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inghui

博文

关于智能外星生命

已有 2346 次阅读 2010-7-19 13:5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先说说地球上的人

 

人类能在什么样的外界环境下生存呢?

其实人类非常脆弱,人类要求的最基本外界生存环境条件是:

1) 温度从摄氏零下40度到摄氏零上50度之间;

2)空气压力是在一个地球空气大气压左右;

3)重力加速度为一个地球重力加速度左右;

4)而且空气还必须适合人类呼吸---含有适度的氧气,不能有任何有毒气体;

5)空气中还必须有适度的水蒸汽,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潮湿;

6)人类还需要光,而且光还不能太强(需要把胡萝菠素转化为维生素A);

... ...

另外,人类要求的最基本生活条件是:

7)必须有饮用水供人类饮用(而且要绝对无毒的水);

8)当然人类最需要的是每天一定量食物的食用(而且必须无毒);

9)还必须有房子供人类遮风避雨;

... ...

从以上人类对外界生存环境如此苛刻的要求来看, 宇宙中(我是指整个无穷的宇宙)
根本不可能有象地球这样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了。所以,我们必须爱护地球。
当然,人类是无法改变地球自己的发展规律的,但我们有能力来缓解或放慢地球上
恶劣气候环境的出现。
...      ...

地球上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非常脆弱,它根本不适合做宇宙航行。
我私下认为人类若想做宇宙航行,必须首先创造出有非常坚强的蛋白质的新的人种。
我们不妨把这种“非常坚强的蛋白质”称为“钢化蛋白质”吧。
这种“钢化蛋白质”可以忍受宇宙中的强辐射,甚至可以暴露在“宇宙的真空中”,
更有甚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   ...

2. 智能外星生命(他们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和人类的完全不一样)

 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万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现在这样的科技水平。那末,一万年
以后,人类的科技水平又会是什么样呢?一万年是不是说的太远了,那么短些,
一千年以后人类的科技水平又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无法预料。
一万年、一千年,我们听起来非常遥远,但对整个无穷的宇宙的发展来说那也只是
弹指一挥间。
... ...

从科学的角度上说,在无穷的宇宙中应当有智能外星生命存在。别忘了宇宙是无穷的。

智能外星生命可能达到的科技水平有以下三种可能:

1)远不如人类;2)和人类不相上下;3)远超出人类。

 

1) 如果智能外星生命的科技水平远不如人类,他们每天的温饱都很难解决,也不可能
有科技能力寻找智能外星生命。

 

2) 如果智能外星生命的科技水平和人类不相上下,
那么他们就正在做着和人类差不多的事情。就象人类一样,他们也根本没有科技能力
找到智能外星生命。无线电波人类才发现了100年多一点,而且人类用的宇宙交通工具---
燃料火箭---也只相当于原始人类的独木舟,请问您用独木舟能发现美洲大陆吗?

 

3) 如果智能外星生命的科技水平远超出人类。我这里不说智能外星生命的科技水平
超出人类100万年或1000万年了,只说超出人类1万年吧!
那么,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由于他们极高的科技水平,他们完全有能力知道我们现在的一举一动,甚至我们
的私人谈话他们都能够听到。那么这样的智能外星生命为什么不和人类交往呢?
我个人私下认为有以下原因:(1)人类还没有对其构成威胁,比如人类和智能外星生命
争夺他们所需要的能源、资源、等等;(2)他们认为人类是还没有开化的野人,而且智力低下,
请问人类怎么会和类人猿(或猿人)交往呢?(3)他们采取了最明智的选择---不介入(这可能
是无穷宇宙中智能生命的最基本的法则吧)。

 

还有一类更可怕的智能外星生命,他们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我们人类传说中的
上帝的能力。他们要毁灭地球,那简直是弹指一挥间。... 实在太可怕了吧!!!
这种可能是有的,就拿我们人类来说吧,您可以设想一下100万年以后人类的科技
水平会是什么样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00万年以后人类的科技可能接近上帝的
能力。我们知道上帝是万能的----估计1000万年后(如果人类还没毁灭的话),人类
的科技水平会达到上帝的能力。

...          ...

就说这些吧,再说就成科学幻想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00-345435.html

上一篇:关于“克隆”羊“多莉”
下一篇:我给蚊子、苍蝇正名!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