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xp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xp9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松原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并脱水引起的?
2021-2-6 17:40
最近有学者说松原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本人有些不同的看法。 用大白话说,太平洋板块向我国东北俯冲,洋壳加海水一起带到松原下面,到达后安营扎寨。因水轻,有浮力,便冒到 了松原震源的下方,引发了地震。 事实上,松原地震是从2006年开始的,有人类活动有关(这暂且不表)。在这之前,长达2000年!不是 ...
33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洋壳年龄?
热度 1 2021-1-25 22:07
●摘要:洋壳年龄可能很老;用洋壳年龄不超过2亿年作为海底扩张的关键证据值得深究。 常听人说,洋壳很年轻。前段时间转发了一个高清洋壳年龄图,中科院梁光河教授说这图不是真的,当时不信,后看到嵇少丞(2008)的文章《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里面提到“地球上年龄大 ...
6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华北克拉通的风风雨雨
2021-1-5 04:45
华北克拉通的故事仅次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查阅了一些资料,希望了解目前提出了什么样的动力机制,哪些机制更具说服务。 按时间先后,以寻找动力为主线。个别文献后会提点儿疑问或点个赞(彩色字),望高人能解答。 翁文灏:1927年,提出了燕山运动(来自章鸿剑,1936)。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前,机乃分为甲乙二期,而以 ...
47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太阳加热了地球
热度 2 2020-12-3 19:54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个话太熟了。引申到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地球内部的热也是靠太阳吗?我想说是的,信吗? 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有两种主流观点: 观点一,放射性元素生热。目前有多数学者认为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但放射性元素在地球内部的分布是这样的,如下图, ...
555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深究大地热流
热度 2 2020-11-26 22:58
大地热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如何理解它,物理含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是本文关注点。大地热流本来很成熟,没可议空间,但本人乘疫情空闲时,发现里面存在较大问题,写此博文,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不同深度,热流差异大,忽高忽低;如图2所示如测井曲线 & ...
698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中国大地原点会动吗
热度 1 2020-10-22 17:27
这两天看到一些博文,关于中国的大地原点:” 为什么中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多年的保密,它有些寂寞 ”,于是查了查。感觉,差不多,但还是有瑕玭。在此从构造运动角度,提一些想法。 大地原点的选取,在外观上看,在西安是最合适,因为这里是我国的几何中心。具体地点是陕西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 ...
51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地磁场可能真与自转有关
热度 1 2020-10-3 15:51
行星磁场强度和自转速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地磁场可能真与自转有关。 《Science》杂志在他们搞125周年店庆时,公布了125个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其中第54项是,地球磁场倒转的原因是什么。有点烧脑。 今天在微信群里,有人又 ...
723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地心应力高估了4倍? - 2020造山带岩浆岩高级研讨会
热度 2 2020-9-27 11:10
2020造山带岩浆岩高级研讨会会议上,我报告了地球内部的周向应力观点,认为目前地心应力估计过高,为360GPa,实际可能低于94GPa,高估了4倍! 会议由南京大学主持 (2020年9月26-27日) ,在南京仙林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我做了大会报告,提出了岩石圈的 ...
432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郯庐断裂带是虚构的?--- 用周向应力观点看破裂过程
热度 2 2020-8-22 07:38
从很多盆地构造图看,断裂是一个局部过程。最成熟的且统一认识的郯庐断裂却是个例外,长达几千公里,于是本文拟结合高精度地震勘探,看看究竟。 背景:新的资料,高精度的地震勘探,对我们传统的理论有一定挑战性,需要重新认识事物。虽然渤海湾盆地勘探很多年,但构造专家纵马驰骋,似乎懒得看油气勘探 ...
1344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俯冲带到底长啥样儿?
热度 1 2020-8-18 12:05
俯冲带是板块学说的核心,也是构建宏大的地壳运动场景的关键内容。于是一直想看看俯冲带到底长啥样?虽然心里一直对它有些抵触,但根据最近的经验,不要轻易否定人家,毕竟都不是傻子,很多人都在谈此事儿,肯定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 正巧今天查到一篇好的 ...
456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4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