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初春登山随想

已有 2948 次阅读 2018-4-17 12:57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初春登山随想

鲍海飞 2018-4-17
       
看着那山,就有一种冲动,就有一种要爬上去的冲动,不是要站高望远,不是要求新探异,就是要爬上去看看。好久没有爬山啦,内心里,只是有一种期待,一种莫名的欲望,进山,登山,去看看。或许只因,那里曾经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归宿。

 

        离山口还有一段距离,就感觉到了山的气息,就闻到了山的味道。
       
并不十分陡峭的一段毛毛山路之上,连接着便是一条宽敞明亮的水泥盘山大道。下午四点钟后的阳光依旧高高照耀,越往上爬,喘息的越厉害。四月的天,还是初春,依旧是枯枝残叶,山林只是刚刚露出了点点的嫩绿,但天很蓝。盘山路一环连着一环,偶尔有行人经过。这一次,我爬上了最高峰,因为再往前的话,路似乎开始向下而行了。

站在高处,四下瞭望,山下,每一个平原地带,到处都是人间城郭!能住人的地方都住人了。地球已经是人的丛林世界了。

 

风一阵阵响起,吹动着万木发出呜呜的声响。我的衣服,我的头发和那杂树的枝条一样,摇来摆去。这一刻,我和那些挺立无言的树,还有那些还毫无生机的枝条相比,又有什么分别呢?

突然,一个小动物急匆匆穿过大道,跃上一棵大树旁的乱石上。我仔细搜寻着它的踪迹。它在一棵高大树旁的乱石堆中穿梭上下,那条大尾巴格外惹人注目,分明是一只灰色的小松鼠。它似乎没有看到我,而我正看着它。那只孤独的松鼠站在高高的乱石堆上也在瞭望着,或许也在瞭望着远处的城郭。大山里或许只有它们这样不起眼的动物还生存着,那些威猛的老虎、大象都已经不知道迁移到了何方,甚至早已经消失了踪迹,因为,茂密而又隐蔽的森林早已不在。人类几乎已经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的地方了。

 

此时的山上,让人注目的是那些高高盘旋在树上的乌鸦窝,硕大的乌鸦窝是难忘的风景。我想起了那个故事,群鸟向凤凰学习筑巢技术,据说,乌鸦听了几句,就没有耐心听下去,便展翅而去,于是有了今天这样蓬蓬松松看似并不结实的窝。而小燕子却从头到尾听得最仔细最认真,于是做出了最结实的泥草窝。而顽皮的麻雀,根本不知道去学习,因此,至今也没有学会筑巢,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窝了。其实,我到觉得,乌鸦最聪明,一听便已经得到筑巢的精要,利用最简单的枝条,利用了最简单的力学原理,搭建起了最坚强的避风港湾。君不见,纵使大风起兮云飞扬,那巨大的窝儿,在树的最高处,依旧迎风而立,多么威风凛凛啊。而小燕子则最擅长借鉴,善假于物也,向人屋檐下,遮风挡雨,一水一泥一草一雀居。然而,乌鸦似乎更加独立,离群索居,我行我素,保持自然。燕雀则更接近于人,或因它更向往人的世界,人的生活。再看那些麻雀,只能在寒风中哀嚎,到处寄人篱下。何处是它的归宿,何处又不是它的归宿?

 

行走在无尽的大道上,莫名一种孤独、荒凉、空寂之情涌上心头。有一刻,茫然若失,我属于这里,我不属于这里,我是谁。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不都是亿万年前遗留于此,这里的一草一木,不知道繁育了多少春秋?他们不能行走一步,就在这里,连着地,望着天。那些树木的种子,不知道会被谁带走,又不知道它们将在哪里扎根繁育。那些大树,每天里,每年里,复兮旦兮,日日月月,静悄悄地站立在那里,风里雨里,无彼无此,无我无你,无助无知,而我又将要去向何方?我不知道答案。

 

山上那些树,它们才是众小无猜,看似与世隔绝,其实是与世无争,顺应着大自然的一切。叶子绿了,花儿开了,它们悄悄地来,它们悄悄地去,一年又一年,生长、繁衍、休息,不问西东。

 

若我处远古,我会如何生存?我是否到处奔波和流浪,朝不保夕,风餐露宿,今天不知明天的日子,吃了,喝了,或没的吃,没的喝,呆呆地坐着,看着天,望着地,无知地望着星空,不知岁月流转,从青丝到白发。思绪在飞扬,那一刻,天地何其之悠悠。古人云: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或言此境此感。

 

时间的意义就是,溪水凝固成了洁白的冰,冰雪融化又成了奔腾的溪水。生命的意义就是,黄了又绿,枯萎了又美丽,年年岁岁,繁衍生息。 

夜晚的星空,星星洒落在遥远,大山显得更加孤寂。宇宙的深处,遥远的星球,不知道我们的距离。它会像我们一样,感知着孤独、寂寞和荒凉吗?
   
荒凉之极,荒凉之至。思想,人需要思想,需要了解,需要认识,需要走出荒漠。思考和忧患让我们走出荒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荒凉之下,仰望星空,那一刻的宁静,那一刻的思考,让人进步。静是本源。 人类播撒下种子,走出丛林,不要在再成为漫游者。人类点燃了地球的灯火,夜晚便不再那样黑暗,宇宙中便多了一颗自我照亮前行的星球,人类从此不再孤单, 地球也不再孤单,人类和地球相依为命。天,何其苍苍;野,何其茫茫。人类走出了荒漠,走出了无知、无奈和无力。

 

人与人之间需要思念、温暖、依靠和依赖,人与人走到了一起,一起走出荒漠。人类缔造了自己的世界,有情有义,有温暖,也有悲凉。大自然是我们的根,人类在大自然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人生活在城市里,越来越远离大自然,我们与大自然之间,似乎变得越来越陌生。自然被任意的割裂和撕扯。生活,似乎都在为那五斗米折腰着,灯红酒绿,这才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古之心。文人的做作,无病的呻吟。我们以为这就是生活。
       
人的丛林之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那样的近,但人的心却距离的那样远。画家高更与梵高为何逃离城市?我想他们一定在寻找丢失的什么?那些内心的失落。我想,他们应该在追寻一种未知的体验和感悟,他们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探求自然的空气与呼吸,他们设法再重新把自己融入自然里。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有人说今天我们的文化缺失,有人说我们今天缺少大师。其实,这些都不缺少,缺少的是走向大山的深处,缺少的是独立的探索和深入思考。余秋雨十年的独处,他的文化苦旅,或许就是一种追寻、寻找。西方电影中那些灾难片也给我们同样的启示。我们来自于大自然,却又在远离大自然。在我们忘记自然的时候,它在通过某种方式在提醒着我们它的存在。

缺少探索,缺少见地,所有的欲望,只在那温柔的富贵乡之中,两只眼睛又如何仰望星空,一颗执着的心,又如何敢于踏上荒漠之地,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来回逡巡,如何获得真谛。

 

日已渐落。下山时,忽然想到了女儿,她还在学校,她要放学了,她在干什么?一定打个电话,告诉她,我正在大山里,我正在行走,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电话一接通的瞬间,顿时泪奔。若她如我,一个小人又将如何面对自然?她又会如何建立自己的窝?行走未来的每一步?

 

岁月留下的印迹是春夏秋冬,是春天初绽的枝头,是夏天锦绣的绿,是秋日喜庆的金黄,是冬日漫天的白雪。骤雨、溪水、狂风、泥石流,阴晴变换,这是转动着的岁月,不舍昼夜。谁又记得这里那里,这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半山腰处,一树山花浪漫地开放着!这里,它是最先苏醒的。

 

“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或言此。

我在温暖柔和的房间里,写下千头万绪,然后把那页纸轻轻撕碎,打开窗户, 扔到外面漆黑的世界,天地可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1109438.html

上一篇:研究生为何成为弱势群体了?
下一篇:关注底层---企业担当时代的到来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7 董全 李颖业 钟炳 徐令予 杨学祥 宁利中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