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60.186.176.*   [29]翟自洋   2013-4-13 19:19
俞老师,我把您对tenure的翻译(探良制)传播了一下,希望更多人采用。
见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30081&do=blog&id=679433第三部分。

自洋
IP: 218.199.207.*   [28]李曼静   2013-4-13 15:56
您好!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研二学生,这是本人读研以来为第一篇论文设计的问卷。是以导师的项目为主题,研究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需要大量的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在线学术交流的现状、趋势和影响在线学术交流的因素,丰富与深化互联网环境中科研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科研性的网络服务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调查完全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您的个人回答只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完成问卷大致需要6-8分钟的时间,请仔细阅读以下项目,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
    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完成这份问卷!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曼静(E-mail:melody626@foxmail.com)
http://www.sojump.com/jq/2307285.aspx
IP: 1.24.29.*   [27]白图格吉扎布   2013-4-6 21:07
俞强老师,您好。
我为做‘草原退化趋势预测’研发了‘超球面模型’。现在我想证明多元向量对‘分量对应的乘法’组成一个群,但不够自信。希望请你,并携你数学专业的老师、同事、学生、朋友来我博文
《多元向量乘法群》: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676833.html
批评,指正。  不胜感谢。
IP: 218.15.26.*   [26]zkcz4428   2013-1-31 18:32
俞老师您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前段时间看新闻说目前的中小学教材要实现全部绿色教材,所谓“绿色教材”是指用食品级的油墨印刷和环保型胶粘剂装订书本,以减少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因为传统的油墨和装订书刊用的胶粘剂含有苯、芳香胺等,挥发的气体含有致癌物质。因印刷成本高,目前除中小学幼儿教材外,其他书刊都不是绿色印刷,而是采用传统印刷。我想问一下长久接触传统印刷的书籍挥发的气味以及接触那些油墨对人体危害大吗?有没有致癌的风险?我目前准备考研,整天要看书做题,泡在书中,有点担心书的气味和油墨会对身体带来危害,恳请老师解答一下。万分感谢!
我的回复(2013-2-3 21:19):你这个问题我还回答不了,因为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印刷厂的工人应该肺癌发生的频率会比较高,但好像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从一般的原则来说,化学物质尽量少接触比较好。
IP: 129.112.250.*   [25]冯万有   2012-12-2 23:52
你好,我也是美利坚得留学生,但是没有感觉那么好。。。失落。。。。哎
我的回复(2012-12-3 01:02):也许你的世界观是在中国形成的吧。
IP: 96.28.241.*   [24]manunite   2012-10-14 09:26
俞教授:你好!
读了你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博文,想指出一个小错误。文学不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属于科学范畴,文学不属于科学范畴,而归于艺术范围。所以,不能说中国先得了诺贝尔社会科学奖,可以说在科学奖和人文奖之间,中国先得了人文类的诺贝尔奖。

你的朋友饶毅教授有关日本人的评论,我想他可能是觉得中国和日本同文同种,相对欧美更具有可比性。只不过饶教授一如既往地缺乏历史人文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彻底抛弃了中国的文化的影响,全盘西化,成为亚洲的西方国家,这是日本得以崛起的基础。所以,中日早已不同文了。从这一点上说,你的“学习日本人善于向西方学习的精神”更为准确和接近本质。另外,我真不知道饶教授凭什么说山中神弥不聪明。但这些话不能公开讲,说日本不仅仅是因为认真,而是因为摆脱了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崛起,不仅饶教授的粉丝不答应,那些不明中国文化为何物的爱国者更不会答应。

至于那个姓蒋的,就是一个喜欢意淫的精神病患者,比如说自己如何征服大牌教授,打开一看不过是通过了几门考试。不值得为他费神。

那些认为中国的科学需要文艺工作者来拯救的人是对“文艺复兴”中文的望文生义。写这种文章只能说明作者无知,选这种文章则是编者的无知。

祝秋安!
IP: 203.110.178.*   [23]俞强   2012-9-25 17:42
我给你的回答也放在那篇文章的下面的评论里了。你可以去看一下,或者你觉得方便讨论也可以和我在这里对话。
IP: 128.84.125.*   [22]刘红义   2012-9-25 15: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15280.html
我的回复(2012-9-25 17:42):我给你的回答也放在那篇文章的下面的评论里了。你可以去看一下,或者你觉得方便讨论也可以和我在这里对话。
IP: 203.110.178.*   [21]俞强   2012-9-25 14:50
没明白下面hl373 说的是什么事情?这么愤怒。愤怒到要骂人。我看了一下好像还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你说的是哪个回复?你愿意讨论吗?如果想讨论,那就先不要骂人。有理不在声高,骂人就不文明了。不明白你说的要搞臭哪个人?

我一般是对事不对人。针对某个人说事的时候,也是针对他做的事和说的话。
IP: 203.110.178.*   [20]俞强   2012-9-25 14:37
很多人问我对那篇法国文章怎么看。我想我只有一句话:证明了吗?

如果没有证明,那就接着做实验,证明他的结论。在没有证明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一类的报道常常有,但最后能被重复的还没看到。
IP: 203.110.178.*   [19]俞强   2012-9-25 09:26
当然,科学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法国文章的一个观点我是认可的:毒性评价试验时间要长一点,特别是要推广应用的时候,但是样本也要大一点。这篇文章可以去读读:Hormones and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low-dose effects and nonmonotonic dose responses. Endocr. Rev. 33, 378–455.
IP: 58.33.12.*   [18]俞强   2012-9-25 07:35
文章有一定的疑问道理,曾教授也有一定的质疑道理。两个人都有道理,也都不深入。我的评语当然也不深入。我对这篇文章反感,是因为这篇文章有“立场”。科学被政治干扰。我打算空的时候写一篇文章评述。法国文章的关键问题是机理问题。没有机理,什么解释都能解释。它的阈值理论和后面的激素理论是矛盾的。你仔细想一想。
IP: 131.243.59.*   [17]董明   2012-9-25 04:17
俞教授,我看了你在曾庆平 博客的留言,你真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238&do=blog&id=615288
我的回复(2012-9-25 09:26):当然,科学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法国文章的一个观点我是认可的:毒性评价试验时间要长一点,特别是要推广应用的时候,但是样本也要大一点。这篇文章可以去读读:Hormones and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low-dose effects and nonmonotonic dose responses. Endocr. Rev. 33, 378–455.
我的回复(2012-9-25 07:33):文章有一定的疑问道理,曾教授也有一定的质疑道理。两个人都有道理,也都不深入。我的评语当然也不深入。我对这篇文章反感,是因为这篇文章有“立场”。科学被政治干扰。我打算空的时候写一篇文章评述。法国文章的关键问题是机理问题。没有机理,什么解释都能解释。它的阈值理论和后面的激素理论是矛盾的。你仔细想一想。
IP: 58.33.12.*   [16]俞强   2012-9-23 12:08
他是哪个学校的?你对他了解吗?
IP: 138.23.213.*   [15]olddonkey   2012-9-23 05:49
俞老师,看到你在蒋继平博客上的留言了,他就是一个极端的反基因又极端自大的人,他得的哪些将都是可以花钱买的,维基百科上就有这些奖项的介绍,我在另一篇他自吹自擂的博文上就揭露过了,但他还在吹嘘。
IP: 116.230.192.*   [14]俞强   2012-9-14 22:38
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受体,人的五官是人的受体最集中的的部位。这些受体的用途是接受外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号,如颜色、味道、气味、声音等。耳朵就是用来接受声音信号的器官。耳朵就像人造的耳机一样(耳机就是模仿人的耳朵原理制造出来的),将各种声音信号接受后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在大脑里进行整合。这些信号会和原来在大脑里储存的信号发生碰撞,当碰撞产生共鸣就会让大脑的神经细胞释信号放到身体的其它部位,从而改变心跳、血流速度、激素释放、刺激泪腺等生理反应,结果就是感动、激动、悲伤等的情绪。大脑里储存的信号是和遗传、大脑结构、教育、成长环境相关的。因为每个人的基因、大脑结构和成长环境不一样,脑内储存的能产生共鸣的信号就不一样,因此对不同的音乐感动的程度也不一样。
IP: 220.178.4.*   [13]sanwenshi   2012-9-14 22:00
音乐能够感动人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很想知道
IP: 180.110.201.*   [12]greenmoon12   2012-4-3 11:47
中国的实验室有多少不造假的,要挑毛病恐怕没有多少干净的。这么多院士被揭发,是树大招风暴露的冰山一角。希望国内的学术评价制度赶快改革,不要以文章和奖励啦来进行评估了,这样只能引导造假。 中国的博导常常一届招收10多个,有时间和精力检查数据的真实性吗?真的能有那么多创新吗?
造假难道不是政策造成的吗?
.
我的回复(2012-4-3 12:37):对于要造假的人,你觉得用什么制度评估能比较好呢?评估只对自觉的人有用。对不自觉、要造假的人,你能期待他们为科学做贡献吗?对于这种人,只有一个方法:惩罚。
IP: 180.109.115.*   [11]chem2011001   2012-3-13 11:13
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量不断激增,基金委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建议评审制度进行改革,个人建议:
1、第一轮网上评审,由10位以上大同行专家打分,邀请的专家由电脑从专家数据库(有行政职务的一律回避,他们的忙地球人都知道)中随机选择。第一轮评审淘汰50%,成绩不计入下一轮评审。
2、第二轮网上评审,采取双盲的评审方法,由5位以上小同行专家打分,成绩高的最终获得资助。
3、允许申请人对不负责任的评审意见进行投诉,建立评审专家黑名单数据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