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读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123259241

博文

【我去过的图书馆85】走访家门口的图书馆:兖州图书馆

已有 2328 次阅读 2020-5-15 15:00 |个人分类:我去过的图书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迟滞了我的图书馆之旅。庆幸生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党和政府决策英明,神州大地正在逐渐恢复生机和活力。

2020第一站,走访家门口的图书馆---兖州图书馆。距离这么近,我竟然是第一次去,心里一直愧疚地说不应该,很不应该。

2

兖州是一座古城,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古时的兖州比现在名气要大的多,是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称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九州现在还剩了五州,其中只有兖州和青州是县级市。

八十年代在济南上学时,公路不好走,一般都是先从济南坐火车到兖州,再想办法乘汽车回家。后来参加工作留在济宁,兖石铁路也开通了,能从兖州坐火车直达老家的小县城,一年总要来兖州站坐几次火车。再后来日东高速通车,就改为自驾车回老家了。再再后来,曲阜东高铁站开通,偶尔也坐高铁回去。只是再也没有去兖州坐过绿皮火车。总之,对兖州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疏离,现在难得去一趟。

目前,疫情还没有彻底远离,远的地方不能去,突然很想兖州,很想去兖州看看。

3

兖州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是济宁市建馆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94年定为二级公共图书馆,2009年晋升一级公共图书馆,属于比较先进的县级馆。不过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很难有什么优势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现在的导航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让像我一样的“路盲”司机,也能自由地在神州大地上穿梭。我只需打开百度地图轻声呼唤,“小度小度,我要去兖州图书馆”,它就载着我一路东去,顺利抵达目的地。

驶过兖州火车站倍感亲切,停到路边多看了几眼。

驶过中御桥路,看到桥上神态憨拙、沧桑古朴的小狮子,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因为修桥扩路,让这些饱经风霜的石狮子受到伤害。

驶过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建设东路,拐进北顺城街200米,路西像是一处公园的大门。先看见林木茂盛,环境优雅,感觉像是进了公园一般。果然这就是兖州图书馆的领地了。

建筑看起来颇有些气势,“兖州图书馆”五个大字为任继愈先生所题,非常醒目。如此优美安静的环境,很是惊喜,也有些意外。两排长长的高大白杨,将图书馆门前隔成了相对独立的一块区域,白杨树南面,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绕到它的正门处,原来就对着建设东路,仔细看果真是人民乐园。

4

值班保安“尽职尽责”,一番“盘查”让我一大早的好心情飞走了一半,好在亮出“已有预约”的招牌后,一切顺利。

应该是疫情所致,进到里面后并没有见到读者。馆舍布局也并不如外表那般气度从容,一间间并肩而立的房间、狭长的走廊,很显然这里曾经是行政办公场所。一楼是借书处,书架都是依据房间和走廊的走势而放置,拥挤而局促,即使开着灯,光线也有些偏暗,没有阅览座位和阅览空间。

二楼西侧是办公区域。东侧是电子阅览室、自习室,疫情期间没有开放。这个电子阅览室是通过“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而建的,这个工程通过铺设从上至下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目的是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其意义和起到的作用重大而显著。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形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走过许多家省馆市馆县级馆,作为共享工程的电子阅览室几乎都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什么事情都讲究个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

有幸参观了并不对读者开放的三楼,东面一侧是尼山学堂,这是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和标配,古色古香,适合做些小型讲座和传统文化活动。西侧是古籍室、地方文献资源和特色文献资源。

虽然古籍室未能入内,但是这里的特色资源建设还是令我大吃一惊,一个县级馆,三级方志收集的如此齐全有些出乎意料,李白杜甫专题收藏也初具规模,极具特色;《兖州报》自创刊以来的每一期都被完整收集保存,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收藏因时间关系来不及细看,暗暗下定决心,哪一天再来,就埋在这些故纸堆里看个够。

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保存条件也令人堪忧。方志室因为漏雨开花板下扯起了塑料布作为抵挡,螳臂当车,难说能保护它们的安全。有些年头的合订本报纸因无处存放一摞摞堆在走廊的地上,让人有些心疼,恒温恒湿通风防尘防霉防虫害更是无从谈起,我不禁为它们的命运担忧起来,万一哪一天一场暴雨或者其它变故,它们是否还能安然无恙?是否还能在世上见到它们的身影?

5

走出图书馆大门仍然恋恋不舍,又在这“人民乐园”里徜徉一番。单说位置兖州图书馆非常值得称赞。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前面是繁华的建设东路,几步之隔就是宁静美丽的花园小院。北面是居民小区,隔着文化东路就是兴隆文化园。

       以前总是羡慕英美公共图书馆都是建在居民中心地带,也许建筑老旧并不怎么起眼,但交通方便,来去从容,居民到馆率高,使用率高,是真正的社区中心、居民生活的“第三空间”。它们的服务理念是“社区图书馆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是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心”,的确是这样,借书、阅读、借光盘、上网、办公、学习技能、就业培训、健康保健、获取信息、社交活动、与朋友相约见面、小朋友讲故事活动、老朋友喝茶喝咖啡、青少年朋友放学后查资料做作业、听音乐、听讲座、看展览、搞创作……只要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有什么是公共图书馆不能搞定的呢?

      猜测作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兖州,总会迎来馆舍改造或者新馆建设的时候,不知到时是否还能保住这块“宝地”?如果也如其它地方一样必须另择新址建新馆,那也是值得赞许的事情,毕竟对于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不是投入“太多了”,而是“多多益善”。再多一点的愿望是,在建设高大上新馆的同时,能够多建几所真正运行良好、平实接地气的社区分馆,总分协作,织成一张文化服务网络,普惠民众。

相关链接:

我去过的图书馆85】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县(区)级图书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20440-1233312.html

上一篇:参会侧记:2020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
下一篇:【我去过的图书馆86】探访伦敦概念店
收藏 IP: 123.132.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