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HPC

博文

什么样的研究结果真正可以发表? 精选

已有 10073 次阅读 2009-6-13 23:0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SCI, 科研写作

最近在写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数值计算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求解方法上学期就已经完全建立好了,这学期以来就找了几篇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还是不错的,于是就想写一篇文章Numerical model of the ......, 一开始信心满满,但真正动手写才发现按照这个思路“引言”部分无法写,因为类似的数值模型国外已经有很多发表了,虽然我的数值模型功能也更强大,并能够解决三维的复杂的问题,但相比前人工作没有太大的本质改进,仅仅介绍模型就无法提供给同行更多有意义的结果,投领域内的好期刊还是很有难度的,于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新把相关的文献全部复习阅读了一下,逐渐发现文献中的一个子模型彼此差别很大,并且大部分模型结果未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全面审视各个子模型的差别,于是觉得有必要在统一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一下各个子模型的性能,从而分辨出最优的子模型,这样“引言”也就顺利写出了。

到目前为止,自己也投了一些外文到研究领域内的核心期刊,现在回顾这些文章,觉得有些还是挺满意的,都是非常辛苦的研究成果,有模型也有实验,录用的希望比较大,但有一篇细细想来,意义不是很大,不发表亦可,这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成果真正值得发表?”的问题,记得爱思唯尔的一个PPT里面写到:


Scientists publish to share with the science COMMUNITY something that advances, not repeat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in a certain field.
  • To present new, original results or methods
  • To rationalize published results
  • To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field or to summarize a particular topic
同时也提到Do not publish:
  • Reports of no scientific interest
  • Work out of date
  • Duplications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 Incorrect/unacceptable conclusions
  • “Salami” papers: datasets too small to be meaningful
感觉这几段描述应该算是很好的回答了“什么样的研究成果真正值得发表?”,但是也还取决于如何详细的度量这些标准,比如哪种研究是属于"out of data",如何理解"no scientific interest"?,从这也能够更理解“同行评议”的真正重要性所在,因为也只有同行才能够深刻的理解这些标准。

从我自己阅读的国内外文献看,感觉有三种论文的发表还是值得探讨的:
1) ”引言“中描述的原因仅仅是别人没有这样做过。
2) 实验方法或者数值方法与别人不同,但仅得出与别人相同的结果,而没有给出新的有意义的结果。
3) 仅仅给出了阶段性的结果,比如实验研究,只有几次实验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短文“,而好的科研论文大都是长文。

我自己,刚开始撰写文章时,更多的是在想“哪些内容是与别人不同的?”,而不是思考”哪些内容是更有意义的?”,并且刚获得一些新的结果时,就着急写文章,恨不得第二天就发表,我是做数值计算的,发觉有些数值计算方面的文章,所谓的”其模型计算结果比前人的模型更好”是值得深究的,更好不是最重要的,对模型物理本质有更深刻的数学描述才是最重要的,当前国人每年发表的SCI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了,中国也已经成了科研大国了,这些SCI确实反映了国内的研究者们的辛苦付出,做了很多别人没做过或者与别人方法不同的工作,但如果都是比别人更有意义的结果,那中国肯定就是科研强国了。

最后,再引用
爱思唯尔PPT的一句主编的话:
Just because it has not been done before is no justification for doing it now.
– Peter Attiwill, Editor-in-Chief,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845-238053.html

上一篇:SCI是土博们的衣食父母
收藏 IP: .*| 热度|

8 吴雄斌 刘颖彪 胡光珍 陈中亚 陈应泉 龙桃 李泳 dal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