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人种起源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概况

已有 5344 次阅读 2019-12-14 11:1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种起源, 分子人类学, 研究概况 |文章来源:转载

现在的所有人类都是同一个起源,也就是非洲。人类祖先迁徙到世界各地后,分化出现了各个种族,当人类迁徙逐渐稳定下来,各个种族之间的交流增多之后,分化停止,更多的成为了种族融合,在美洲的大量混血儿就表现了这种趋势。

人类在起源上最早的分化是在6-9万年前的非洲,也就是始祖亚当时代。这里介绍的便是父系的遗传过程,通过统计只遗传给男性的Y染色体而画出了人类各族的家谱,而母系遗传要看线粒体DNA。

现在仍然保有这一古老血统的民族是携带了单倍型类群 A (M91) 的科伊桑人(分布于南部非洲的荒漠草原中)、埃塞俄比亚人(特别分布于贝塔以色列人)和尼罗河人。科伊桑人在外貌是比较接近现在的东亚人,但是血缘上差得很远。 

NO.1·◆

55000年前第一次分离,出现了单倍型类群BT(M42, M94,M139, M299)。

单倍型类群BT后来分化出了单倍型类群B (M60) ,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生活于西部非洲和刚果热带雨林中的俾格米人,身高很矮,是传统是狩猎部落。

NO.2·◆

65000年前走出非洲的人类携带单倍体类群CT(也就是著名的M168),从非洲之角索马里来到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相接的的中东地带,这一支是当今绝大多数人类的共同祖先。

最先从这里分化出去的是单倍体类群DE(M1, M145,M203) 。

其中的单倍型类群D(M174) 是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沿海,后来分化出来3个小分支。现在日本北海道的的阿伊努人、孟加拉湾东部的安达曼岛土著人、西藏最早的居民,都是这一支的遗存。

而最后分化出去的E(M40, M96) 则从中东返回了非洲大陆,就是当今所有新非洲人的祖先,也就是黑人,后来分化出了7个分支。现在的南欧以及中东人里面也带有一些单倍体类群E。

NO.3·◆

与非洲黑人和棕色人种相区别的携带单倍型类群CF(P143) 的民族在后来发展壮大。

最先分化出去的是携带单倍体类群C(M130,M216)的老亚洲人向东迁徙,是东部亚洲和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以前是被归为棕色人种或红色人种的。

C1 (M8, M105, M131) 分布于日本的土著阿伊努人中 

C2 (M38)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 新几内亚,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和玻利尼西亚 

C3分布单倍型类群 C3 (M217, P44) 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和北美,特别分布于蒙古人, 哈萨克人, 通古斯人, 古西伯利亚语言,和纳-德内语系人群(即北美的印第安人)

C4 (M347) 分布于澳大利亚原住民 

C5 (M356) 分布于印度次大陆, 阿拉伯半岛,和北部中国 

C这一支就是当初被华夏族的祖先炎帝、皇帝(携带了后来较晚时分化出去的单倍体类群NO)驱逐的蚩尤等古越与东夷民族,是当时(炎黄时代)中国南部和东部的最早居民。

NO.4·◆

单倍型类群F是在C、D、E分化之后出现的,发现于当今大约90%的世界人口,但几乎完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最早出现于南亚地区,随后向四周扩散。目前这一古老基因的遗存分布于南部印度, 斯里兰卡的土著民族, 云南以及朝鲜半岛。

21000年前从单倍型类群F最先分化出了单倍型类群 G (M201),30000年前起源于中东地区,或更东的地区至巴基斯坦,并迁移至欧洲引发新石器革命。分布于欧亚大陆很多民族; 常见于高加索, 伊朗, 安纳托利亚和黎凡特的古代雅利安民族西部分支中。

也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但最常见于加告兹, 罗马尼亚东南部, 希腊, 意大利, 西班牙, 葡萄牙, 蒂罗尔,和波希米亚,在地中海群岛上最尤为常见; 在北欧则不常见,少量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和印度,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和北非。

随后分化出的是的单倍型类群 H (M69)

单倍型类群H可能30000-40000年前起源于印度,并随罗姆人迁移至西方。

单倍型类群K在欧亚大陆, 澳洲和南太平洋分布极广。目前主要分布于南亚的达罗毗荼人中。

NO.5·◆

F分化出的最后一大分支是单倍型类群IJK。

最先分化的是单倍型类群IJ(P123, P124, P125, P126, P127, P129, P130),IJ的突变对应于45000年前的一个中东或南亚地区的移民浪潮,随后迁移到欧洲 (克罗马努)。这一支的后代与后来分化出的单倍型类群LT相结合,创造了古代世界的多个古代文明,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以色列、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古印度等地,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北方日耳曼人大迁徙之前的早期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也是当今中东的阿拉伯人等闪含语系诸民族的主体,和南欧民族的一部分血缘。

单倍型类群 I分布

单倍型类群 I (M170, M258) 分布于欧洲和部分近东地区 

单倍型类群 I1 (M253) 主要分布于北欧 

单倍型类群 I2 (P215) 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和撒丁岛, I2B1 (m223)主要分布于西部, 中部,和北欧。 

单倍型类群 J分布

单倍型类群 J (M304, S6, S34, S35) 

单倍型类群 J* (索科特拉岛之外非常罕见) 

单倍型类群 J1 关联于东北高加索语系人群,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达吉斯坦共和国和闪米特人,黎凡特,阿拉伯半岛, 埃塞俄比亚,和北非 

单倍型类群 J2 (M172) 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安纳托利亚,地中海东部,希腊,巴尔干,意大利,伊朗,和高加索地区 

NO.6·◆

最后分化出的是单倍型类群 K (M9) ,是后来人类分化的主体,是欧洲印欧语系的诸民族(包括印度的白人以及中亚的雅利安人)与东亚的新亚洲人,即后来的华夏族,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诸民族。单倍型类群K的后代遍布于欧亚大陆, 大洋洲和美洲。 

单倍型类群 K最先分化为4个小分支,分布于美拉尼西亚、玻利尼西亚、澳洲、巴厘岛和印度次大陆。

后来是单倍型类群LT(L298/P326) ,目前主要分布于南亚。其中的L (M20) 分布于南亚, 中亚, 西南亚,地中海;单倍型类群 T (M184,M70, M193, M272) 分布于非洲 (主要为亚非语系人群),中东,地中海, 南亚。极少分布于夏卡, 索马里人, 伊维萨岛, 斯泰尔维奥, 埃塞俄比亚人, 富拉尼人, 埃及人,和阿曼; 也很少分布在整个地中海和印度局部。

NO.7·◆

随后分化的,也是最大的分支为单倍型类群 MNOPS (rs2033003/M526),这也是人类最后分化出的一个大分支。

1)先从这里分化的是单倍型类群M(P256) 分布于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

2)然后就是35000-40000年前分离的单倍型类群 NO (M214),他们的后代分布于东亚,是当今华夏民族的主体(或讲汉藏语系的诸民族)。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并扩散到西伯利亚北部和西部,最常见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 少量分布于大洋洲, 中亚和南亚,在大洋洲主要为其下游的O3,在南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2a1和O3,在西伯利亚主要为其下游的O1。

单倍型类群 NO分化为以下各支:

单倍型类群 N (M231)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中国,特别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阿尔泰语系人群,俄罗斯人,瑞典人和汉族。 

单倍型类群 N1 (LLY22g) 

单倍型类群 O (M175) 主要分布于东亚,西伯利亚,中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诸岛。 

单倍型类群 O1 (MSY2.2) 主要分布于东亚,西伯利亚,中亚和东南亚, 特别分布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人群,卡岱语人群,羌族和汉族。 

单倍型类群 O2 (P31, M268) 

单倍型类群 O2a1 (M95)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特别分布于南亚语系人群,孟加拉人,侗台语系人群和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人群。 

单倍型类群 O2b (SRY465,M176) 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中国长江流域,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特别分布于日本人,朝鲜半岛人和印度尼西亚人。 

单倍型类群 O3 (M122) 主要分布于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诸岛,特别分布于苗瑶语系人群和喜玛拉雅地区人群。

3)接下来分化出的是单倍型类群P(M45),从这里又引出了群组Q和R,并且很少发现在其未分化的阶段。很可能起源于中亚或阿尔泰地区。单倍型类群Q也起源于中亚,向东迁移到北美。

单倍型类群 Q (MEH2, M242, P36) 主要分布于中亚、西伯利亚和美洲。

单倍型类群Q被认为出现在大约35000-40000年前的中亚。单倍型类群Q作为一种新型的Q系(Q5)在印度人中已经被低频率发现。

以下为Q各分支:

Q* 

Q1 (P36。2) 

Q1* 

Q1a (MEH2) 

Q1a* 

Q1a1 (M120, M265/N14) 少量分布于东干人, 汉族, 哈扎拉人, 日本人, 朝鲜族和藏族

Q1a2 (M25, M143) 中低分布于西南亚, 中亚,和西伯利亚 

Q1a3 (M346) 

Q1a3* 少量分布于巴基斯坦, 印度和西藏 

Q1a3a (M3) 典型分布于美洲原住民 

Q1a3a* 

Q1a3a1 (M19) 分布于一些南美原住民, 如en:Ticuna和瓦尤人

Q1a3a2 (M194) 

Q1a3a3 (M199, P106,P292) 

Q1a4 (P48) 

Q1a5 (P89) 

Q1a6 (M323) 极少分布于也门犹太人 

Q1b (M378) 少量分布于哈扎拉族和信德族 

单倍型类群 R (M207, M306) 分布于欧洲, 西亚, 中亚和南亚。

单倍群R和其后代分布单倍型类群R的定义由SNP M207。大部分单倍型类群 R表现为R1a和R1b。 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伴随斯基泰人文明和原始印欧语人群的扩张。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也稀少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子群R1b1a2 (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

单倍型类群 R1 (M173) 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西部 

单倍型类群 R1a (M17) 分布于中亚, 南亚和欧洲中部, 北部,东部 

单倍型类群 R1b (M343) 分布于西欧, 西亚, 中亚, 北非和北部喀麦隆 

单倍型类群 R2 (M124) 分布于南亚, 高加索, 中亚和东欧 

4)最后从MNOPS分化的一支是单倍型类群 S (M230) (之前被称为单倍型类群 K5) 分布于新几内亚高地。

以上说的是分化,但是在公元后这个分化的情况就逐渐停止了,所以说现在的人类绝大多数都是混血儿,那些古老的基因,血统纯正的只存在于很偏僻地区的的部落中。现在人类各族是逐渐融合的趋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0006.html

上一篇:[转载]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一篇:[转载]人科动物有哪些?
收藏 IP: 120.229.101.*| 热度|

1 易木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