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来客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dalaicko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博文

科研考评的方法确实应该改改

已有 4037 次阅读 2011-6-15 13:5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些天,看了科学网上的“跑部钱进”的文章,也相当有感触。我想,学校拿项目作为考评的主要方法,是不是学校都太缺钱?毕竟项目经费来了,不可能马上花完,首先是沉淀在学校账户,无形中为学校增加了流动资金,便于学校的滚动发展?其次,是不是国内科研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探索未知世界和追求真理,而是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三,是不是用项目经费的考核方法,促进学校同政府的紧密结合,以便于提升社会关系资源,在其他的资源分配中占据更加优势的地位?

现在各个学校都把申请项目的金额作为考核指标的首选,学校有指标,就落实到学院,学院有指标,就层层落实到各个老师头上。至于项目做什么,至于项目怎么组织实施,怎么去擦屁股抹灰,则成了另外的事情。而且从项目申请角度看,越大的项目,需要的人就越多,以行政方式进行资源调配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资源日益向行政资源聚集的马太效应就越明显。作为底层的年轻教师,要拿到项目或获得课题,就日益需要依附于所谓的团队和行政势力,否则也在职业升迁和考评方面就极其弱势。因此,开创新的科研点和科研方向的努力也日益困难。

我一直在想,国家能不能把洒胡椒面的范围再广一些。举个例子,一个科技支撑计划,3000万左右,真正在里面玩的一线人员(做事情的,不是张罗或是交际的)可能也就20人,加上学生不超过60-70人。如果按照自然科学基金的30万去洒,至少能够洒给100个一线人员,还不包括由项目申请者拉来的其他同仁。

不过,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者的工作量至少增加了5倍,所以管理者自然倾向于大项目办大事。但是,如果把科研结项的同行评议同后续申请挂钩,建立一个网络的成果评价体系,利用匿名的同行评价平台,实现科学者的自组织,也许未来也够可行。毕竟,对于科研的原创性、创新性和水份评价,同行评价的杀伤力最大,也最准确。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5487-455538.html

上一篇:研究者的道义
下一篇:为逝去的学生默哀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