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zuo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zuoan

博文

双一流建设中的忧思 精选

已有 13901 次阅读 2018-4-21 16: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后,在双一流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总感觉到有些忧虑。为此,本人曾经写过一个这方面的博文。随着这周,中兴被美国封杀事件的曝光,进一步证实了自己对双一流建设中的担忧是对的。主要的担忧有:

1)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明确,目的不明确。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各校也制定了宏伟的实施方案(到2050年世界前20所高校中我国有6所,前50名中我国有22所,见http://www.sohu.com/a/223775558_782612)。但目的是什么?众所周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才培养。教师的主业是教学,重点是本科教学。而学科指向科研,专业指向教学(详见《学科、专业的同与不同》,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07/29/nw.D110000gmrb_20170729_3-07.htm。那么,学科达到了国际一流,专业教学是否就进步了呢?也达到国际一流呢?所以,目前,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不明确的。正如现在的高中生,他们的目标是考上大学,但考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也是不清楚。结果到了大学,一些人整天玩游戏,睡觉,逃课等等,让人担忧。

2)本科教育与双一流建设无关。从本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就可以佐证。一流大学建设有42所、一流学科建设有95所。其中,矿业工程学科,有5个学校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中,中矿大,中南大学,北科大,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凡是在国内搞采矿的人都知道,前面三所高校均有采矿工程或选矿工程专业,入选双一流学科名单是毋庸置疑。但后面两所学校压根就没有采矿专业和选矿专业,也没有招收过采矿和选矿的本科生。由此可见,一流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是不一致的。本科教育与双一流建设无关。

3)进一步加剧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本科教学质量更难保障。众所周知,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高校评价机制。而双一流建设也只是针对学科的,是以科研成果为评价依据的。这样一来,双一流建设不仅与本科教学无关,而且进一步加剧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使得原本每况愈下的本科教学更难保障。

4)双一流学科评估指标的合理性令人担忧。据说在这次双一流评选中,参考了国外的QS排名,还有ESI1%学科排名。这些排名(包括国内的高校排名榜)都有论文这项指标,尤其后者更只是100%的论文。目前,咱们SCI论文数量世界排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咱们真实的科技水平如何?这次美国封杀中兴,结果一剑封喉。中兴为世界第四,国内第二的通讯公司。另外,让一家国外教育集团和几家国外出版商牵着咱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鼻子走,也是很恐怖的。

5)高校的科技实力与作用被过度夸大,误导国家科技发展。每年国家三大科技奖励,有一半多来自高校。SCI论文更不用说,绝大部产自高校。还有院士、杰青、长江等高层次人才大多也是在高校工作。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高校应该是全社会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源头,是引领国家高新科技发展的火车头,也是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的地方。有个报道说一位教授的科研成果价值千亿元。所以,这次高层加大力度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在科技方面赶超世界一流。但从国务院专门发文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给科研工作者更多实惠、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效果看,并没有见到像样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报道。高校的科技成果数量确实成千上万,仅每年评为国际先进、国际领先的成果也是数不胜数,就像SCI论文一样,数量世界第二,但真正有用的,能有多少?大家心知肚明。高校的科技实力与作用被过度夸大,高校承担不了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任。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心与主体应该是在企业,科技公司等。高校主要是人才培养,并为这些企业、公司输送科技研发人才。

6)评估周期偏短,尽管一线教师压力山大,但5年后的评估结果,不容悲观。双一流建设,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评估。5年时间,要说短也不短。但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是偏短。屠呦呦先生的科研成果经过了多少年才被国际认可并获得诺奖的?大凡自己亲身搞过科研、尤其是从事前沿性、基础性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能不能成功都是未知数,更不要说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发表一篇SCI论文,从写作到出版也要经过一两年时间(牛人除外)。因此,在科研方面,经常会有十年磨一剑,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坐冷板凳。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所以,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成果,除了拔苗助长,其他结果大家恐怕是知道的。

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一线老师的压力。过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是教学、科研、写文章等。不仅独项考核、年年考评,而且与老师的收入直接挂钩。本来老师能力有大小,完成的少,少拿工资也无怨言。但现在学校为了应对5年后的评估,先是学校高层开会,然后是学院开会,最后,按照评估指标层层分解,学校把任务分给学院,学院分给一线老师。校领导将压力传递给院领导,院领导传递给一线老师,不完成还不行(考核不合格),即使不要工资。搞得一线老师是压力山大。

那么,5年后的评估结果会是怎么样?预测,一流学校,可能会有新进入AB梯队的,或由AB或者BA的,但掉队的恐怕不会有,就像股市一样,真正退市的不会有。一流学科,应该有变动,有摘帽的,也会有新进的。所以,5年后的评估结果,不容悲观。不信2020年走着瞧。

以上谨是我作为一名高校一线老师对双一流建设的忧思。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特别要请科学网的网主帮忙把关!!自从出现了那个药酒事件后,也给了自己一个警示,增添了一些担忧。最后,恭祝大家周末愉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67220-1110151.html

上一篇:按照帽子被涨工资合规么?
下一篇:对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担忧
收藏 IP: 222.178.10.*| 热度|

35 武夷山 彭渤 薛斌 罗春元 王兴民 李明阳 王从彦 焦飞 徐耀 彭真明 柳文山 农绍庄 张鹰 范会勇 牛凤岐 程强 刘建彬 黄永义 李健 郭战胜 冯培忠 李东风 孙颉 惠小强 姬扬 刘东坡 潘学峰 左宋林 邹勇 刘振斌 刘世民 江克柱 邝宏达 韩玉芬 刘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