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2002 年度 期刊收藏 精选

已有 4172 次阅读 2021-6-26 11:08 |个人分类:编作交流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02年,我的工作岗位进入剧烈震荡期,朝不保夕的样子。

     自费订阅了2002年《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简称:武测学报)。这个期刊,当时是双月刊,每期定价6元,全年72元。没有在这个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奢望,只是想偶尔翻阅一下。

     2002年,我搜集到了《海洋测绘》双月刊的六期样刊。我在第五期上侥幸发表了一篇小论文,就把全年的样刊都搜集起来了。还用塑料丝儿合订了起来。 到今天上午,塑料丝儿完成了19年的历史使命,光荣下岗了。

      塑料绳儿,毕竟不如线绳 结实。装订《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的线绳儿,仍然在坚守岗位,好像某些痴心不改的人一样,在期刊的装订线附近,坚守着、坚守着。

      这两种期刊,随着我也是转战了十来处“ 战场”了。海淀区,是主要“阵地”,清河(南院、北院、西房楼、半边楼、办公室、20亩地,等)、北太平路、莲花池西路,等等。它们,还曾经在房山区的 岳圣路1号(现在可能门牌号改了)驻扎过,和其他期刊一起压散过简易 书架——其实是鞋架。

     搬家公司的车、物资回收老板的三轮车、飞鸽与永久的后座,它们都搭乘过。行程累计,没准达到千里了。我为它们流的汗水,恐怕可以盛满一个搪瓷茶缸了,为它们收获的埋怨,恐怕也不下一箩筐了。 为了各种貌似无用的期刊、报纸、图书等,我是没有少受到当面和背后的 “表彰”。

     可是,我仍然不愿意抛弃它们。而且,不断为它们寻找新的伙伴,不断壮大它们的队伍,不断扩大它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我的活动空间。

      image.png

                     图1   2002年的《海洋测绘》与“武测学报” 

      2002年的 《海洋测绘》用封二、封三介绍了六个测绘院士,其中三位是大地测量专业的,分别是宁津生、陈俊勇和刘经南。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的封二、封三均为 空白版面。但,这个期刊开辟了“科技信息”栏目,报道了科技新闻、科技成果、科技人物、科研机构、博士论文摘要等。这个双月刊2001年出版基本情况统计,很有历史和文献价值(见图2 ,翻拍于该刊2002年第218页)。

     科技期刊刊发短小精悍的科技新闻、科技信息等,看上去是占用了一些版面,实际上对于科学传播不无益处,对期刊自身也是有益处的。有些期刊,比较忽视、排斥这一点,是不足取的。( 著名的《科学》《自然》都不乏科技信息、科技新闻类小稿件,后者还有仅占一页篇幅的科幻小说栏目。名刊的做法对办刊人,应有所启发。)

image.png


                              图2   “武测学报”2001年出版情况统计


        两刊,减轻了工作震荡的副作用,越发珍贵了。

        所以,我不忍心抛弃患难之交。它们,不愧为沉默的老朋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292823.html

上一篇:鲁迅之问
下一篇: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科学大会今日开幕
收藏 IP: 114.64.232.*| 热度|

7 程涛 李毅伟 郑永军 杨金波 武夷山 黄永义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