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平—山风石韵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玉平 “学习、交流、思考、直言”将博杂进行到底

博文

《新闻联播》“变脸”

已有 4700 次阅读 2009-7-31 11:26 |个人分类:时评闲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改进, 《新闻联播》, 编播方式

据《重庆晚报》(转引自“搜狐”),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昨日在编播方式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加入了本台短评,而会议新闻则未在节目中出现。央视新闻中心对外联络人梁蕊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闻联播》的变化只是编播方式的尝试,不能称作改版。”

《新闻联播》开播数十年来,起到了“舆论风向标”的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囿于编播方式的模式化和脸谱化。尽管相关人士回避“改版”之说,但此次编播方式的“变脸”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真实、及时、全面,是新闻的几大要务,也应当成为《新闻联播》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

增加国计民生方面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基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要报喜不报忧。可以充分利用日益发展的网络,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可以增加诸如“身边的新闻”等栏目,择要播出观众上传的视频,使之成为了解社情民意、高层与基层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国家层面的重要会议,是人民群众了解政治态势和政策动向的重要渠道。虽然“两会”(会见和会议)内容过多,是《新闻联播》值得改进重要之处。但昨天的《新闻联播》全然没有此方面内容,这种编播方式就值得商榷。对此类新闻,可以采取以要点报道为主、详细报道为辅的形式,切忌矫枉过正

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新闻联播》应该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大致记得89年之前,《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约有10分钟左右,而现在却一般不足5分钟(也许作为一种弥补,在《晚间新闻》开设了时长10分钟的“国际新闻”板块,但其收视率远低于《新闻联播》)。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进行必要的改进,可以动态地增加国际新闻的比重。

新增的“本台短评”栏目,值得肯定。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将点评人的范围从CCTV内部,扩大到有关专家学者、乃至普通观众,不断予以改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691-246662.html

上一篇:夏日野花
下一篇: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章石
收藏 IP: .*| 热度|

20 李侠 蒋新正 杨学祥 孟津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刘立 马丽丹 吉宗祥 吕乃基 苗元华 陈湘明 马志飞 庞小兵 王立 杨延丽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