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n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nf

博文

关于白馥兰教授讲座《稻米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回应

已有 3235 次阅读 2015-9-23 11:1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白馥兰教授讲座《稻米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回应

 

曾雄生


 

Bray教授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稻米的全球化过程,稻米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起。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就我的研究来看,我也感觉到稻米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有某种关联。800多年前的南宋江南地区(苏南浙北),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稻米输出地,“苏湖熟,天下足”。可是过了200多年,到了明朝中期,特别是入清以后,江南由原来的稻米输出区,变成为输入区。产稻之府嘉兴稻米的输入量达到30%。输入的稻米近自江西、湖广,远自暹罗、越南等国。其原因可能就跟资本主义的兴起(萌芽)有关。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得到发展,农民选择生产利润较高的蚕桑和棉花等,因而出现“桑争稻田”、“棉争粮田”的现象。我曾经把这一现象与同时期的西方圈地运动进行了比较。该论文发表在《中国农史》1994年第4期。

 

但我们在做稻米的历史的宏观研究同时,似乎也应该把稻米的历史做微观的检视。我们必须回到问题的基本面:

一,稻米首先是一种食物。它的消费者是谁?在水稻主产区的中国南方,无论贫富老少,皆以稻米为主食。而在中国北方,稻米的食用者只是一些贵族。在西方它只是穷人的食物。我想了解的是稻米的全球化是否与世界史上的奴隶贸易有联系?这点我已在白馥兰教授的报告中得到了部分的解答。

二,稻米是一种农产品。作为农产品,稻米的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稻米贸易的全球化,不可能导致水稻生产的全球化,而只会导致水稻生产的单一化、专业化或集约化。稻米贸易全球化的后面是稻米生产的地域化。

过去几年,我在研究1019世纪南方稻作技术在北方的传播时,发现受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尽管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中国南方稻作技术在北方的传播,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较14世纪初元代王祯《农书》中的记载和20世纪三十年代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卜凯(J.L.Buck)教授等所作的调查,就会发现,中国的水稻主产区依然是在淮河及其以南地区。也就是说,稻米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中国也未能实现全国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内卷化(involution)并存。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平行而不对称的现象?

 

2015-9-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61678-922799.html

上一篇:三十年的缘分——白馥兰教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讲座开场白
下一篇:外婆印象
收藏 IP: 114.245.102.*| 热度|

5 史晓雷 张钫 陈沐 韩玉芬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