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筑波SEMINAR之十一:胜利的号角吹响了两次!
黄庆 2007-9-21 16:11
上次刚从NNAO LETTERS上看见新加坡的一个团队在单壁管的手性分离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今天又发现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几乎实验内容80%相同的文章!这个很让我担心啊,结果我一查,这新加坡的通讯作者Lain-Jong Li原来在NN文章通讯作者尼古拉斯手下干过,而且NL文章后面的致谢还对NN文章第一作者A. N.表示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4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筑波SEMINAR之十:单壁碳纳米管荧光效率的手性依赖
黄庆 2007-9-20 17:05
上次学到Laurent Cognet发在Science上面的一篇文章,作者利用微区荧光技术观察到单壁管荧光的阶梯型淬灭过程,并计算了激子的自由程。今天突然发现他们又利用这个技术得到不同手性的单壁管发光效率不同的实验数据。老豆腐同志上次讨论中提到这个丰度问题,这次有人做试验来告诉你了,呵呵。 实验结果表明管径小的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3733 次阅读|2 个评论
筑波SEMINAR之八:纳米棒异质结的电荷转移发光
黄庆 2007-9-19 17:07
我读的文章多是如果电荷转移的话,那么荧光必定要减弱或者消失,其原因是长时间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多以非辐射的方式将能量弛豫掉,当然还有因为能量转移的机理而形成近红外的发射峰。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是电荷转移导致了新的近红外荧光。我看了看作者的讨论,但是还是没有读出他们在说什么,或者说根本没有说清楚这个新发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54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筑波SEMINAR之七: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的最新进展
黄庆 2007-9-19 07:24
单壁碳纳米管的研究在短短十来年时间里已经从手工作坊阶段到了精密加工阶段,里面很多惊奇的特性也非常好的与理论计算相符合。理论先行,这确实是碳管研究的好传统,现在GRAPHENE也继承了这个传统,PRL上面每期都会关于这个新科状元的研究。 前面聊过几篇关于单壁管手性选择性纯化的研究思路,这可是一个绝对的研究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39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筑波SEMINAR之六:单壁碳纳米管的微区逐步型荧光淬灭
黄庆 2007-9-16 11:29
前面几个SEMINAR讨论了很多单壁管近红外荧光受pH值和分子的影响,单壁管能发光,而且发光行为恰好验证了Dresselhaus早年对于单壁管电子结构的计算,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研究方向。但是分子如果和单壁管共价键结合的话,近红外发光常常被完全淬灭掉,不是一个好现象,前面提到的做敏感sensor应用就是用到biotin和单壁管的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44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老豆腐之碳纳米管化学记事七
黄庆 2007-9-15 10:50
大家期盼的老豆腐的关于碳纳米管的历史的纪事,最近已出版第七节。转载到我的博客未免有点坐享其成的嫌疑,所以还是给出链接,大家呼啦啦过去看就是了。 (2007.09.17补记,看来国内很多博友不能正常阅读老豆腐的网站,我就帮忙传播一下。) 2007。10。23 再记,科学网开始整风运动,呵呵,我响应号召。老豆腐 ...
个人分类: 科学连载|4743 次阅读|7 个评论
筑波SEMINAR之四:单壁碳纳米管的荧光淬灭
黄庆 2007-9-13 09:23
早先看了几位前辈说读文献的问题,强调了精读和泛读的必要性,原理正确,必要支持。我还有个建议,就是按图索骥法,呵呵那就是跟着大牛人的游览路线游山玩水一趟。这也有点想中长跑,你跟着埃塞阿比亚的狄巴巴后面,只要最后相差没有一百米,成绩也能确保十名以内。当然不能学习伊辛巴耶娃,别人哼唧哼唧跳4.7米的时候,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6397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豆腐之言:科学和排名
黄庆 2007-9-11 17:33
转载来自 《纳米豆腐的世界》 。 难得一见的好文! 科学和排名 所谓 Impact Factor ,often abbreviated IF, is a measure of the citations to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 Wikipedia Definition ) 所谓 H-Index ,is a hybrid index tha ...
个人分类: 科学连载|6779 次阅读|4 个评论
筑波SEMINAR之三:单壁碳纳米管的手性分离
黄庆 2007-9-10 20:19
上次读文章聊到单壁管近红外敏感器的作用,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得到的结果也非常吸引人,比如说这个 sensor 可以嗅到 1nM 的分子,这可是一个单壁管在生物上的大突破。但是从内在的机理而言,其实同一个组由 Michael J. OConnell 早在 2005 年就发展出来了。看来去一个比较牛的组不仅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而且时不 ...
个人分类: 筑波SEMINAR|53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碳纳米管化学纪事(六)
黄庆 2007-9-6 16:17
博主记:本文从老豆腐博客转载而来,需要转载的同志请联系老豆腐本人。 老豆腐的博客 原文请见 http://www.nanost.net/?5209/ 付MITBBS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讨论: Synthon 合成子:其实我一直叫它suspension的,呵呵:) ...
个人分类: 科学连载|41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