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转载]【CAC2020Workshop】“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Workshop预告,敬请关注!

已有 2989 次阅读 2020-11-3 13:29 |个人分类:博客资讯|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CAC2020Workshop】“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

Workshop预告,敬请关注!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0)将于11月6日—8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承办,大会主题为“自主智能 创享未来”,旨在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引领自动化、无人系统、机器人等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1.jpg

本届大会设有“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自动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安保与搜救机器人”“追梦: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新基建下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物理安全”“信息能源系统”“计算神经科学与智能计算应用”“机器人与智能建造”“全球疫情引发的自动化教育的挑战与对策”“跨域多机器人协同技术与应用”“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新冠疫情攻关中人工智能技术”“无人系统的自主与协同”“红外光谱和图像检测技术与工程应用专题研讨会”“自动化领域优秀期刊论文宣讲”等15个线上Workshop。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Workshop预告,敬请关注!

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研讨会

近年来,机器智能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处理动态、非完整、非结构化信息上存在极多问题。为此,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结合机器智能,构建形成混合-增强智能形态,已成为人工智能或机器智能发展的一类必然方向。本论坛主要面向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聚焦结合新时代下我国大规模电网调控方式升级的重大需求,探究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大电网的调控,同时把人的作用引入到智能系统的计算回路中,增强电网调控的可靠性,避免失控。“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论坛旨在促进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发推广,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科研的开展。

2.jpg


主席

3.jpg

郭剑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副主席

4.jpg

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5.jpg


报告人

1.jpg

蔡忠闽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人机混合系统中的可用性设计研究


报告摘要:随着普适计算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客观上推进了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融合,由此形成的各类人机混合系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可用性(Usability)问题是人机混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可用性考虑不足会在很多情况下导致用户不愿意或无法正常使用系统中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或功能,影响整个人机混合系统的正常工作。这里我们将通过人机混合系统安全机制可用性问题的分析,对人机混合系统的可用性设计进行一些探讨。

报告人简介:蔡忠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混合智能、人机交互与网络安全,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2030人工智能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会评专家。指导学生发表西北首篇网络安全顶级国际会议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论文,在CHI,CSCW, TIFS, THMS, DSN, ACSAC,RAID,DIMVA等人机交互与安全相关领域顶级或重要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2013年获得全国生物特征识别大会最佳论文奖及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四)。

2.jpg

朱凤华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基于混合增强智能的社会物理信息系统


报告摘要:社会信息物理系统(CPSS)是由物理系统、相关人和社会系统、连接二者的赛博系统所共同构成的一类复杂系统。基于混合增强智能构建CPSS,为复杂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可行思路:综合考虑工程、社会、人为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采用理论建模、经验建模和数据建模有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与实际系统“等价”的人工系统,解决实际系统难以建模的难题;在人工系统上通过计算实验或“试验”来认识实际系统各要素间正常和非正常状态下的演化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通过二者的相互连接,对二者的行为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对各自未来状况的“借鉴”和“预估”,并相应地调节各自的控制与管理方式。基于混合增强智能的社会物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两个方面都开始走向成熟。本报告将介绍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最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朱凤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副研究员,全国信标委云计算工作组成员,IEEE智能交通学会人工交通系统与仿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起草多项智能交通、云计算、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平行系统建模方面有长期工作积累,研发成果在广州、青岛、苏州、滨州、南阳等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规划设计与方案实施中得到应用。所获奖励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18)、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7)、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1)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010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至今已发表3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和80篇国际会议论文,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美国授权专利3项。


3.jpg

江昊

教授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复杂网络表征学习


报告摘要:复杂网络在现实场景中无处不在,高效的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挖掘数据潜在关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社区检测、节点分类、链路预测等。然而直接对原始的大规模复杂网络拓扑邻接关系进行分析需要较高的时间、空间复杂度,网络表征学习是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该类方法在尽可能保留原始图信息的前提下,将高维稀疏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转化为低维稠密的实值向量,可以作为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便于后续应用的高效计算。


报告人简介:江昊,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北省通信学会无线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未来网络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一直从事无线网络、空间信息网、大数据挖掘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近五年发表文章SCI收录6篇,EI收录十余篇,申请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参与编写国际学术专著

“RecentAdvancesinWirelessSensorsandSensorsNetwork”(德国Springer出版);是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的主要研究人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武汉市科技供需对接计划项目1项、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专项1项、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3项、企业合作项目9项,参与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863课题3项。


4.jpg

张俊

教授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电网调度系统认知图谱初探


报告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在感知领域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人工智能已经在“听、说、看”等感知智能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人类水准,但在需要外部知识、逻辑推理或者领域迁移的认知智能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结合人的因素,并结合跨领域知识图谱、因果推理、持续学习等技术,形成认知图谱建立稳定获取和表达知识的有效机制,实现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让知识能够被机器理解和运用,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关键突破,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里我们将通过电网调度系统为落地点分析,对认知图谱及人机混合系统的可用性设计进行一些探讨。


报告人简介:张俊教授于2003年和200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12月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得电气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7年6月获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张俊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电力等复杂系统建模、分析与管控科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学术专著6本,他引1200次左右。目前,张俊教授还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副主编,《自动化学报》、IEEE TCSS和IEEE IoT Magazine编委会委员,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核心组织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机混合智能、电网数据资产管理、电力系统边缘计算、知识自动化理论,复杂系统建模,智能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与控制,智能电力系统信号处理与传感,数据分析与传感理论等。

5.jpg

陈琪美

副教授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异构信息网络技术


报告摘要:In order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scheme of power grid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this paper builds a power grid operation and dispatching case base based o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HIN). We first generate the simulation data based on PSSE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Python script, which can provide the data foundation for HIN construction. With the simulation data, we construct the HIN based on the NetworkX, which is a graph theory and complex network modeling tool developed in Python.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uture application scenarios in the power grid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is work.


报告人简介:陈琪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未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先进技术研究,包括5G通信中的边缘计算、人机混合智能、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申请获批发明专利多项,包括PCT国际发明1项,撰写书籍1本,以第一、二作者发表了10余篇篇高水平SCI期刊论文及10余篇EI会议论文,其中2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多篇论文在发表后连续数月被列为IEEE期刊的最受欢迎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2项,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与国家973、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并于2020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来源:大会组委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74-1256911.html

上一篇:平行控制与数字孪生:经典控制理论的回顾与重铸
下一篇:[转载]【重磅】《自动化博览》2020年10月刊来袭~
收藏 IP: 125.31.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