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请赵老师教正

已有 1710 次阅读 2019-11-27 08:00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古代医学, 现代医学, 分野与交汇, 大纲与绪言

《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大纲(8稿)

绪言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

一、这一张旧船票

二、中医学的知识结构

三、异军突起的基础医学

四、医学起源与演化的生物学模型

五、医学发展的文化学考量

上篇  轴心时代

第一  从远古走来

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

二、大事记

三、研究历程

四、争议

 语言的起源

一、研究的尴尬

二、史蒂芬·平克与《语言本能 

三、动物语言

四、人类语言产生的故事

五、语言的定义、特性与分类

六、人类语言起源假说

七、语言分类与语言消失

八、语言起源理论研究

 文字的起源

一、大孙女认字

二、周有光教授的《世界文字发展史

三、文字的分类和历史分期

四、四大古老文字系统

五、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六、字母文字产生与发展

七、不同见解

第四节  文化的起源

一、大山文化

二、文化与文化人类学

三、巫术的起源

四、巫术文化的后世影响

第五节  医学的起源

一、医学起源的传说

二、从动物本能到救治经验

三、巫术医学:理论与技艺的源泉

四、自然哲学与巫医分家

五、医学起源与演化的生物学模型

第二  星空灿烂

第一节  轴心时代的四大文明

一、什么是轴心时代

二、四大文明的耀眼星光

三、古代文明的差异与同一性

第二节  轴心时代的自然哲学

一、古代没有科学

二、古代技术靠什么理论支撑?

三、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四、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

五、印度古代的自然哲学

第三节  轴心时代的思维特征

一、“原始思维”与“野性思维”

二、承先启后的轴心时代

三、轴心时代的思维形式

四、轴心时代的思维过程

五、留给科学文化的机遇(先验性)

第四节  轴心民族的文化评价

一、百家争鸣的繁荣

二、拷问自然的方式

三、支配学问的思辨

第三  轴心时代的医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医学

一、《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

二、《内经时代》的考证

三、《伤寒论》——经验医学的诞生

四、“医者意也”:悟出来的学问

第二节  印度古代医学

第三节  巴比伦医学

第四节  古希腊医学

第五节  先民的创造

第四  轴心医学的历史惯性

第一节  古代医学的完整标本国家战略

一、经验医学黑箱探索

二、自然哲学的解释系统

三、中医方法学的局限

第二节  两个循环圈:中医发展的动力学假说

一、拉郎配:早产的医学体系

二、现代医学的加速发展效应

三、中医学发展缓慢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  经学传统与示范效应

一、经学与经学传统

二、研究对象的异化

三、天不变道亦不变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的失落

中篇  走向实证

第五章  思想解放的摇篮

第一节  众说纷纭中世纪的是非曲直

一、众说纷纭的中世纪

二、罗马帝国的衰亡史

三、教皇地位的涨与落

四、神学统治的得与失

第二节  思想摇篮:大学教育发展史

一、大学创立与第二次文艺复兴

(一)自治城市的出现

翻译运动的兴起

经院哲学的需要

二、大学教育与办学特点

 拥有较大自治权

普遍实行开放办学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授课和讨论穿插进行

学生管理比较松散

三、逻辑学发展与学术思维转变

经院方法与逻辑学地位

大学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归纳推理的兴起

四、经院哲学的掘墓人

学术中心的形成

自由探索的肇始

思想解放的起步

第三节  现代科学解放运动的副产品

一、文学艺术解放运动的文化创新

文学一马当先

美术紧随其后

音乐并驾齐驱

建筑相映生辉

二、人文主义:解放运动的主导思想

基本内涵

简要历程

(三)代表人物

        三、宗教改革:解放运动的主战场

(一)高高在上的学问

(二)顺理成章的改革

(三)绝不容忍的异端

(四)残酷竞争的教派

        科学革命解放运动的衍生物

(一)宗教神学的殉道者

(二)文艺复兴的同路人

(三)自我革命的崛起族 

六章  医学革命的集结号

第一节  形而上与形而下

第二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

第三节  “人是机器”与“人不是机器”

第四节  还原论的胜利

七章  解剖学掀开崭新旅程

八章  医药化学学派的历史功绩

第九  心血运行论实验生理学诞生

第十  病理学的推陈出新

第十一章  显微镜下的细胞学

第十二  病原微生物学的创立

第十三  免疫学与遗传学

第十四  从营养素到生命化学

第十五  激素与内分泌

第十六章  伴随手术进步的学科互动

第一节  《华佗外科》为什么失传?

一、华佗其人其事

二、中医外科学的命运

第二节  麻醉学的成长

一、奠基时刻

二、长途跋涉

三、典型事迹

第三节  止血与输血

第四节  从无菌术到抗感染

第五节  心脏外科学的艰辛历程

第十七章  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第十八章  药理学进步与新药开发

第十九  应运而生的循证医学

第二十  精准医学与个体医学

下篇  交汇岁月

二十一章  西学东渐

第二十二章  抗争与坚守

第一节  抗拒时期

第二节  抗争风暴

一、“教育漏列中医

二、废止中医案

三、《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第三节  政策之光

一、教育兴医

二、挖掘运动

三、中西医并重

第四节  坚守特色与“纯中医”运动

一、衡阳会议

二、抢救老中医经验

三、坚守中医特色

四、“纯中医”与“铁杆中医”

五、“中医在民间”

第二十三章  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

第一节  “中体西用”思潮

第二节  汇通学派

第三节  结合之路

第二十四章  国医科学化与中医现代化

第一节  引子:“变亦变不变亦变”

一、“变亦变不变亦变”风波

二、“科学主义”的挑战

第二节  国医科学化

一、中央国医馆与“学术整理委员会”

二、“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

三、“审定病名”风波

四、中药药理学起步

第三节  现代化之旅

一、“四个现代化”浪潮

二、“中医现代化”呼声

三、尴尬的规范化

四、客观化瓶颈

五、学术流派与标准化冲突

六、中药现代化进展

第四节  路在何方

第二十五章  国际化征程

第一节  日本汉方医沉浮

第二节  尼克松访华前后

第三节  “针灸热”

第四节  国际化战略生力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北宋苏轼《题西林壁》

 

绪言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

一、这一张旧船票

1981年想写一部中国医学思想史,我那时刚上完大学三年级,因为正读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本)和余云岫的《医学革命论》(三卷)。因此,在1982年第1期的《中华医史杂志》,我发表的第一篇中医文章是《要注重中医发展的规律性研究》,考研究生的愿望也是医学史。不过没有考上,后来选了《温病学》,从此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的职业生涯。

退休后,一直想再写一本反省中医的书2006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中医感悟录》,是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一些论文汇编,陆陆续续发了一些博文。早一段读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经纬研究员领衔主编的《中医学思想史》,仿佛让人又重温旧梦。因为李经纬老师正是我当年报考的导师,还跟他通过信。据他介绍,这本书写的相当艰辛。从1996年元月接受主编的任务,到200641日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历经10年的艰苦努力,数易其稿(其中撰写提纲的过程就经过了整整2年),但仍然感觉“远未达成理论上所提出的要求”。

觉得,他们最困难的事情应该是中医学的定义,必须依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即“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为中医学,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并在中国古代文化——天时、地理、物候以及阴阳五行等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门科学。”那个时候,正是他们单位申请改名之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始建于1955年,前身为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1年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12月举行五十周年院庆时,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因此中医学必须是一门科学。而且,他们接受的任务是在中国科学院院长牵头的丛书——《学科思想史文库》之一。

事实上,诞生于轴心时代的与自然哲学融为一体的“中医学”并非是一门科学,因为它在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成熟。爱因斯坦早在回复“中国无科学问题”讨论会意见时就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不用惊奇的,若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倒是令人惊奇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的周昌忠先生认为,先秦“名辩学”是先秦诸子中独具科学气质的文脉,它初步建立起了一种知性层面上的语言分析哲学和逻辑学框架。中医学体系构建时期恰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辩学”被扔进了历史的角落而没有机会发展成一种促进科学诞生的逻辑学体系。《黄帝内经》明显打上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烙印,中医学和农学、天文学、算学、地学等一起,严重缺乏逻辑学规范。至今,我们仍然为其客观化、规范化等绞尽脑汁而难以突围想想看,难道还有缺乏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科学体系?

当代中医问题争议很大,截然相反的观点针锋相对。也许正是这一背景,重新梳理这个学科的思想史十分必要。不过,我的角度与李老师他们有所不同从整个科学思想史的高度来看医学史和医学思想史可能与就医论医或就中医论中医境界不一样我想从轴心时代的多元医学说起,到走向实证研究的现代医学,再到两种医学在新世纪的交汇,当代所出现的诸多观点和困惑,正是我的逻辑出发点拟名为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分为上篇“轴心时代”、中篇“走向实证”和下篇“交汇岁月前二篇是探索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发生的背景,下篇是两种医学交汇的现状。这也许算不上一部完整的《医学思想史》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著作,但我更期望通过梳理,它能够回答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困惑。

个人觉得,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种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最早是本能医学,随后是经验医学,再后是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但是,医学不仅仅是技术,还需要解释最早是巫医学,随后是自然哲学,再后是基础医学。因此,医学始终包括两大部分,即医疗实践活动(无论是低级、简单的,还是高级、复杂的)和医药卫生知识(无论是系统、正确的,还是零碎、不太正确的,甚至荒谬的)。可以说,巫是最早的知识分子,他们第一次将医学本能和原始宗教相结合,创造了巫术医学。随后“巫医分家”,医学经验与自然哲学相结合,产生了我们今天仍然存在的五花八门的古代医学。再后,形式逻辑与实证研究结合,解除了经验医学与自然哲学的“拉郎配”婚姻,建立起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水乳交融现代医学体系0-1

 


300万年前

5万年前

3000年前-2200年前

18世纪以来

  

蒙昧时代

轴心时代

科学时代

思维特征


形象思维+早期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

技术手段

本能医学

经验医学

循证医学

医学知识


巫医学自然哲学的医学

基础医学

0-1   人类医学史示意图

现代医学是与现代科学相伴随而诞生的,医药化学学派也是现代化学的助推器。为什么现代科学诞生在欧洲,取决于轴心时代的三大逻辑学源流——我国的名辩学、印度的因明学和古希腊的逻辑学——的不同命运。即使在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逻辑学的成长并行不韪,文艺复兴之后实证之风逐渐浓厚。逻辑学规则与实证研究,成就了科学也成就了医学。从此,经验事实与自然哲学逐渐分离,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启动了医学科技突飞猛进的加速度机制。但是,科学范式因为过于严苛的奥卡姆剃刀,剪出了古代医学的诸多疗法,并不能充分满足人类的医疗保健愿望。日本汉方医的退出与重返江湖,说明两种医学在新的世纪必须重新握手,面对远未被征服的多种疾病以及续继产生的医源性疾病等等。

当然,这些思考仅限于个人,能否与时代的大潮接轨仍不得知,忐忑之心,有诗为证:一帘春梦枕至今,两段人生不洗尘,殚精竭虑医中事,留其初心世人评。

(附小诗自译:时至今日,我仍然怀揣着年轻时候的梦想;虽然是退休的年龄,却马不停蹄地经历着从“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到“医学思想史”的转型,为杏林内外的一些事情而竭尽全力地求索和操劳。令人忐忑不安的是,老年完成的这些饱蘸少年激情的文字,能否得到世人的认可?)

二、中医学的知识结构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7720.html

上一篇:[转载]“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荣膺科技部“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下一篇:《赵洪钧医书十一种》正式出版发行
收藏 IP: 120.229.101.*| 热度|

3 郑永军 周健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