感染,转而成功地创制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并开始了免疫机制的研究。1883年,俄国动物学家E.Metchnikoff发现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1890年,德国医师E.vonBehring和日本学者北里发现了白喉抗毒素。1894年比利时血清学家J.Bordet发现了补体。这此发现支持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学说。两种学派曾一度论战不休,直到20世纪初英国医师A.Wright发现了调理素,德国学者P.Ehrlich提出侧链学说,才将两种学说统一起来。1901年,“免疫学”一词首先出现在《Index Medicus》中,1916年《Journal of Immunology》创刊。作为一门学科,免疫学至此才正式为人们所承认。

于此同时,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学问——血清学(serology)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1896年H.Durham等人发现了凝集反应,1897年R.Kraus发现了沉淀反应,1900年K.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ABO血型,J.Bordet发现了补体结合反应。由于这些实验逐渐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应用,作为科学的免疫学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

5. 齐心协力消灭天花

2011年中央电视台《战痘记》历史记录片,在第四集拯救人类”、第五集“新中国种痘运动”、第六集“神州送瘟神”、第七集“锁进‘魔瓶’的天花”等详细地记录了人类与天花病毒的战斗历程,这里不再一一重复。我们在这里只是转载盖茨基金会“冷战期间,人类消灭了天花”的部分采访,作为那个历史过程的浓缩。其中写道:

“我们在消灭天花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其中之一是绝对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根除天花规划的设计者之一威廉·福吉(William “Bill” Foege)告诉STAT新闻。

图片5.png 

1-15  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委员们于1979年12月9日在日内瓦签署认证书,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这些都是在冷战时期达成的。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试图说服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作为一个目标。”84岁的福吉回忆道,“这项工作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必须进行全球合作。”

斯图尔特·西蒙森(Stewart Simonson),一位目前担任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的美国人,对于人类在消除天花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惊叹。西蒙森与已故的唐纳德·亨德森(D.A. Henderson)共事多年,几十年前,亨德森和福吉领导了根除天花规划。

“从过去到现在,我仍然感到震惊。这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还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谈及消除天花,西蒙森说这依然是史上唯一被消灭的人类疾病。

“仅在20世纪的前80年,就有3亿人被认为是死于天花。这是一场浩劫。”西蒙森说。天花消除规划的遗产之一是扩大免疫计划——在公共卫生领域被称为EPI——它为世界各地的儿童接种一系列疾病的疫苗,以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和结核等疾病。

福吉曾在1977年至1983年间担任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主任,他发现,针对天花患者,对其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并隔离可以阻止疾病传播。该方法是大规模疫苗接种的一种替代方法。

图片6.png 

1-16  1975年,卫生工作者向农村妇女展示识别卡以找到与受感染者密切接触者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1974年5月,印度的一个邦每天会有1,500例天花确诊病例。福吉说:“这些案例中的每一例都涉及到一次新的调查。因此,我们每天要进行1,500次调查。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拥有现代通讯工具以后,人们居然认为追踪新冠是一件太难的事。”福吉说,采用这种控制措施后不到一年,比哈尔邦内的疫情传播就停止了。

作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传奇人物,福吉表示,取消资助世卫组织的想法是“不合逻辑的”。他提出警告,如果美国继续采取这种做法,将有可能在全球公共卫生的舞台上孤立无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2970.html

上一篇:[转载]唐闻佳,陈勤奋:老了能否不痴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指南发布
下一篇:[转载]白喉的攻克及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故事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1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