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lbirdzsh201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olbirdzsh2015

博文

南京半月,感触良多

已有 2995 次阅读 2015-7-19 20:2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7月初到现在,守在南京办理博士后出站手续,到现在快二十天了,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还是有那么几道程序没有进行完。对于号称是研究“电子政务”的我而言,这绝对是一种讽刺和折磨。貌似现在办事都在网上处理了,但是制度的设计者却会设计出各种前千奇百怪的方式,类似于多人网上“交叉审核”等复杂的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卡住了,对不住了那就一直等下去。好在一辈子接触这种流程的时候也不是太多,否则真要崩溃了。可见,电子政务最核心的因素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技术,而是当权者为处于弱势的一方着想,能够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那一颗“善心”。
      同样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就在昨天,我的QQ竟然被冒充了,这是我自使用QQ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得知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写一篇有关私域信息资源开发主题的论文,试图设计一种能够协调个人隐私权和社会公益之间矛盾的机制,没想到我的QQ就被冒充了。虽然没有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但是还是觉得非常气愤,就像李逵见到李鬼时的火冒三丈,恨不能将那个骗子碎尸万段一样。当然,只是过过嘴瘾,实际能做的非常有限,通过举报停止那个侵权号码的使用基本上就算是个交代了。
     无论怎样,心态还是很重要,事情就看从哪个角度去认识了。由于博士后出站手续的繁琐,在南京逗留的时间就长了一些,除过雨天之外,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去住处附件的紫金山跑那么一两个小时。南京的跑步环境真是太好了,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路况极好,有的路段让人有忍不住停下了拍照的冲动。特别需要说的是,空气湿度大,仿佛随便抓一把空气就能拧出水来。海拔就几百米的紫金山却会经常云雾缭绕,等爬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现那段其实就是一些水汽。这种生存环境与西藏自治区差别真是太大了,甚至完全相反,西藏缺少的,这里就充足得仿佛要溢出来的感觉,无论是植被、氧气,还是现代人文和高科技。因此,在西藏工作的我的学生们,实际上是放弃了很多东西的,给他们超过内地基本工资3倍的收入也不为过。
      还有一点对我构成巨大刺激的是技术发展的速度,移动互联网最近两年爆发式增长之后,我们就无时无刻不被包围在它的电波当中。以前我出差的时候,觉得打长途电话是挺费钱的事情,和家人联系就用短信,基本上就是个流水账,今天干什么了,一切平安等等。这次在南京,我和家人都用QQ电话进行聊天,只要两个人都在Wifi环境下,那就毫无顾忌的聊吧,想说多长时间就说多长时间。这种无拘无束、畅快淋漓的感觉确实太好了,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在过去的这十多年里,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呀,当年牛气冲天的电信业务一度被移动通信业务逼到墙角,而今天网络通信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的语音通信正在被一步步逼到墙角,到移动公司打话费单子,出现一连串0的时代可能已经不远了。
        在来南京的火车上,与我在彩虹集团时期的一位同事不期而遇,从他口中得知,当年的总装车间已经全部报废,里边的设备全部拆掉了,被当做仓库对外出租。听到他的这番话,感觉挺复杂的,97年我踏进那座现代化的工厂的时候,确实被装修之豪华,技术之先进震撼到了,谁能料想到10多年以后,那座建筑会是这样的命运。科技进步的速度确实太快了,在进入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智能化时代以后,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再过十年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一些我们今天想都想不到的东西会一步步成为生活的常态。因此,现代社会就是要逼迫着人不断“进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不断适应新挑战,放弃进化的后果只能像恐龙一样被潮流所淘汰。
        还有,就是一个人在外,听了很多杂七杂八的讲座,收获还是挺大的。例如,俞敏洪讲“黄河精神”,从一个小的地方发源,然后一路向东,却受到各种阻碍,河道不断偏离自己要去的地方,问题是无论绕再远的路,江河还是不改初衷,仍然顽强向东,最终汇入大海。看看黄河的河道形状就知道了,如果黄河是个人的话,我想他从甘肃向比流向宁夏的时候一定是很不情愿的,因为对岸就在眼前,但是他受到了阻力,不得不绕行,绕了一个大半圈之后,最终回到自己要求的地方,东归大海。因此,人这辈子,有的时候绕行也是必须的,只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目标在哪里,能不能将这个目标贯彻到底,决定了人生境界的不同。
        总体而言,对南京这座古城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无论从经济、文化、气候、环境等哪个维度来衡量,我都觉得这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住在这座城市都是比较舒适和踏实的。比较遗憾的是,我只是它的一个过客而已。南下之后,修整一周,继续北上。等北京的培训结束以后,再来一篇北京半月的杂感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17406-906588.html

上一篇:让人羡慕的工作室文化
下一篇:拿什么来迎接你,我的四十岁?
收藏 IP: 49.77.237.*| 热度|

6 武夷山 林中祥 刁空非 韩玉芬 ljxm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