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读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123259241

博文

回忆我的父亲

已有 2204 次阅读 2019-6-19 14:31 |个人分类:琐事琐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的母亲今年80岁了,这是她在父亲节前夕写的一篇小文,回忆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

回忆我的父亲

作者:莒南县老年大学   孙承彦

    父亲离开我快30年了,但他的言行举止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支持我上学

    父亲出生在旧社会,家境贫困,没有机会上学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开始办学校,父亲因为吃了不识字的苦头,非常支持我去上学。我8岁上学,当年有了我的弟弟。我们村当时属于滨海专区,虽然是解放区,但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女孩很少能有机会上学,为了照看好弟弟,母亲让我退学。我酷爱学习,宁愿背着弟弟也要到二、三里路远的学校上学,也不肯退学。老师见我学习好,又如此懂事,也格外照顾我,让我坐在教室门口的位子上,可以一边看着弟弟玩耍一边听课。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可以请假在家照看弟弟。我知道能够坚持上学特别不容易,总是会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写字。父亲被我上学的热情和执着感动了,于是他收养了一个腿有点跛、被继母赶出家门流浪要饭的女孩照看弟弟。从此,我更加发奋学习,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并顺利地考上了莒南师范,毕业后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勇于接受新事物

    父亲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他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穷苦老百姓的解放,知道共产党是为穷苦大众办实事的,因此父亲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特别坚定。

五十年代初期,当时政府推广“金黄后(玉米)、四三八(小麦)、胜利百号(大地瓜)”,绝大多数农民都不愿意接受新品种,持等待观望的态度。父亲坚信共产党号召的事一定是好事,他身先士卒,在村里第一个种上了“胜利百号”大地瓜,种上了“金黄后”玉米,播下了“四三八”小麦。收获时,地瓜一墩一筐头,金灿灿的玉米棒足有一尺多长,颗粒都像大金牙;小麦秆壮粒满,每亩增产100多斤。眼见为实,大家在父亲的带动下,家家种上了新品种,获得粮食大丰收。

父亲是位老党员,在村里任贫协主任兼林业队大队长。听林业局技术员介绍,果树嫁接能改良品种,苹果个大产量高,他就主动去跟林业局联系,派来技术员指导嫁接,结果当年秋天全村都获得了大丰收,苹果个个红艳艳的,色美味甜产量高,干部群众心服口服,都夸老孙真是好样的!

有一颗善良的心

    三姑家姐姐从小丧母,结婚时没能力操办嫁妆,父亲就动员母亲,把母亲出嫁时姥爷、姥娘陪嫁的唯一的一对木箱忍痛割爱送给了姐姐,姐姐感动得给母亲下跪千言万语感激不尽,因为父母是她的亲人。

邻家侄女,母亲早早地病故,她父亲因有麻风病被送到偏远的麻风院。听说麻风病传染,兄妹俩受歧视,甚至有的人连她家住的地方都绕道走。而我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给侄女找婆家,又是母亲免费给她做嫁衣。这事感动了侄女的公爹、公婆,便让侄女的丈夫认父亲为“干爹”认母亲“干娘”,此事得到了众乡亲的赞扬和尊重。

“可怜天下父母心”,1991年秋,父亲病危,弟弟想把父亲抬到他的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老人断断续续地对我说:“我不去他家,你弟媳妇胆子小,我死在他家,她会害怕的。还有,他现在是养鸡专业户,家养了那么多的鸡,人多眼杂会影响鸡下蛋的。”

怀念

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民。虽然不识字,但他忠厚坦荡,诚实善良;他看问题极有远见,做事情很有魄力,无论家事、国事,他都身体力行。父亲用他的一生,支撑呵护着我们全家人,是我心中学习的好榜样。

我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DAyMTYzMg==&mid=2247484089&idx=1&sn=f8d9345c495953b5da639b9a68ed48b3&chksm=fc0f2b56cb78a240f4e456640f257b646d3d0aaf077f615b004e5123b0ddbb32790d1d38c920&token=448845760&lang=zh_CN#r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20440-1185824.html

上一篇:【我去过的书店6】当我们逛书店时,我们都在干什么?
下一篇:[转载]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收藏 IP: 60.211.194.*| 热度|

2 姜文来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