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金栋:五行是什么?

已有 1806 次阅读 2020-1-18 11:28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五行学说, 源流 |文章来源:转载

五行一词,始见于《尚书·甘誓》,具体所指如《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为什么这样排序?据这五种具体物质之性体排序。如孔颖达《尚书正义》说:“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亦是次之宜。”

这五个数汉儒谓之五行生数。孔安国《尚书传》:“皆其生数。”郑玄注:“此数本诸阴阳所生之次也。”

《尚书·洪范》五行之序(一二三四五)乃五行生数,加上五行成数(六七八九十),亦名天地数。即《易·系辞传》所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为阳,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地为阴,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天地数共十个,汉儒谓之五行生、成数。宋儒治《易》者附会《易传》,将天地数推演发明谓之(黑白点)“河图”。其中黑点偶数为阴,白点奇数为阳,分列东、南、西、北、中之五方,始见于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中。

实际上,五行已不单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本身,已远远超出了具体的物质,而被抽象化了!即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性质所代表)的运行(与变化)规律。木火土金水,乃五行相生序,意义在于“行”。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认为:五行说起于战国后期,驺衍是始创五行说的人(按:指以五德终始,附会统治者之朝代更替)。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汉儒生在以阴阳五行为信条的社会里,便没有不受阴阳五行说的浸润的,阴阳五行即是他们的思想的规律。并认为,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到汉代才凝固(定型)。所以班固《汉志》将五行归入迷信术数略说:“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寖以相乱。”

顾颉刚说:“汉代人的思想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汉代学术史略》)所以,以阴阳五行为统帅的《黄帝内经》最应该成书于阴阳五行盛行的时代即汉代,而非先秦战国时期。虽如此,《内经》理论不属于术数,而属于方技。然自战国末之后,尤其汉代及以后,医家与术数家的确无不浸淫阴阳五行说。

医家言五行,《内经》的表述是《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其他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及《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说:“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但此顺序既非五行相生序,亦非相克序。却为何这样排序呢?看看《内经》时代是否还有这样排序的。

东汉官典《白虎通·卷四·五行》说:“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藏气法时论》五行排序与《白虎通》一样,故赵洪钧认为,《素问》成书的下限止于《白虎通》时代,故可断定《白虎通》是《内经》成书的下限(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藏气法时论》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这个顺序是人用之序。孔《尚书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孔颖达《正义》说:“是为人用五行,即五材也。襄二十七年《左传》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言五者各有材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

《内经》言五行,多是结合阴阳、四时而论述,且五脏附会之。即说五行离不开阴阳,说阴阳离不开四时,有道是“阴阳五行四时者,天地万物之道也”,人亦应之。所以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则无往而不胜。否则基本上读不懂!

以五行言阴阳,木火属阳,金水属阴,土为至阴(由阳到阴)。春为少阳,夏为太阳,土为至阴,秋为少阴,冬为太阴。以阴阳而言四时五行,则春、夏为阳属木、火,秋、冬为阴属金、水,长夏为至阴而属土。五脏附五行,即肝、心、脾、肺、肾附木、火、土、金、水,构成“天人相应”之整体观,以此演绎归类、附会推演人体五脏的生理与病理,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故屡遭世人诟病。

对于五行说,近代学者多给予批判。如梁启超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顾颉刚亦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它在经典上的依据,为《尚书》的《甘誓》和《洪范》。这两篇中,都有‘五行’字样,而《洪范》讲‘水、火、木、金、土’的性质尤为明显。”(《古史辨自序》)

五行说对中国古人的思想影响非常之大,而对五行评价最高的古人是隋代萧吉《五行大义》,感兴趣者可看原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4737.html

上一篇:[转载]秦伯未:膏方的应用
下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145)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