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我们应该无条件相信科学文献吗? 精选

已有 22047 次阅读 2016-2-29 15:50 |个人分类:感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们应该无条件相信科学文献吗?

       我们相信科学文献的理由是:相信科学家都是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具有非常良好的科学素质,科学家接受了非常严格的教育和训练,科学家提出完美的理论,科学家使用精密的仪器,科学共同体有一整套严格论文评审程序以及成果评价体系,。。。。。一个最直接的理由是:经过无数科学家几百年的努力,现代科学技术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使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也使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科学是真实的,科学文献带来的益处是确实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确实无法无条件地相信科学文献,理由也有一大堆:真理具有相对性,任何理论都是有其正确性存在的边界条件,也可能随时间的演化产生进化或者甚至是革命。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可能存在推理的逻辑漏洞和思维死角。实验仪器也有其局限性,测量精度的限制。操作仪器的研究人员的操作失误,研究人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错误。。。。。。实际上,科学文献中的错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识过错;另外一类是有意造假。后者属于学术道德范畴,应该属于少数。而前者却屡见不鲜,有时是整个领域的沦陷,谬误甚至可能延续长达数十年。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独立的研究精神,盲从于权威的理论或者观点,人云亦云,跟风获益。科研精神的缺失以及对物质的追逐对其更是火上浇油。

有人可能认为我是危言耸听,以下仅举我熟悉的两个例子:

一个是室温铁磁性材料。近20年来有关新型室温铁磁性材料的报道如雨后春笋一般,令人目不暇接。许多结果明显与经典磁性理论不符合,在不可能存在室温铁磁性的体系也报道了。就其技术原因:一方面,由于原料不纯而导致的磁性杂质元素的存在,由于出现第二相磁性杂质。另外一方面,磁性测量仪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的精度增加,一点点微小的杂质信号都可以被探测到。所以,许多文献报道在室温发现铁磁性存在的证据:磁滞回线。仅凭借这个实验结果就证明存在新型室温铁磁性材料实在是过于草率。但数千篇文献正是这样做的!数年前,一个西班牙研究小组仔细地考察了文献中报道的新型室温铁磁性,发现大多数结果都是错误的。他们甚至指出,如果不小心使用了有磁性的镊子,样品中落入空气中的灰等等都有可能产生文献中的磁滞回线。这篇论文由于与科学共同体的主流作对,论文无法顺利发表。作者只好通过email向同行散发,最后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发表。排除磁性杂质的方法:从源头控制原料的纯度,样品制备过程中排除第二相的出现,进行精确的杂质元素以及第二相的表征,通过中子散射、同步辐射等微观磁性表征确定新型磁性相的存在。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排除方法,必须要测量高于室温的磁化曲线,确定材料的居里温度,与该系统中元素可能形成的磁性相的居里温度以及所有的磁性元素(如铁、钴、镍)的居里温度做比对(排除法)。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现一个新的室温铁磁性材料。

第二个例子是三维伊辛模型。本人进过多年的探索,提出两个猜想,并在猜想的基础上推导出可能的精确解。尽管在两个猜想还没有被严格证明的条件下,无法百分百地肯定我获得就是三维伊辛模型的精确解,通过学术争鸣,我越来越发现,原来的一些理论存在重大的漏洞。简单地描述如下:三维伊辛模型与二维伊辛模型的本质上不同之处是,存在长程的非局域效应。二维伊辛模型的自旋相互作用都是最紧邻相互作用,其共同作用的效果也都是最紧邻相互作用。而加上第三维后,尽管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是最紧邻相互作用,在计及第三维方向上第一个自旋时,由于转移矩阵中已经排好了第一层二维平面中N个自旋的顺序,这个自旋的编号为N+1。所以,第三维度方向的一个自旋与平面内一个自旋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状态变化,与平面内N个自旋的状态密切相关。对所有在第三维度方向上排列的自旋均有这个效应。这就是所谓的非局域效应,与三维伊辛模型的整体相关联。任何精确的计算都必须考虑这个效应。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该领域数千篇文献(我的工作除外)都没有考虑这个效应。低温展开、高温展开、重正化群理论、蒙特卡洛方法等均没有考虑这个效应。实际上,它们也无法考虑,因为体系的自旋数M是无限大!体系的状态数按2M次方增加。但是,长期以来,科学共同体一直错误地认为,这些近似的理论是三维伊辛模型的精确解的判据,基于一个信仰:因为它们与二维伊辛模型的精确解相符合,而且它们相互之间是吻合的,所以它们也适用于三维。

科学文献中错误不胜枚举,在有些领域中一种材料可以有上千种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ABC三种材料的性能往往按照其被发现的时间顺序从低到高地排列,如果被发现时间顺序改变成ACB,许多结果将会改变。究其根源,就是报喜不报忧,负面结果无法报道,为了获得利益只好如此。

中国有句老话:不可不信书,也不可全信书。

我的博文的中心思想:不可不信文献,也不可轻信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4-959479.html

上一篇:磁性纳米胶囊vs非贵金属催化材料
下一篇:科学网十年沉浮记
收藏 IP: 210.72.130.*| 热度|

39 郭向云 檀成龙 蔡小宁 刘洋 刘全慧 郑小康 李天成 陶勇 李毅伟 黄永义 陈辉 杨正瓴 田云川 李学宽 姬扬 鲍得海 罗教明 喻海良 武夷山 谢平 农绍庄 吕喆 秦旅 姜咏江 曹则贤 赵美娣 曾泳春 王桂颖 陈国文 夏力钢 zjzhaokeqin shenlu xchen liangzx xiaobaobao888 xlianggg aliala htli jlx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