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pengbo

博文

我评研究生的读书报告 精选

已有 17888 次阅读 2013-8-30 20:2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读书报告

我评研究生的读书报告

 

最近大家十分关注基金的评审。一些博主将自己的标书和评语都在网上晒出(见科学网),供大家讨论。我看各位关注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公平、公正、透明。应邀参加项目评审,其实是在担任制度下的“栽判员”。而我对研究生读书报告的评审,则是自弹自唱的评审,是担任自行制定游戏规则的“栽判员”。

别看这是小事,科学网上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139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上大学时,身边有过学生向老师要分的现象。41.1%的受访者感觉答应给学生加分的老师很多”(http://news. sciencenet.cn/htmlnews/2013/8/281472.shtm)。而张海霞老师的博文:“放水的成绩就是冲垮教育的洪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720617.html) ,则进一步说明,老师给学生评分,也是一件值得注意和重视的事。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写下此文,献给新同学。

很多老师在给研究生上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时,都布置一个读书报告。大家对这样的读书报告,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曾经一个学生对我说,“写读书报告,抄来抄去,没多大意思”。确实,在实施过程中,有学生抄袭文章交差的。但我还是认为,写读书报告,是科技文献综合分析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一项专门训练。这些年来的体会是:要让读书报告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需要有认真的态度,但最重要的是教师也要认真评阅。以下是我评阅研究生读书报告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首先,给出读书报告的题目。很多情况下,我给出文献、范围,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自己确定一个题目。但我在给出命题时,一般说明如下几点:(1) 发现两份或者多分读书报告中,重复内容、语言表述达到30%的,所有报告(答卷)0分;(2) 抄袭他人文章或者直接翻译外文文献者应付的,计0分;(3) 规范列出参考文献;(4) 按规定时间提交打印件(学院存档用),并提供电子文件(评审用)传到我的邮箱。最近几年,发现给学生改读书报告很费时间,又加一条:你认真完成,我认真批改;你不认真做,我也不认真改。即便这样,还是有学生从这篇文章弄一段、那篇文章弄一段,凑成一个读书报告交来的。也有将外文文献用翻译软件弄一下交差的。还有不加思考,东凑西拼的等等,要有尽有。只要认真看,任何花招都能发现出来。所以,我上的专业课,有学生不及格的。也因此,学生不是很愿意选修我的课。

其次,写详细评语。选择态度端正、认真完成的读书报告,作详细评阅。对读书报告的语言表达、上下文和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文献资料引证、学术观点的理解和认识等,进行详细的评阅。在有错误和不足的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写出具体的评阅意见。指出为什么错了,怎样改正,或者参考什么文献去完善等。在评阅时发现,很多学生参考文献不管自己看没看,甚至不管自己查不查得到,一个劲地拷贝到自己的读书报告中来。对此,我用“我可以肯定你没有读过这篇参考文献!”这样的评语指出。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这项评阅是最费心思和时间的。有一次,17个学生的读书报告,我足足评了5天,而实际课时才30时。

第三,就是写出一个总评意见。对作者的态度、读书报告的学术水平、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及需要加强和提升的地方等,给出恰当的评审意见。并将这个评语置于读书报告之首。特别是,对比较好的读书报告,还给出一些鼓励的评语。

第四,就是给出分数。学生关注所得的分数,一般甚于前两项评语。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按我的做。

第五,反馈意见。将评阅后的所有读书报告,压缩到一个文件夹,通过电子邮箱返回给学生。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评阅意见和分数,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读书报告及其评阅意见和分数。如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评语和分数不满意,认为我评分不公的,可以在规定的日期内,直接向我提出并说明理由。由于读书报告给出的分数基本上是个主观性分数,所以做到公正、公平、透明也很重要。故这一环节也必不可少。

最后,就是在研究生网页提交成绩,并将纸质读书报告在研究生办存档。

我是这样评阅研究生的读书报告的。我想,教师认真、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谨此共勉。

 

20138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096-721043.html

上一篇:不是我的不能要
下一篇: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期盼
收藏 IP: 202.197.112.*| 热度|

19 刘旭霞 李磊 王国强 王浩 赵序茅 唐常杰 段庆伟 刘晓锋 刘士勇 郭燕茹 少雨 赵斌 曹俊兴 鲍博 邹桂萍 李久煊 王正庆 ygzyx99 yunm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