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我的太阳

已有 1619 次阅读 2019-11-10 16:3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古代医学, 现代医学, 医学思想史

一年前,作为正式退休(仍然每周有两个半天的特诊)的我,开始写这本打发时光的书——《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的想法是:医学不仅是诊疗技术的发展历史,更是思想观念的发展历史,目前尚没有一本《医学思想史》介绍这些。做法是展现和比较两个不同的时代,即轴心时代和实证(科学)时代。前者是古代医学的发源期,后者是现代医学的创始期;现代医学虽然发轫于古代医学,但又与古代医学截然不同,它们的差异在哪里?观念恰恰是最重要的分别,随之所致的才是技术差异。但技术与观念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的医学革命就是如此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卷。

我相信,这是一部理解和阐述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专著,更是一部普通读者都能够读下去的科学普及读物。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多种文化交汇、融合和碰撞的时代,各种观念针锋相对往往是一种常态。尤其在我国,“中西医并重”是一项基本国策,理性思考的“中西医问题”不仅是学者、医生所关心的事情,也是社会各人群如何合理取舍医学资源的民生问题,还可能构成政府部门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的理论参考。

2015年夏天,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建民研究员造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见他的文章“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他是带着长久以来的一个疑惑而去的:为何中医教育过程必须阅读古典?当时,他把这个问题就教该校某教授,对方反问:“谁说中医一定要念古典?读这本教科书已经够了。”然后递过印会河的《中医基础理论》来。但当他把相同问题请教另一位教授时,回答说经典教育当然是中医的根本;现代人所编的教材质量越来越差、不值一读。接着,这位教授送给他几篇近年“救救中医吧”的论战文章。

李建民说:“这些论战的内容相当具有震撼力。报导中引用大陆代表性的老中医、研究者,对中医的现况、教育方式做极为激烈的攻击。这些文章如‘一百年后,还会有中医吗?’、‘病入膏肓的中医,病根在哪里?’、‘中医还有药可医吗?’等。从这些标题来看,不难想见中医的危机感;相对过去中医来自政治力的压制,这一波批评来自中医内部本身。而论战最后提出自救的政策之一竟是:‘强化中医经典的地位和作用’。”

的确,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无论中医从业者还是广大患者都存在着一种莫大的焦虑感。大家一方面对互不相容的站队思维的口水战充满反感,一方面更加渴望中西医学术定位的理性分析并获得准确理解;一方面对中医的神奇疗效充满向往又同时存在疑惑,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的许多科普往往要以排除中医药理论的干扰为起点。诸如此类,大量的困惑绕系于现代中国人的头脑之中。

面对我们的焦虑感,一些具备现代科学、中医临床、“经学”和“史学”修养的学者,开始冷静地梳理和还原中医学诞生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思维特征,弄清各种中医理论的来龙去脉(发生学研究),另一方面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高度,考虑中医学的学术定位(即在古往今来的“科学”坐标系中标出其位点)。事实上,“医无中西,方是化境”。在当前中西医并存的大环境下,中西医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借鉴,互补互助,才是“患者至上”的正确选择。否则,意气用事、互相诋毁,既是患者的噩耗,也是医者的悲哀。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本书期望通过理性方式剖析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的大背景,探讨中医学更好地拥抱现代社会的方式和做法。

本书分为绪言和上中下三篇等四个部分。在绪言中,将介绍本书的来龙去脉,以及全书的主要论点。上篇为“轴心时代”,第一章为“从蒙昧走来”,分为五节介绍“人类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文字的起源”、“文化的起源”和“医学的起源”。第二章“星光灿烂”,分为“轴心时代的四大文明”、“轴心时代的自然哲学”(本文即是其第一部分)、“轴心时代的思维特征”、“轴心民族的科学评价”四节,介绍轴心时代的学术特征及其后世影响。第三章“轴心时代的医学”,分为“中国古代医学”、“印度古代医学”、“古希腊医学”三节,介绍那个时代的医学为什么五花八门、精彩纷呈?第四章“轴心医学的历史惯性”,分为“古代医学的完整标本”、“两个循环圈:中医发展的动力学假说”、“经学传统与示范效应”、“批判性思维的失落”四节,介绍中医学为什么一脉相承,以及发展缓慢的内在机制。

中篇是“走向实证”,第五章“思想解放的摇篮”,分为“众说纷纭:中世纪的是非曲直”、“思想摇篮:大学教育发展史”、“现代科学:解放运动的副产品”三节,介绍欧洲从轴心时代向科学时代过渡时期的学术制度、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转化过程和发生机制。第六章“医学革命的集结号”,分为“形而上与形而下”、“经验论与唯理论”、“‘人是机器’与‘人不是机器’”、“还原论的胜利”四节,介绍实证主义和“还原论”在医学革命中的引领作用。第七章到第二十章,介绍现代医学的“受精卵”从“裂变”到胚胎分化的这一过程的主要脉络,它们是“解剖学掀开崭新旅程”、“医药化学学派的历史功绩”、“心血运行论实验生理学诞生”、“病理学的推陈出新”、“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病原微生物学的创立”、“免疫学与遗传学”、“从营养素到生命化学”、“激素与内分泌”、“伴随手术进步的学科互动”、“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机制”、“药理学进步与新药开发”、“应运而生的循证医学”、“精准医学与个体医学”等。正是实证研究(工匠精神与自然哲学的结合)的春风,促使基础医学各个分支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生、成长壮大。这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并产生了令人惊奇的加速度发展效应。

下篇是“交汇岁月”,分为“第二十一章 西学东渐”、“第二十二章 日本汉方医沉浮”、“第二十三章 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第二十四章 国医科学化与中医现代化”、“第二十五章 东学西传”等,介绍当“中医遇上西医”以及“西方人遇上中医”时,医学从业者和社会各界对这一交汇现象做出的不同反应和此起彼落的各种思潮,并探讨古代医学走上现代化的可能路径、方法和策略。  

通过收集资料和部分章节的写作,我感到没有100万字不能说清楚这些事情。因此,工程之浩大,不知有生之年能否胜任?

不过,在前期工作中,我已经多少次地为前人的痴迷精神及其冲破艰难险阻的奋斗历程所感动,也为他们作为大师同时也是凡人的争斗故事和偏执想法而热泪盈眶。医学科学是如此激动人心,科学家故事是如此陶冶情操,它们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但愿我的余生不会让自己失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5593.html

上一篇:[转载]新华网:学者称德国新发现类人猿化石可能改写人类进化史
下一篇:人类起源地研究概况
收藏 IP: 120.229.101.*|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