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学问三体

已有 2163 次阅读 2017-9-23 10:28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问, 三体

学问三体

                            籍利平

学问三体,可以分别解释为结晶体、流体和气体。

有些学者的智力成果,是结晶体。结晶体的结构有规律,质地坚硬,可以说具备宝石的品格。我见到的这种学者不多,他们或者设计、建造出来赵州桥那样的精品、耐用品,或者只有不超过3部的大部头著作。是著作,不是编著,不是主编,更不是参编。有的学者甚至连专著都没有,只有不过2位数字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每篇论文,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等。

结晶体往往分量十足。孔夫子搬家时,应该多数是“结晶体”。 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的书虫搬家,多数也自以为是在和结晶体打交道。

  有些学者的成果是流体。流体,有的无色无味,像水一样可以维持生命。这样的流体,价格不昂贵,却是必要的生命元素。有的浓烈如酒,令饮用者血脉喷张。这样的流体学问,少量摄入即可。过多摄入,则兴奋过度,可以产生天地之间唯有老子的幻觉。饮用这种严重流体者,好比走火入魔的气功爱好者,有疯癫和性命之虞。

   说到流体,不得不遗憾地提到,有些学者的学问流体注水太多。或者是加注了自己“发明”的水分;或者添加了他人的“水分”。过度引用他人著作,还算客气的,毕竟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了原创者;有些注水者,其实就是把“窃书不为偷”的思想发扬光大为“窃取章节、段落和句子皆不为偷”。如此一来,在短时期内即可实现著作等身的“崇高”理想。当然,还可以在名片上骄傲地开列著作清单,让不了解其学术底细的人称赞、仰视甚至膜拜。反之,了解其底细的人,肯定不会将这样的人物(小、中、大、老丑)传为美谈。

   流体,尤其是注水的流体,在网络上有蔓延之势。流体是否真的对饮用者有益无害,个人情况不同,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有些学者的成果好比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可以被嗅觉器官感受到,有的可能嗅觉器官无法探测到。这种气体成果,看起来营养成分稀薄,却可以弥漫的一定的时空中。气体,对于嗅觉并不十分发达的人类(比如不如忠于主人的狗),营养品还是毒品,也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气体的生产者,如果是学者,一般不会声称他们是“毒气”的,只有亲自品尝的人,才可以交流感受。(如果有化学家,发明了出来一种试纸,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学术流体或气体是否益处大于害处,那该多好?)

一个负责任的学者,贡献给同行、社会和读者的,最好是有益的结晶体。结晶体偏少的,贡献流体也无可厚非,只要不过度稀释。贡献气体,也可以,最好是多些氧气,少些一氧化碳,甚至瓦斯。

(2017-09-23,写于北京海淀区莲花池西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077372.html

上一篇:转应曲·大手笔
下一篇:神话鬼话与人话
收藏 IP: 211.101.24.*| 热度|

1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