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ar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art

博文

苏格拉底为何从容赴死?

已有 5090 次阅读 2015-12-30 12:3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生活在古希腊时期的雅典,被公认为是给予西方文明最深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晚他好几个世纪的耶稣。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临终时说:“我曾是苏格拉底。我一定和他交谈过。我也一定与耶稣交谈过。我能模糊地忆起与他们俩在一起时的情景。”



苏格拉底侧影,铅笔画,1820年由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绘制

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任何公民或公民组织都有权指控另一个公民,苏格拉底的三个指控者正是利用了这项权利。当雅典在长达几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并且在不久前输掉了这场战争之后,雅典人正急于为这次屈辱的战败寻找替罪羊。更糟糕的是,苏格拉底的不断提问被许多人视为一种腐化剂,对他的审判就是在这样一种政治迫害的氛围中进行的。


雅典的法庭既没有法官也没有律师,因而传授演讲术的智者才会在雅典大受欢迎。每个公民随时都有可能被送上法庭,并在那里为自己的生命进行辩护。


每个原告和被告都有权把他们的案情提交给一个通过选举产生的500人的陪审团。他们也有权在法庭上相互质问。陪审团通过投票来做出裁决,投票的方式是往罐子里扔石子,然后再计算石子的数量。如果判决有罪,被告还有机会在陪审团的认可下,用一笔相应数目的罚金来代替自己受罚。


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众法庭展开了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在审理苏格拉底一案时,陪审团仅以微弱多数投票判决他有罪:有三分之一的人投了反对票,并要求将他无罪释放。当苏格拉底被要求缴纳罚金的时候,他以嘲讽的口气宣称,由于他唯一的罪过是全心全意地为雅典充当必不可少的“牛虻”,所以他理应得到与奥运冠军或凯旋的将军同等的“惩罚”:在余生中享受这座城市提供的免费食宿。


当然,陪审团被苏格拉底的傲慢惊呆了。他们原本打算把苏格拉底流放,这也是他的指控者所期盼的结果。苏格拉底的朋友马上表示,他们愿意代他缴纳一笔可观的罚金,但苏格拉底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在第二轮投票中,陪审团改变了对苏格拉底的态度,他们以压倒性的多数投票判处他死刑。当苏格拉底被带出法庭的时候,一个朋友喊道:“苏格拉底,我无法容忍你被如此不公正地判处死刑!”苏格拉底则讥笑说:“应该满意了,我的朋友!难道你真的不赞成判处我死刑吗?”


临行前一个月,苏格拉底继续与朋友们在狱中交谈,并断然拒绝了他们帮他逃跑的要求,因为逃跑会使他终生承认的原则显得愚蠢可笑。苏格拉底活得潇洒,死得洒脱。按照他的说法,死亡对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是以下两者中的一种:死亡要么是无,要么是灵魂从这个世界迁移到另一个世界。苏格拉底宣称,不论何种情况,都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一方面,如果死亡是无,这就像酣睡无梦的夜晚,而这样的夜晚是颇受欢迎的。另一方面,如果死亡是灵魂从这个世界迁移到另一个世界,他就有机会与荷马、赫西奥德以及阿喀琉斯这样逝去的伟人交谈。因此,在最后一刻,他安之若地饮下了那杯毒芹汁。


在苏格拉底死后不久,雅典人便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因此,他们为苏格拉底举行了一段时间的悼念活动,还有许多体育场和学校都关门以示哀悼。很快,苏格拉底的一个指控者美勒托就被判处了死刑,另一个指控者阿尼图斯也遭到了流放。后来,他们在雅典和一所著名神庙之间的道路上立起了一尊苏格拉底的雕像。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利西波斯所绘苏格拉底胸像雕塑。苏格拉底长着隆起的前额、凸出的眼睛、扁平的鼻子和鱼鳞状的嘴唇。这一作品也许较接近苏格拉底的“真面目”。

像耶稣殉道一样,苏格拉底从容赴死也构成了思想文化史上无法绕开的一页。两千多年来,众多杰出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精心绘出了那沉重的一刻。



雅克-菲利普-约瑟夫·德·圣康坦1762年年创作的《苏格拉底之死》



弗朗索瓦-路易斯-约瑟夫·华托1780年创作的《苏格拉底之死》



夏尔-阿方斯·迪弗雷奴瓦1780年创作的《苏格拉底之死》


让-弗罗索瓦-皮埃尔·佩龙1787年创作的《苏格拉底之死》


当然,最有感染力的还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1787年的作品,因为它抓住了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时“超脱于悲伤之上的那份沉静”苏缨语)。



《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大卫绘画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这样描述大卫的名画:“被雅典人民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在悲痛欲绝的朋友围绕中正准备喝那杯毒药……柏拉图坐在床脚,手里拿着一支笔,身旁放着一卷纸,他是这场城邦冤案的沉默的见证人。他在苏格拉底死时29岁,但是大卫把他画成了一位老人,须发皆灰,神色凝重。走廊里是苏格拉底的妻子桑娣帕,由两名狱卒陪送从牢房里走过来。有7位朋友处于不同程度的悲戚之中。苏格拉底最亲密的伙伴克里同坐在他身旁深情而关切地凝视着这位大师。但是哲学家本人腰杆笔挺,上身和胳膊如运动员般健壮,神情略无畏惧或悔意。众多的雅典人骂他是笨蛋,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信仰。起初大卫准备画苏格拉底正在仰药自尽的情景,但是诗人安德烈·谢尼埃提出了可以表现更大的戏剧张力的建议:画上的苏格拉底正宣讲完一个哲学论点,同时泰然伸手拿起那将要结束他生命的毒杯,这既象征着对雅典法律的服从,又象征着对自己内心的召唤始终不渝。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生命完成升华的那一刻。”

(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苏格拉底之道——向史上最伟大的导师学习》)



内容推荐:

苏格拉底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导师”,两千多年来,他的智慧仿佛“跳跃着的生命之火”,启迪了众多的文化精英。罗纳德·格罗斯认为,苏格拉底的智慧也可以被精英群体之外的大多数人习得;在我们这个稀缺精神导师的时代,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应该借用苏格拉底的智慧指导人生。为此,他创作了这本深入浅出、激情睿智的书。在书里,他结合苏格拉底的人生经历,通透灵动地介绍了掌握苏格拉底思想方法的七个关键:了解你自己,学会正确提问,独立思考,敢于反常规,与朋友切磋,讲真话,提升灵魂。此外,他还密切联系我们时代的文化、生活实际,甚至现身说法,探讨了如何在同学、同事和朋友间开展苏格拉底式的谈话,如何用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改进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


今天的大学满足于兜售琐细的专业知识,却无力用教养和美德滋润我们的灵魂,甚至疏于传授批判性思维的技艺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此意义上,《苏格拉底之道——向史上最伟大的导师学习》真可谓“应时之作”,“大学生领悟苏格拉底智慧的第一本书”。它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助于我们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苏格拉底的精神”,获得圆满的人生。

作者简介:

罗纳德·格罗斯(RonaldGross) 美国著名的网络专栏作家。服膺苏格拉底的智慧,曾给许多专业人员和企业家介绍过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和技巧,主持过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革新研讨班,写过《顶峰学习》和《终身学习者》。


【本期编辑:周志刚、吴卫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9505-946851.html

上一篇:结婚十周年,鲁迅送给许广平什么礼物?
下一篇:我们论战的对象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朋友:为学术批评树立典范
收藏 IP: 124.205.189.*| 热度|

3 鲍海飞 尤明庆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