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7546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75463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9.57.64.*   [7]王丹   2015-4-27 15:30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丹。我正在做一项关于电子商务在线个性化推荐系统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的调查。由于毕业论文研究需要,特请求您花几分钟帮我填份问卷。基本都是选择题。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愿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我的问卷地址是: http://www.sojump.com/jq/4852280.aspx
IP: 192.168.0.*   [6]吴跃华   2015-4-17 09:12
为了澄清我为什么留质疑性言论,特写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再评《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882974
IP: 117.146.17.*   [5]冯兆东   2015-2-7 18:47
张芳老师:向您拜个早年。我后天开车去兰州过年(我父母还健在),约3月5日回来。老冯(2015-02-07)
我的回复(2015-2-9 18:00):谢谢冯老师,祝您家二老春节快乐,身体安康,福寿绵长!也祝您节日、假期快乐,合家幸福,一切顺利平安!
IP: 117.22.28.*   [4]李蕾   2013-10-8 09:21
老师您好,我是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最近想做一份用户打标签行为的调研(就是您在发表博文时会让您给博文添加标签),但是我缺少研究数据,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帮我填写一份问卷,问卷大约需要您5分钟的时间,非常感谢您!!
      问卷地址是:http://www.sojump.com/jq/2709468.aspx 将此链接复制进浏览器的地址栏,然后按回车键即可,非常感谢您!!!
IP: 218.24.214.*   [3]zhuanghedaying   2013-6-24 16:07
哈喽,你是庄河大营的张芳么?现在在哪工作?如方便请回话。。。
我的回复(2013-7-20 11:02):呵呵,抱歉,我不是,这个名字同名同姓的太多了呢。
IP: 218.195.236.*   [2]张芳   2011-5-10 13:20
谢谢李老师。问题源于我投稿遥感学报的一篇稿件。主题是:材料波谱与端元波谱对碱化土壤的响应特征
及尺度转换。通过了二审,但是终审时给予了退稿,意见是
     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很好,作者获取了大量土壤波谱和配套土壤样品参数的观测数据,具备很好的研究基础。但是目前的稿件所述的研究方法需要改进,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建议您做重大修改后重新投稿或改投他刊为了便于您进一步修改文章将具体评审意见列举如下:
1.论文2.4节所述对材料波谱的测量不规范。如论文所引,材料波谱是在实验室内严格控制测量条件下对样本进行测量的波谱,所谓“实验室内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应包括标准的实验室环境、标准波谱测量仪器、标准光源、按照规定采样和制作测量样品等,而作论文中测量土壤材料波谱的实验不符合这些测量规范。具体标准规范请作者查阅相关国际参考标准,可参考美国USGS波谱库及相关文献。
2.论文测量土壤材料波谱的视场与2.3节所述测量端元波谱的视场基本相同,均为直径7cm,所测得的同目标土壤的端元波谱与材料波谱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土壤样品进行过处理。未进行处理的“端元波谱”测量针对自然目标土壤表面。对样品进行晾干、过筛等处理后的“材料波谱”测量的是(0~20 cm)土壤层的混合体,其中包括土壤表面和20cm深层内的样品。因此,作者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模型及其结论,实际上反应的是这两种采样的差异,不能称为端元波谱与材料波谱的尺度差别。由此分析,文中所述 “端元波谱与pH值高度正相关,材料波谱则与pH值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的结论是否来源于对样品晾干、过筛等处理,而不是两种波谱尺度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3.论文需要从参数变化与波谱特征形成的机理上深入分析。
4.端元波谱作为支持像元观测估算地表参数的重要参量,仅采用直径7cm观测视场太小了,很难与30m分辨率的TM像元数据结合使用。

5.建议作者根据实验数据,设计合理的研究问题,如研究土壤表面波谱和20cm深层内样品波谱与土壤参数的关系。。

   这里面的问题我认为第一条是可以商榷的,国内外文献中由于仪器、配置光源的大小等因素,测量时的距离等设计也不尽相同,如果不作为公共波谱库用,我的暗室布置,仪器架设等应该是相对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因为我原来一直认为土壤端元光谱是野外土壤自然表面的光谱,土壤材料光谱则是土壤表层一定深度的样本经过分散处理后的实验室测量结果。现在问题来了,野外一株植物的冠层波谱是端元尺度,实验室一片叶子则是材料尺度,叶子在室内与室外均是同一片叶子。那么土壤呢,如果分散了,它的野外的表面性状被改变了,似乎不能冠以不同尺度这个概念,可是他们仍是同点取得的土壤样本啊。这里我有点糊涂了。而且,室内土壤光谱研究的诸多论文中,我还没有发现不对样本进行处理,直接将野外的土皮搬进实验室的。
   至于端元波谱的7cm视场问题,我觉得不应该是个问题,我需要采集纯土壤的波谱,只要样点周围土壤性质相对成因一致,环境因子类似,异质性较小,测试环境理想,那么数据应该就是可用的吧。
   总之,这些意见使我以前认为理所应当的概念产生了歧义,您是权威,所以希望您给予指教,让您受累了。
IP: 59.75.131.*   [1]龙桃   2009-4-16 20:38
师姐,期待你的散文哦!赶紧写哦,你的访问量已经很不错了哦,才半天就近四十了。加油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