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YTHEO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DYTHEONE

博文

感谢生命流转间的不经意相逢:一个被叫作孙老师的孙同学的期末总结 精选

已有 7585 次阅读 2019-12-29 21:2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青椒, 教学, 感受, 总结

WechatIMG9.jpeg


上次更新的时候,导师鼓励我坚持写下去,一转眼又是半年……我们像是与时间赛跑的小乌龟,徐徐前进,却已过经年……

这半年做了什么?科研没什么产出!教学好歹算是有些收获!几点感悟,算是给自己半年教学工作的一点小总结,一半辛苦一半甜,我总是喜欢在玻璃渣里找糖

一、套路完全不管用,唯有备课能安心

博士毕业后两个月就开始上课,还不是自己的专业,加之没有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难免会陷入本领焦虑,抵抗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疯狂恶补知识。我的途径有三:一是看教材和教学指南,对课程内容做整体了解,保证知识点准确;二是拿着教研室的课件,重新梳理课程逻辑;因为我是拿着现成课件没办法讲课的那类人,必须要做一套自己的课件,后来发现这个工作量确实很大。三是狂看募课,扒资料;这个方法对我十分有效,能够快速扩充知识面,还能大量吸收事例,启发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与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有效整合,使课程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事实证明这一点非常有效,即增加了课程的新颖度,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底气不够,整个学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课中度过,只要第二天上课,前一晚基本要熬到一两点。(后来发现这是同事们的常态)当然还是有讲的很烂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事例准备不足,站在讲台上突然不想说话,其实是除了知识点外没有可延伸的内容,自己都觉得讲的干瘪……这种课上完,自己会特别难受,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感太可怕了,就是那种明明可以却没能的遗憾,究其原因,还是备课不够充分。对于我本身而言,既没能力也没心态去水课,那就只有踏踏实实备课了

备课除了自己努力外,前辈们经验的分享和帮助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同事们课程相关资料的分享,构成了我对课程的基本认知;平时课下的讨论、吐槽也都很好的缓解了上课的紧张和不适。我有时还会问些近乎白痴的问题和困惑,他们都能够耐心的帮忙解答,现在想想也真是苦了他们大家对教学的珍视和热情,有效的拉动了我不能掉链子的决心。

二、别预设、别消极、别发火

因为是思政课,不仅学生对这门课有预设,自己也有。上课前,我仔细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上思政课的状态,对课堂氛围、学生的听课状态做了一定的评估,给自己做足心理建设,这个预设是必要的,其实也是可怕的。

讲两个课上的小故事。因为我自己的偏好,我喜欢在课程中设置一些上下衔接的小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想,然后点答。刚开始提问也会问几遍有没有人想回答,事实证明基本是没有的。所以后来索性让大家思考完,直接点同学答。然而下课的时候,一个同学过来跟我说老师,你还是每次都问一下有没有人想回答吧,其实还是有人愿意回答的,比如我。

还有一次,期中考试之前,很多同学在课上做其他课的作业,抬头率不高,我尝试让大家抬头听课,说了一句我知道我这门课在你们心理没什么位置,你们也不感兴趣,但是,大家还是稍微听一听……”我能感受到自己说这番话时,语气中的预料之内却又无可奈何。下课后,我在弄U盘,一个学生走过来,跟我说老师,其实你的课没你想的那么无聊,挺有趣的……”

这两个学生,在之后的课上,我都有注意,他们的确都在好好听课,会给你反馈。我想我必须明白的是,课堂的带动者应该是老师,不管学生给你怎样的反馈,你都必须积极的看待这一切,尽力调整,让更多学生加入到课中。保持课堂的积极氛围,以保证认真听课同学的良好体验,这应该是教师义务。

实践课是《原理》课的规定项目,我课上选用主题演讲的形式进行。有一个班的实践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别的组讲的时候其他同学很少认真听,更别说互动提问了。因为一天要连续上三个班的课,与另外两个班相比,这个对比就尤为强烈。这个班的学生还有一个突出技能,就是无论你怎么启发、鼓励,他们就是不讲话,并且是看着你不说话的那种。我真的是被他们的执拗打败了,真的是很火大。当时的心情就是好呀,你们不想上这个课对吧,我好好讲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心态下,讲课的语气、速度都变得很快,真的可以用毫无感情的讲课机器形容。但是就如前文所讲,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我很快就尝试进行调整,耐着性子向他们提问,当我问出问题时,竟然有几个同学举手!!!那几个同学是谁呢是平时上课就相对认真的同学,只有他们感受到老师情绪的变化,但事实上,他们是表现的最好的那几位,惹火我的从不是他们,而火却只能烧到他们……

在那之后,我从未在课上表现出消极情绪,你的无奈你需要自我消化。不对学生发火也成了对自己最简单的要求,就像我本身不喜欢太严厉的人一样,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却能破坏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他们需要一个轻松、平等又健康课堂氛围,只有这样,讨论和交流才有可能发生

三、学生,爱而不定义

回想自己本科时期,我也是个偶尔逃课,上课走神的非好学生。所以我的课上,我给学生两次事假的机会。我希望他们可以自主的安排好他们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去听学生的苦衷,有些困难与纠结它就实实在在的发生着,同理心是师生关系的桥梁,也是识传递的基础。

我对名字十分敏感,从小如此。虽然班级同学很多,我也能快速的熟悉很多人的名字,并且完美匹配到人头。我觉得记住学生的名字好处很多,有一次一个学生课上戴耳机,我直接叫了他的名字,我能感受到,他的错愕是因为他没有想到我记得他叫什么……还有就是在课堂上,那些认真听课的学生,你叫他们的名字,不管是让他们读题还是回答,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良好表现有被老师注意这样的课堂会变得充满弹性,双向感更加突出,看似随意的叫他一声他求知的小火苗儿很可能就被点燃

做老师其实挺难的,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异常丰富,他们知道、了解甚至精通的东西太多了。也是讲课之后才发现,知识面狭窄对课堂的限制巨大。你要不断面临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我的原则是:第一不要不懂装懂,第二不要怕修正自己的错误,第三不要拒绝向学生学习。只有老师将自己位置摆对了,教学相长才能实现。

当了老师才懂得,学生都有闪光点这句话的价值。不讲话的学生并不代表没有好好听课,不活跃的课堂也不代表学习效果不好,坐在后排的孩子不代表不想听,甚至对于那些旷了课的学生,我们也无从定义。对于学生而言,除了知识他们能在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你对人、对事的态度,你的情绪状态,你对世界的理解……其实学生从不曾简单的以学识评价老师,我们又怎能用成绩定义他们呢?

明天我的小朋友们就要参加《原理》课的期末考试了,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考量方式,但是我更希望,考试之后,那些没有办法写在纸上的答案,你们终有一天映射在自己的生活里……

以上是初为人师一点小感受,三个班的《原理》课,从最初备课备到想骂人,到学期中段也终显出一份游刃有余,到学期结束竟真实的感到恋恋不舍了。没上过思政课的,千万别觉得很简单,我庆幸自己没把这件事想简单了,才有幸平稳过度。本学期的学生评教成绩还不错,97.44,成绩只是数字,我更开心的是看他们的留言,真的每一句都有很认真的看,认真的记住,我相信这是生命流转间不经意相逢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

虽然拿的是教学科研岗的岗位,教学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当前的评价体制下,这部分也确实没什么有效途径进行价值转化。但是我一直秉持着,不管你教什么课,只要站在讲台上,你就应该爱惜自己作为教师的羽毛。记得离校前,导师嘱咐过:上好课可能带来不了太多东西,但是上不好会很快毁掉你!我现在更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这个毁掉指的不单单是你现有的工作,而是你对自己、对职业的认知,还有什么比毁掉这个更可怕呢?

工作之后,才真的体会到,掌控与被掌控是场博弈,当然,博弈的双方全由你一人决定,习惯自由散漫的我还在努力调试……17周的教学周,每周有两天要不到六点钟爬起来,不得不感叹,离家远是这份工作中最大的原罪……辛苦是生活的常态,好在幸福也是!

马上就2020了,作为一个摸爬滚打的小青椒,任务与压力同在。下学期没有课,似乎可以努力搞搞科研,这确实是个Flag我是个曾经很叛逆,如今很平和的人,也许只有经历过叛逆的人才会明白不叛逆的好处吧,而我也始终提醒自己保持那份自我,对我而言,自我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去工作……2020,继续匀速前进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138-1211963.html

上一篇:难以抑制的假期焦虑。。。
收藏 IP: 113.201.134.*| 热度|

14 吴斌 王德华 刘立 郑永军 李东风 徐海波 李侠 刁承泰 饶鑫 武夷山 冯大诚 彭真明 杨金波 王生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