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理论基础”:一个学术误区 精选

已有 8225 次阅读 2016-11-12 21:49 |个人分类:爱吾智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理论基础”:一个学术误区


基湘


      因缘际会,每年总有几次机会参与硕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或答辩之类。无论开题报告还是学位论文,其中有一节“理论基础”。其目的无非是由此统帅全文,不至全文只是文字或数据堆砌而没有理论的“学术深度”。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有利于评审“通过”。因为评阅专家来自不同学科。即便同一学科领域,也不可能深入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这样他们在面对自己也半懂不懂的时鲜“理论”评审时就容易“通过”了。由于上述理由,不少导师强调开题报告或学位论文必须阐述“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当然不能空洞,必须具体化,并具备与后文结合的“适切性”。于是报告论文中本学科外学科的一个或N个新“理论”纷纷出笼了。P大或Z大的部分毕业生或许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啊哈,俺自己指导的一位研究生也是这样干的,还由此获得评委“好评”!可见这样做有其“合理性”。

      然而,这种或许出于无奈的“理论基础”(总比没有一点学术味为好)从根本上说却是个误导。对于学术的初学者而言,论文中确实需要呈现更多的学术味——论文必须针对学术问题而不是累积常识。为此,引用国外的新颖理论、方法或视角——由此还需要大量阅读引用国外文献,使得论文更具国际的“学术味”——或许是最快程度提高学术深度”、学术“国际化”的快捷之举。

      问题在于,既然引用的是国际(国外)的新鲜理论、方法视角,那么所做研究也就受制于该种理论、方法或视角。换言之,所做研究或许提供了新的事实材料,但却很可能沦为国外时髦理论、方法或视角的注脚。至于真正的理论、方法或视角创新,你的研究是没有的——基础研究成了二流,也就是不入流了!因为所做研究已经被所引用的理论、方法或他人视角框死了——孙悟空又怎么走得出如来佛的手掌呢,如果他信佛“悟空”的话。

       高明的拾人牙慧归根到底也还是拾人牙慧顶尖的研究必定是自由的创造——决不应受制于他人设置的前提框架的真正的自由创新必须并必然立足于洞悉批判他人的一切,包括各相关理论、方法和视角,但一定提出并论证自己的“理论框架”

      常常感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过程竟然如此之“简陋”。就那么二三十个众所周知的“样本”,文字似乎也没有任何新鲜出奇之处,更没有什么“理论基础”或“理论框架”之类。奇怪的是,没有哪本心理学教科书不提及“需要层次论”。只要学过一点心理学,也没有谁不知道这样一个简单似常识的理论——其实是以一定的样本-案例为基础,归纳整理出超越常识的常识性理论

       “老师,开题报告4000字不够吗?”有学生问。够乎哉,不够矣!其实,开题报告表面上或许要关心文字多少,但这都是表象。问题是真有问题,有真问题——真有水平吗?如果真有水平,开题报告甚至都是多此一举,多少字更不是问题。没听说孔子撰写专著,孙子只写5000言,老子的5000言还是别人记录的。至于因解析遗传密码而得炸药奖的“双螺旋”一文也就几页纸。“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众所周知大名鼎鼎牛皮哄哄的狭义相对论俺完全不懂,但知道其文字表述并不多。少乎?不少矣!只是作为学术入门者,没有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多问几个5W1H,也多写几个5W1H——此处也包括所谓“理论基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1014404.html

上一篇:自打天下最足夸——师生关系及其他
下一篇:观察西湖大学的第9只眼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8 武夷山 晏成和 王德华 王孟昌 梅卫平 xlsd yunwowo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