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看了中央電影台《佳片有約》欄目播放的日本電影《編舟記》有些感慨、感動、感悟。《編舟記》寫的是幾位編輯和學者編撰20年後依然能使用的詞典《大渡海》的故事,《大渡海》類似於百科全書,收録了假名和漢文對照的各種詞語,補充了不斷出現的新名詞、網絡、流行語言等等。“编舟”与“渡海”是智海茫茫、普渡慈航之舟的思想的传达,是普度众生的慈悲善功,同登彼岸的极乐世界是终极追求。
感慨:
經過了幾位編輯在人力、資金、條件都有限的情況下,甚至面臨終止項目,十五年的不間斷補充編撰內容、五次校對,這個工程實在是不容易。尤其是馬蒂編輯長期的一人編撰、校對,查閲、整理、補充、再校對。
感動:
什麽是處處皆學問,在這個電影中體現的很充分。馬蒂編輯在刀鋪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和鉛筆,記録專業人士講述的各種道具的形狀、材料、用途。在車站的告示牌上看到最新的名詞,他也是一一記下來,回到辦公室作解释 并詢問相關的專家學者。他的老師主編先生在重病期間,在床榻上依然是請他人幫忙記録整理新收集的資料,用於補充在校對中的《大渡海》的內容,直到逝世,沒能看到最終完成出版《大渡海》。这些事例可谓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詮釋。
感悟:
日本電影《編舟記》大概闡述的是:學者和教師著書立說、教授知識是使灵魂得到永生;科研工作者做研究造福人類是使灵魂得到永生。在自己灵魂得到永生的同时使他人也有所受益而得到灵魂的永生。
有人說:“徽宗趙佶是昏庸無道的皇帝,死不足惜。”若不論他治國理政如何的能力,就一名畫家而言,趙佶53歲的生命已經延續到了此時此刻。他的山水畫作品被人詬弊是殘山剩水,豈不知在他創作這些的時候,還是北宋的大好河山,這是他渴望的太平盛世的永固江山。
故此,一些人是“死而不已”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1-18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