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cylyh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encylyh123

博文

直面困难勇敢应对的经历

已有 2804 次阅读 2021-1-11 08:49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境况变化时刻都会发生。直面困难、勇敢面对的经历是社会变迁最好的注释。儿时到离开父母到农村前,有一段时间是上山砍柴解决家庭能源。最早砍柴是10岁左右,当时家里经济还没有一定要我们上山砍砍,只是当作一种矿山子弟都喜欢的劳动。小学时候砍柴是跟姐姐上山砍,基本上是上了山,回来拖或是扛一根10来斤的树干;有时是帮姐姐拿衣服就下山了。

        一次上山,柴没有拖回来,在山上还走不动,脚后跟有点红肿,拿着衣服哭,坐在地上滑,好不容易下了山回家。家里人看了看,就带我到职工医院检查,有个大脓肿,需要小手术。医生切开放出脓包液,就用纱布把整个脚后跟全包上。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上山砍柴就是家里必须的了,母亲带头,节假休息日都上山砍柴。初中时,砍柴最频繁。中午吃饭到下午上课的时间,有时都会抓紧时间上山一次,尤其是考试的时候,中间空的时间多。下午放学后,一般都会上山砍柴。后来,山脚、山坡的树砍的基本没有了,要翻一个山头才能砍得到柴。

        山是属山脚村子集体的,当时兴修水利,保护森林也是有行动的。早上上山没有人拦,下午挑着柴火下山到山脚,就碰见农民拦砍柴的了。老乡检查,看柴火是干的还是湿的,湿的就是破坏森林,没收柴火;干的就放行,属于捡枯枝。

        这种事发生后,上山砍柴的人就聪明了。到山上,找个人少、森林茂密的地方多砍倒几棵树,过几个月再来,树枝干了,再来收,挑回家。农民后来也不分干湿了,见到下山挑柴的,直接没收柴火,但不会对人有什么处罚。那时兴修水利更普遍,山上的林子也变得越来越稀了。

        高中时的砍柴又成为好玩的事了,家里经济恢复正常。上山砍柴会有意外,遇到蛇,弄到蜂窝,都有危险。我们砍柴的地方有屁股山、金竹源、沟卦磊、狗爬盖等等。在山沟箐溪边竹林经常会有青竹标等毒蛇,那是很害怕的。遇到蜂子就会被叮,手脚脸留下红肿。一次,我砍一棵树触动了马蜂窝,没等我砍倒树,马蜂就嗡嗡地飞来,头顶上全是嗡嗡叫的马蜂,我赶紧躺在地面,顺着箐沟往下溜,脱开了马蜂群,头上被叮的大包隐隐在痛。再不敢去那里了,柴也不敢要了,在其他地方捡了别人丢下的树干,扛着就回家了。此前,听说过有人砍柴被马蜂叮死的。想起,后怕。

        高中时砍柴结伙。住在二区,经常到金竹源和狗爬盖砍柴。金竹源上山下山路好走,但路远。狗爬盖就不一样了。有峡谷河流可走;也有爬坡转弯,过峡壁攀陡崖的惊险路段,然后再走山腰横路下坡,很累也险。走峡谷河流就是直线,夏天不怕冷,脱掉裤子下水,把柴放在水里拖着就行了,在有石头卡住的地方再扛起来。但峡谷边坡的竹林树丛中,有蛇是个麻烦,特别是青竹标毒蛇,每次都怕,但都是一看见,蛇就溜掉了。

        冬天砍柴就麻烦多了,天气冷,下水冻,很多时候就走狗爬盖了,累很多。一次,与同学一起砍柴下山,到山脚已是下午三点多,中午饭没吃,在刚刚挖完红薯的地上到处找小红薯,找到就一起吃,挺有味的,填饱肚子。吃完找到的红薯,休息一下,就各自挑柴火回家了。从淌江边红薯地到炸药库二区宿舍,要穿过一大片田和松林,景色蛮好的。我家已从马路边搬到靠山边二区新宿舍区。后来高考准备,我来这里的田里看书、背书,冬天阳光田野有暖和感。记得看和背的书中有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父亲放在家里的书,当时高考,不知怎么准备政治课,拿到靠边的就读就背。

        这种下山饿肚子,找东西吃的经历,在当知青时也有过。生产队冬天安排社员上山割灰草,烧石灰。一天与几个中年社员一起从石灰窑回生产队,路上大家不仅累,肚子也有点饿了。看见路边的甘蔗地,就扳倒甘蔗,拿割草的镰刀砍甘蔗,正砍得欢,突然听见有人走过来喊,你们偷甘蔗,抓起来,要赔甘蔗,几个人听见就跑。其中一个高个子社员,跑不动,看见追来的是个女社员,就转个背,对着她说,你再过来,我就脱裤子了。女社员一下子就愣了,停了一会,马上就反应过来,你脱,看你脱,我就不信,我怕你不成。高个子社员见状,赶紧丢掉甘蔗跑,女社员也不追了。我们几个跑得快的,看着、笑着,一起走在回村子的小道上,但不忘讲段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35067-1266649.html

上一篇:对事业有影响的中小学事
下一篇:最早的实习与实验
收藏 IP: 116.54.48.*| 热度|

6 郑永军 刁承泰 檀成龙 王安良 刘钢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