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转载]教授级高工徐韬谈测绘科技论文写作

已有 2059 次阅读 2019-4-19 17:08 |个人分类:编作交流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徐韬: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经验点滴

——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交流

徐韬 GeoTalks 2018-09-30


今年为在杭州举办的注册测绘师继续教育培训班讲了几节课,有主有副。副课是设计用来抵充学时数的,但没想到本拟作为副课的《测绘写作》倒是受学员青睐。这也许与当前许多测绘技术人员的需求密切相关:科技论文写作及刊登是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的条件或依据之一,而很多在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擅长。书市关于科技写作的书很多,不乏全面而系统、从理论到案例及规范细则的大部头著作,但大多读者迫切“短、平、快”地满足需求,能否走走“捷径”?我想,从“循序渐进”来讲是存在可能的。

无论哪一门学科,论文写作基本原则以及所要遵循的规范和方法大致相同,即严格地说,并无量身定做的“测绘科技论文写作”一说,所拟的标题无非为了表明将本文的主要读者定位于在一线从事测绘工程、写作经验比较欠缺的科技人员。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曾和我说“在一线工作论文很难写”。此外,我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尽可能举与测绘专业有关的例子,以增进与本文读者的亲近感。

我的工作生涯也是从一线过来,做过作业员、组长等,未经过专业写作训练,文化基础起点也不高。不过在我三四十年从事测绘工作经历中,有幸做过一些写作与编辑工作。早期从事过五六年时间省测绘科技情报工作,后来又接手一份省级测绘期刊任主编达12年之久。虽为兼职及业余,但多为亲力亲为,特别是常与来稿作者商量修改、勘校事宜,此过程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一线技术人员在完成论文考核指标方面的难度。

对本人写作提高最有启发是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的薄薄一本《怎样写学术论文》,书中收录王力、朱光潜、吴小如、张岱年等10来位著名学者关于论文写作的文章,是这些老先生指导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的经验传授。我阅读数遍,受益匪浅。结合工作和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还阅读过其他有关科技写作方面的著作,包括适合于编辑和校对工作者阅读的工具书等。在多年的编审工作中,我深感部分作者由于缺乏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影响了稿件录用。很多作者拥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值得总结的经验,其中大部分对同行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但是没有总结好、表述好。

想和读者交流的内容很多,但一则微信也不宜太长,故本篇也只能根据讲稿内容稍作删节整理。一鳞半爪,不求全面系统,只是从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及与作者、读者的交流,谈点认识,力求浅显。

正确选题

写哪一方面、哪一个主题,是作者首先要确定的。对于正在从事或已完成某项科研工作的作者,选题就相对容易些,因为材料是现成的。而一线从事测绘生产的科技人员,则往往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技术工作很平常,没什么好写。譬如,一位多年从事地图数字化工作的作者说:“现在数字化技术已很普遍,没什么东西好写”。我请他谈了他的业务工作,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好题材不少,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在模拟测绘成图时代,手工绘图技术工艺曾经非常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地图清绘方法与规程,先绘什么,后绘什么,什么时候加注记和整饰,都经过了优化;而进入数字测图时代后,经验总结性质的研究少了,尤其缺乏操作层面对工艺优化、技术革新等点滴经验的总结和介绍。为什么有些作业员做出来的地图质量好,又快?我想一定与其长期积累的经验有关,如果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就有价值。所以只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总有题材可写。

有些作者总想使自己的论文写得高深些。其实很多面向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期刊与那些侧重纯理论研究的刊物不同,它的受众主要是生产一线科技工作者,更欢迎贴近当下实践的论文和科技信息,有些实践经验总结出来或作为信息发布,是有参考借鉴作用的。选题最好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来写。在从事业务工作时,必然会涉及和积累一些资料,学习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手边也有案例,文章组织起来就容易些。切忌选自己不熟悉的主题 “硬写”,增加写作的难度。为了提高稿件录用的可能性,作者最好能关注所投刊物近期的文章,不要重复同一内容、同一项目的题材,除非有新的学术价值或新的观点,因为任一期刊总是想避免文章内容的“同质化”。

主题方向选好后,要框定文章内容范围。论文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常收到一些稿件,题目很大,譬如说,《浅谈××省信息化测绘建设与发展》这样宏大的主题,没有几万字怕说不清楚,不要说是业余作者,就是专业作者或研究人员,光凭一两个人短时间恐怕也难以完成。如果针对科技工作中的某一小点来写,则轻车熟路,容易驾驭。我参加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1978年写的《怎样说明相片控制点点位》,那时还是一个青年工人,结合自己参加航测外业像控点测量的经验写,着眼点很小,但对其他与我一样从事此项工作的作业员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们觉得好,就可以参照我的方法做。总之,选题一定要先把握好,主题要明确,题目尽可能要小些,集中到自己所熟悉的某一点来写。

充分掌握材料

确定了主题方向,接下来就需要作者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掌握有关资料和整理本人拥有的第一手材料。论文主题涉及领域及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料、信息,在写稿之前必须保持更新。通过对资料分析,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与水平,对其中一些观点要能了解掌握和分析评价;通过对第一手材料的整理,明确创新点。现在网上参考文献很多,作者完全能在写作前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拿捏好论文写作的角度,突出自身的创新点。有些作者“赤手空拳”写文章,往往容易空泛,或者有些主题可能是成为常识了或者旧闻了还在当新东西写。现在国内外规范的科技论文非常注重掌握大量的参考文献,常在文章后列出一大串。足见要写好一篇文章,事先要阅读相当的相关文献,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体会经验。材料准备得越充分,问题剖析得就越深,所写出来的文章也更经得起推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这里是很恰当的。我在2014年写了一篇关于GeoPDF地图新产品研究的文章,是我在2010年访美时看到了国外的应用给我的启发,后来又酝酿了两三年时间,断断续续地搜集了一些相关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才动笔。尽管这样,从该文发表后引起的反响和一些读者对我的建议来看,写这篇文章时所搜集的资料还是不够充分的,留下一点遗憾。

把握好论文内容和结构

除了选题和掌握材料,还要把握好论文内容和结构。有些来稿,是据已完成的某一项目来写的,但作者把整个儿设计书“搬”过来了,甚至连时态也是“将来时”。这种文章虽然有实质性内容,但作为论文来说却不符合刊用要求。结合项目工作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突出写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结果,有什么创新,有什么建议,读者做同类工作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等,而不是罗列项目过程。应该把“笔墨”放在最关键地方,把问题说透,把思路说清楚,把实践结果说清楚。可以用数据说话的地方,尽量用数据说话。这样才有参考价值。

科技论文的结构,不一定是千篇一律一个模样,但相比文学作品,在文章结构上还是要“中规中矩”一点,或者说要“拘谨”些才好。跳跃式、倒叙法写法,一般不适合严肃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讲,一篇论文总由几大块组成,彼此之间有连贯。“引言”类似于“开场白”,让读者了解你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解决什么问题,为主题内容做个铺垫。文章的主体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结果,提出的重要论点或重要建议等。“结束语”是结尾部分,主要简要说明本研究的重要结论和今后研究方向建议等。不一定每“步”都要有,但是要连贯,“主线”不能断。其次,还有要注意把握科技论文的文风,华丽辞藻、成语引用过多、褒贬感情色彩太浓等一般不适合科技论文文体(科普文章除外)。

文章各元素写作提要

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感谢语、参考文献等。一些作者在这方面出现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基本功锻炼不够。下面对各元素写作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标题:标题应“画龙点睛”,一定要切题、醒目,简短,一目了然。一般著作常说要“准、小、新”,很有道理,而我还会说“要贴身,类似戴帽穿鞋”。有人说,从取标题往往能看出作者的文字水平,我认为有一定道理。我自己写文章也是这样,为了取一个标题常要反复斟酌。一般出现的问题是空泛、题与文“游离”、不精练等,有的标题太长(如超过20字),中间还插有标点符号,刊印时要换行。至于二级以下标题的序号编号最好遵从所投期刊,尽量不要用其他特殊符号(如●、√、*、@、&等)和其他一些西文符号作小标题或短句的起始标志,否则会增加编辑的工作量。

署名:文章的署名须根据独著、合著的具体情况。作者身份和单位、是否是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等信息要如实提供,这在编辑初审稿件时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署名排序可能会影响到今后在职称评审或评奖中的作用,应尽可能依据对论文的贡献来定。

摘要:是文章的二次文献,是文章正文内容的“缩写”,用于概括、速读、检索,以便利读者和文献的传播。根据文章性质的不同分为“结构式摘要”“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等,一般可控制在150字到400字范围,不分段、不插图表。有兴趣的可在网上搜索学习。“摘要”一般用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要点或者主要观点,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一般出现问题较多的是简单重复标题所显示的信息、信息量不足、不得要领、起不到概括作用等。

关键词:一般用4到8个词组组成,主要用于检索和分类。写关键词要从读者的角度来选——怎样的词组组合能最快地寻找到你写的这篇文章?常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的作者,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搜素体验,相信其写好关键词一定不难,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参考工具书有《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主题词表》等,但由于新词层出不穷和标引繁琐,一般期刊并不严格要求。

引言:等同“缘起”“前言”“序言”“概述”,不用图表。好的引言能起到引领全文写作和把握全局的作用,也是能否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关键之处。

正文:关于写作正文的基本要求,我愿意将其归纳为“层次分明,连贯性强;合乎逻辑,表达严谨;善于归纳,巧用图表;结构完整,表述规范”这32个字。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展开。

结论:结论部分主要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实验结果、存在问题、建议等,文字要简。很多读者读了摘要和引言后会直接跳到结论部分阅读,以确定是否要进一步细读正文。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作用是:尊重他人成果、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同类研究进展、表明作者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程度等。其格式可以参照有关标准,但不同期刊、出版社间稍有差异。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所投期刊的格式来做。既省事又省心。

关于怎样写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建议上网查一下,可以学到不少知识。我认为,非正文部分就像文章的“衣冠”,对于一篇论文的整体质量很重要。

建议

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多写,多锻炼。学习和提高的办法有很多,对于初入门者,提两点供参考:一是适当看一点科技写作方面的书籍,最好薄一点,精炼一点;二是找几篇可以作为范文的科技论文多琢磨琢磨,有些写法可以模仿模仿,有些标准格式可以直接套用,也算是走捷径吧。

我再补充一点: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也会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会使人更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带来的进步可能不止于论文写作。

以上谈了一些体会,也是我与部分作者之间的“老生常谈”,不成系统,一是“挂一漏万”,二是所谈不一定正确,自己写起东西来也常犯毛病,一篇文章从起稿到定稿易稿三五次是家常便饭,所以只是供初入门者参考。

(修订于2018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

徐韬,1953年生,浙江湖州市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教授级高工,1975年起从事测绘工作,历任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浙江省测绘学会理事长(兼)等职,2013年退休。

(来源:威信公众号GeoTalk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174336.html

上一篇:《测绘科学》两篇被引用300多次的论文
下一篇:被错误录入的五个测绘界人名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