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hux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huxm

博文

晶老师与一位化学同行在茶座里的对话(2)

已有 6593 次阅读 2010-11-1 11:0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晶: 化老师,结果看到了吧?因为你们培养的单晶质量很高,结构解的很顺利,数据也好。

 

化: 谢谢了!很高兴在学生毕业前再来上一篇SCI,这次要合作联名发表结构报告,如何?

 

晶: 可以,不过你要知道,署名就要承担责任啊,我是鼓励化学家与晶体学家多些交流的。

 

化: 还有个要求,希望帮忙尽快再解个结构发表到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你知道我。。。

 

晶: 我懂啊,现在小分子结构分析真是短平快的,不过不能太着急,样品要好结构要漂亮。

 

化: 样品倒是我的国家XXX课题,结构究竟解的如何,其中是否有什么失误,那就看你们了。

 

晶: 大概和你说过,早在1998年我就发表空间群指定失误的文章,跨出学术批评第一步。

 

化: 这可要得罪人的啊! 你当年要写《再评共振论》,虽不针对某个人我还是为你捏把汗。

 

晶: 可不?空间群的修订没法回避当事人,好在从一开始我就心存“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我是从加州理工的 R. E. Marsh ( L. Pauling的学生?)的文章得到启发, 看到我们发表的晶体结构被他更正了, 有的结构竟是发表在大学的学报中文版,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发现的。

 

化:大概是剑桥晶体数据库的功劳吧? 现在做学问不像从前那样可以关起门来自我陶醉了。

 

晶: 对啦!  R. E. Marsh 与以色列理工的 F. H. Herbstein从上世纪80年代就合作发表系的列晶体结构修订文章,   这是仪器高度自动化后,追速度求数量而勿视晶体学基础的后果。从1998年开始, 我们也在国内发表了系列类似的更正, 引起剑桥数据库和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化:这些年来受到一定的压力吧?知道你辞掉了国内某个杂志的编委,也难找到合作伙伴。

 

晶: 没什么!我向荷兰A. L. Spek教授请教,很快发来他的 PLATON1998版本。随后大胆写信给 Marsh Herbstein教授,告知我近年发现一批在文献上,特别是日本两杂志上刊载的有问题晶体结构,有些结构好像很难把握,探询能否进行合作。猜猜他们的回复是什么?

 

化: 拒绝了?

   

晶: 倒不是。他们提出:空间群修订是非常严肃的研究,发表更正结论前必须严格论证,而提出那么多国外的特别是日本人错误,我们感到是不是有些 "Racism"。

问题不难回答: 从已发表的系列中文文章不仅说明我的严肃认真,同时证明我并非专门针对某个国家的同行或舍近求远。

 

化: 结局呢?

 

晶: 合作的很愉快!  后来联名发表两篇在 Acta Cryst. B 上文章,总共七八十个结构给修正了,其中近半数结构来自日本。炮弹基本上是我提供的,与这些国外同行素未谋面,完全靠 e-mail交流。

 

化: 这可算是国际合作吧,不过没有听到反驳的意见吗?今后这类的修订也该难得一见了吧?

 

晶: 至今还没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不是单纯满足于追求真和美,你要知道一个结构能够提到比较高的对称性会更加漂亮,结构数据也趋正常了,但我们有迎接反批评的思想准备。的确,经过近年多方面的统计,空间群失误呈总体下降的势头,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遗憾的是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空间群修订至今仍是我不缴学费的网上老年大学的保留课程。

 

化:有意思!是我们国内发表的结构还是。。。

 

晶:不存在任何的偏见,不专门针对个人或杂志。由于检测程序并非万能,或可能勿视它们,或是太过于相信敲键盘。我把它称之为玩游戏,对的,电子游戏!在模拟的过程中,有同行既勿视了晶体学的基础,也忘掉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大家都懂得计算机是“Gargage in, garbage out”,如果你不重视化学基础和游戏规则,即使是老把式也难免一不小心就失足啦。

 

化: 你这么说不无新意,我仅知道X光分辨 BCNOF等轻原子就不那么敏感。别说的太不着边际了,我对晶体学确是感到比较生疏,今后发表文章还是要多听听你的为好。

 

晶: 实际上X光对与相邻的重原子也看不那么清楚,例如相邻的Ba La,就很容易混淆。有人认为这里可以玩游戏,随便更改结构数据就可轻而易举地炮制新的结构报告,殊不知应用化学的“键价和”计算,立即可发现是虚假的结构。化学家经常提出培养合适于结构分析的单晶有时很困难,这就是为何近年来有晶体学家专心致志于粉末法测定晶体结构的研究。

 

化: 我们搞化学合成的与测结构的真应该加强交流,下次就不妨聊聊化学家和晶体学家如何更好的合作,包括共同发表合乎规范的晶体结构报告,你看好不好?今天就聊到这里吧。

 

晶: 好的,聊的太开心了!再来杯热的如何?

 

参考文献:

W. Clegg,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mall-molecule X-ray crystallography.

Comments on Inorganic Chemistry, 2005, 26: 165 - 1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7444-379260.html

上一篇:晶老师与一位化学同行在茶座里的对话(1)
下一篇:从球碳C60到石墨烯: 会有下一个碳明星分子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